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里什文《大自然日记》中译本

(2016-03-09 19:16:50)
标签:

文化

乡土情感

历史

分类: 书话

书话

普里什文《大自然日记》中译本

洪砾漠

人不可以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是中国人的老话。

当徐慎泽女士将她2012年在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咬紧牙关坚持每天翻译一篇而汇集成书的普里什文原著散文集《大自然日记》中译本赠送到我手中的时候,我确实感到惊讶,想起“人不可以貌相”之类的老话。

    我过去一直不知道俄罗斯20世纪有一位极其具有特色的作家叫普里什文。徐慎泽告诉我:普里什文生前在俄罗斯基层的农技站之类机构当农艺师,生活年代为1873年—1954年;他被人们称为怀有强烈宇宙感的诗人,具有倾听鸟兽之语、草虫之音的异能的学者;也被人们看作是世界范围内生态文学先驱作家之一。他笔下的大自然生机勃勃,充满诗意与理智,每一种生灵都有各自的鲜明个性。他的创作不仅拓宽了俄罗斯现代散文的主题范围,而且为其奠定了一种原初意义上的风貌。这种创作艺术风格在俄罗斯文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

    过去,在我的脑海里,俄罗斯的著名作家和作品有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妮娜》,高尔基《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屠格涅夫《猎人笔记》,普希金《黑桃皇后》(巴金夫人萧珊译本),赫尔岑(cen)《往事与随想》(巴金和臧仲伦译本),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法捷耶夫《青年近卫军》《毁灭》,契诃夫《新娘》《套中人》《樱桃园》,果戈理《死魂灵》,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助夫兄弟们》(白先勇特别赞赏此小说)……

    现在,我脑海里多了一个我十分赞赏的俄罗斯作家普里什文,一部散文选集《大自然日记》。我得感谢徐慎泽。

    《大自然日记》中译本19万字;开本880×1230mm32开;江苏文艺出版社(南京市中央路165号)2012911次印刷,扬中市印刷有限公司承印;软精装本定价32元。

    《大自然日记》分作四篇:春之篇、夏之篇、秋之篇、冬之篇。其中,《春之篇》又分作四个小辑:光与水的春天,青草的春天,森林的春天,人的春天。统计一下:《春之篇》48篇,《夏之篇》10篇,《秋之篇》14篇,《冬之篇》7篇。全书共有长短不一的散文79篇。如果徐慎泽真的每天翻译一篇,那么她在读研期间,应有79天的夜晚加班加点地赶译一篇散文。

    请看《大自然日记》中译本里的《初融的檐滴》的开头三段文字:

对那些日日观察自然的人们来说,是更多的光亮, 报来了最早的春信。于是,在乡间,人们纷纷传说着,狗熊开始在巢穴中翻身了。太阳的笑靥愈发璀璨了。尽管还有些霜冻在前头,吉普赛人还是把他的羊皮袄子卖了。

在俄罗斯中部,到了一月份的时候,灰鸦呱呱叫起来了,叫得声情并茂。小麻雀打闹得不可开交。狗儿呜呜发情了。小嘴乌鸦热火朝天地交配也开始了。

到了二月份,房子向阳的屋檐上,滴下了初融的冰水。山雀唧唧喳喳地欢唱着。麻雀忙忙碌碌地筑巢窝。啄木鸟笃笃笃地啄木,发出的声音好似在敲鼓。

    读着这些文字,首先,我佩服原著作者普里什文先生对大自然的观察是何等精细入微啊!其次,我感觉徐慎泽的译笔清新自然,宛如行云流水般地顺畅。译文中没有矫揉造作(jiao rou zao zuo)的语句,没有雕琢粉饰的痕迹,没有过分华丽而又失真的词藻……总之,译文平淡,朴实,朗朗上口。

    《大自然日记》内容主要是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真实记录、生动而又传神的描述,拟人化手法的描摹。然而,不仅如此,作者普里什文具有相当深厚的俄罗斯的社会生活知识、历史知识、科学和技术知识。他深深地热爱俄罗斯山川湖泊、人文历史。他爱得深切,他才在散文中随时流露出爱国爱乡的思想感情。他在散文创作里将自然环境的美丽和俄罗斯历史文化艺术巧妙地融于一炉。读他的散文,有如跟随他去森林、湖泊、山川、集镇、村庄旅行,见识鸟兽虫鱼、奇花异草,倾听天籁,发思古的幽情,探访古代人的生存法则,寻访英雄美人皇帝大臣老百姓居住过的房屋或故居……总之,普里什文是文化通才,旅行家,大自然的宠儿。他留下的文字情真意切,活泼清新。

普里什文比鲁迅(周树人)先生年长8岁。1935年冬天,苏联有人邀请鲁迅先生去苏联疗养。如果鲁迅先生去过苏联,会不会与普里什文见面?如果他俩见面了,会不会为1905年日俄战争时期中国人给俄国军方当侦探而被日军吊着打的往事争论起来?普里什文活得比鲁迅开心,敢说敢干,敢闯,敢爱,敢恨。敢讲真话,又是普里什文和鲁迅的共同性格。普里什文比鲁迅在世界上多活十八年了啊!

也许有人要问我:洪砾漠先生,你不懂俄文,干吗睁眼说瞎话?

    但是,我要反驳这样问我的人:即使我不懂俄文,但是我相信俄文原著的英文译者和中文译者的翻译能力和传达原著精神的能力一定神奇伟大。大翻译家么,当代的,我见过德国文学研究专家、“断臂”学者叶廷芳先生,文洁若老师。我亲自登门拜访过他俩。叶廷芳先生,文洁若老师是多么地谦虚谨慎。对于翻译,对于文学研究,他俩又是精益求精啊!

    徐慎泽告诉我:她在翻译《大自然日记》的时候,依据的书是企鹅书局1987年英译本,书中部分专名译法参考了潘安荣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同名书的中文译本。我翻看徐慎泽译本,发现她在正文之外加了好多条注释,涉及历史、经济、军事、地理、政治、天文、生物、医学等等领域。由此可见,尽管有繁重学习任务压在她身上,但是,她为这本书的翻译付出了惊人的脑力劳动,以致使这本书尽量能够“转达”原著的“精髓”(sui)……她亲口告诉我:现在看,她的译文仍有不少地方不够精确,不够理想。

    她又亲口告诉我:她曾经参加过中国翻译家协会举办的一次颁奖会议,见到不少头发雪白的老翻译家(有男有女)走上领奖台。她对老者是多么地心仪而又崇敬啊!由此可见,翻译是何等广阔而又深邃的学术空间,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皓首穷经未必能译出多少可以留传给后世的精品译著。

    令我感到遗憾的事情是徐慎泽没有为她的译本《大自然日记》写一篇前言或后记。我见过一些中译本,一般都有译者写的前言或后记。徐慎泽告诉我:她的译本是江苏文艺出版社当年计划出版的《世界文学大师散文坊》丛书中的一种,按照丛书的惯例,每种译本都没有译者写的《前言》或《后记》。她说的情况属实,我也无话可说了。

    遗憾之余,我建议徐慎泽不计功利得失荣辱与否,力戒浮躁,静下心来,再将普里什文的其它文学作品甚至书信、日记以及别人写的研究普里什文的著作翻译出来,谋求公开出版发行。她表示:愿意试试。

    我将拭目以待。

    人不可以貌相,海水不可以斗量啊!如果你一定要以貌取人看人,那么你一定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01637日上午8时—1049分,天空阴转日照,起草。

 普里什文《大自然日记》中译本


普里什文《大自然日记》中译本
普里什文《大自然日记》中译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