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太仓 精骛八极

标签:
文化历史情感 |
分类: 书评 |
书话
立足太仓
——读陆静波散文集《太仓,太仓》
洪砾漠
陆静波著散文集《太仓,太仓》三卷本,中西书局(上海市打浦路443号荣科大厦17F,邮编200023)2014年12月1版1次印刷;94.5印张;787×1092mm16开;字数189万字;定价238元(共3册)。正文共9辑:①总述,计16篇;②生活,计84篇;③民俗,计16篇;④时节,计29篇;⑤饮食,计47篇;⑥风景,计37篇(其中《牛郎织女降生地——太仓黄姑》与第3辑中一篇同题同文);⑦游戏,计9篇;⑧人物,计29篇;⑨工作,计29篇;共计295篇。这个总篇数与《诗经》300篇(概数)大致接近,数量极其可观。以我的孤陋寡闻来看,在当代文人当中,为太仓写专题散文集上百万言、计295篇的人恐怕只有陆静波一个人了。
我以喜悦的心情翻看三卷本《太仓,太仓》,觉得这个散文集图文并茂,佳作连篇,童年记忆、心灵创痛、乡土气息、社会变迁、江南水乡风光、历史画卷、人文精神,都令人心旷神怡,击节赞赏。
我早在一些报刊和网上阅读过陆静波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不论长短,一般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思路开阔;二、以小见大;三、语言婉丽,妙语连珠。
陆静波的散文具有思路开阔、纵横捭阖的特点。他写散文的思路极其像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的说法:“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静波的想象不仅丰富,而且思考的角度奇妙,想象瑰丽,和赫胥黎简单可以等量齐观。请看严复译《天演论》开头一段: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彻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人功未施。其籍征人境者,不过几处荒坟,散见坡陀起伏间。而灌木从林,蒙茸山麓,未经删治如今日者,则无疑也……
陆静波在散文《启悟哲思》中说:
独坐窗台看娄城,臆想无常。真正的苦难就是思想的折磨与矛盾。一样的暗夜,不一样的念想。昨日的灰烬中也许包藏有火星,却不可以期待它重新燃烧出通天的黎明……太仓城东的海天禅寺,缘起“海水摇空缘,天花拂袂来,禅边风儿好,寺旁板桥开” ……寺内叩击心扉的声声诵读,勾勒着人类善的领地。在宋代太仓还只是个集市的时候,寺观庙宇已在乡间林野兴建扎根。元末太仓兴筑城垣,后建州立县,宗教历史却已悠长……禅语有,问曰:“世人轻我,骗我,谤我,欺我,笑我,妒我,辱我,害我,伤我,何以处之?”答曰:“惟有敬他,让他,耐他,随他,避他,不理他,再过几时看他。” ……只有在这片慈爱的土地上驻足,才能感受一种思想的富有和智慧的厚度。
你瞧!陆静波的瑰丽的想象是不是与赫胥黎的想象相同或相近呢?
陆静波写散文思路开阔的起缘是他早有深厚的社会生活积累,历史知识积累,文化思想积累,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的积累。没有这些积累,便没有开阔的思路,也没有宏富的想象。
陆静波的散文思路开阔,但又不是漫无边际,散乱无章。他一旦打开了思路,又紧紧拉住思想野马的缰绳,适可而止,往往要从目前的太仓想到历史上的太仓,想到太仓社会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多变性……总之,他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最终要回归太仓,立足太仓。陆静波的散文创作的大格局就是这样。
为什么陆静波会形成这种散文创作的大格局呢?陆静波童年、少年、青年、中年都在太仓生活,即使出外求学,假期也要回太仓度过。他爱国、爱乡、恋乡、恋在太仓的工作。他的童年记忆和经验固然在三卷本《太仓,太仓》文集中得到集中呈现。但他更为太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农耕社会文化(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量流失而椎心疾首。他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为的是保护和维修太仓浏河镇的天妃宫、阅兵台……他实地寻访、勘察、抢救、保护太仓望族王氏墓葬遗存……所有这些,才构成了他文化思想的范式,构成了他的文化心理结构。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他写文开笔才会思路开阔,才会形成他的“立足太仓,放眼世界;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散文创作大格局。
陆静波散文创作的第二个特点是以小见大。这主要指题材。你看看他的文章题目就知道,如一把黄色的油布伞,消失的农具,“文革”连环画印象,童年的菜园,太仓古牌楼,纯棉布衣,手工布鞋,娄城戏台,水烟袋,脚炉,手炉,汤婆子,箍桶、钉碗、修缸补甏匠,编织草鞋,北门街剃头店,铁匠铺,八仙桌,阿菊伐竹,阿伯家的果园子,娄东春色,插秧季节,2007年的夏雨,自制酱腌菜,太仓肉松,新毛芋艿,童年的棒冰,吃豆腐,璜泾阿伯的麦芽饼,上种红菱下种藕(王安忆有一部长篇小说就是叫《上种红菱下种藕》),娄城名医,河滩头,街巷老虎灶……这些看似平常的题目,陆静波写下来,题旨却非常重大:凝集了乡情、亲情、人情、农耕社会文化情愫……当然,陆静波还有一些散文的题材重大,如《人物》一辑,写的都是吴伟业(吴梅村)、毕沅、毕泷、仇英、吴晓邦、朱棣文等太仓籍贯的名人。还有,他写的有关郑和与航海日的散文,也属重大题材。
陆静波散文创作的第三个特点就是语言婉丽,妙语连珠,细腻,清新。如《插秧季节》一文中有如下几句:“烟雨迷濛,江南黄梅天的雨下得细又密,下得舒畅又滋润。雨就这样下着,路边不知名的树苗也就这样长出嫩嫩的叶,脆脆的杆,嫩得养眼,脆得怡神。……夜色娇羞、静谧、柔和,又带着缠绵。脚拂嫩草踏幽径,蛾数稻叶戏暖风……”写景、状物、拟人、抒情,都十分生动传神。像这样的连珠串玉似的语句在陆静波的《太仓,太仓》集子中随处可见。
总之,陆静波的三卷本《太仓,太仓》具有思路开阔、以小见大、语言婉丽、妙语连珠等特点,形成了他的“立足太仓,放眼世界;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散文创作大格局。掩卷沉思,觉得陆静波散文创作缺了重大题材:农民工(外来务工者),异乡人生活。这大概是他写作方面的弱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似乎不要苛求陆静波样样题材都写得游刃有余,瓜瓜叫!
2015年4月15日8时-10时22分,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