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冤家不聚头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原创散文 |
随笔
不是冤家不聚头
洪砾漠
1984年8月下旬,我第一次到武汉,当从麻城开往汉口新华路上的长途汽车客运站的公路班车过了滠口 ,驶进终点站时,我看到掠过车窗玻璃的街道上的大型电影海报上预告一部新近上映的影片为《不是冤家不聚头》,初到汉口,我到球场街,入火车站售票厅,看到汉口开往乌鲁木齐的火车票为每人次20.5元……我坐一个中年男人骑的人力三轮车,从球场街到航空路口,付给他一元二角钱的车钱,再步行到宝丰二路,入武汉地质学院(汉口校区),暂住在昔日同学夏亮的学生宿舍里。他是我原来在白石山中学高中部和张家畈高中读书时的同班同学,此时已在武汉地质学院学习了大约二年。我在他的宿舍里住了大约两个夜晚,由于他的同舍的学友返校,没有床铺了,我于第三天下午离开地质学院,到王家巷码头,当夜9点许上船,半夜到团风,再乘公路班车回家乡(木樨河)。我第一次到武汉,没有心情到电影院里看电影;因此,名叫《不是冤家不聚头》的电影片,我并不没有看过,却至今仍记得片名。
文人们啊!真像不是冤家不聚头。
关于敦煌藏经洞等洞窟里的宝藏的流失的责任,关于王道士,冯骥才、余秋雨、占建怡、繆益鹏、董胜来、王更红等文人,都各抒已见,好像冤家聚头了。
冯骥才笔下的王圆箓道士(见砾漠先生同题博文)
余秋雨的散文《道士塔》(见《文化苦旅》一书)
占建怡是敢于向余秋雨挑战的人
繆益鹏:王道士究竟是不是麻城王家边的人?
董胜来(草千里)说:王圆箓道士当年确实将敦煌文物卖掉了一些,但他是以文补文,目的是保护、抢救敦煌文物……
太仓市浏河的王更红老师说……
文人啊!不是冤家不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