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吊起来了

标签:
散文时尚 |
分类: 原创散文 |
散文
洪砾漠
昨天下午,我路过太仓市上海东路,看到太仓市行政中心南侧的广场上,正有一辆汽车上的长臂起重吊车吊着一副角钢框架。框架上有用花草组成的两个大汉字“春节”。一个工人正在用电焊条将框架焊接而固定在地面上。还有七、八个工人在组装另外的框架上的花卉景观……这两年,每逢“五一”、国庆、春节等节日到来之前,我总注意到太仓市图书馆东南角的路旁、行政中心南面的广场、县府东街南侧的街边等处组装着花卉景观,给市容增添了喜气洋洋的亮丽的景点……组装和拆除这些景点的部门是不是太仓市城管局呢?这并不重要。关键是每次组装花卉景观时,被雇用的农民工有时要加班加点……当你在观赏这些新鲜的花卉景点时,是否想到为此付出过辛勤劳动的农民工呢?是否对这些曾经加班加点的农民工们的劳动表示尊重和敬意呢?你在景点前拍照是否想到要爱惜和保护花卉呢?
这总算是我见到的太仓市农村的一点“年味”。
太仓市城厢镇东仓南路上,一家农家土菜馆(酒店)门前的架
子上挂着许多腌制的鸡鸭鱼肉,让阳光晒干。这是在制作“腊味”品,也是“传统”年味的一点表现。
我在太仓过了十多个春节。仅仅在某一年腊月间在海天禅寺(新址)的正大门前面的广场一侧见到有人搭建了一座临时戏台。海报上宣传说:上演沪剧,欢迎前来观赏。我因为打工忙碌,没有到这个临时戏场看过沪剧。
大约十几年以前,县府东街南侧有一个工厂的大门的侧旁同时挂着两块白底黑字的牌子:太仓市棉花机械配件厂、太仓市和沪剧团……后来,这段街道改造、拓宽了,出现了“宋文治艺术馆”等新单位,棉花机械厂和沪剧团不知去向了。
我在太仓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在春节期间见到过舞狮子、划彩龙船、打拳、舞刀枪棍棒的民间艺人的表演。过去,在我的童年和少年阶段,我的家乡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元宵节)期间,总有涂家垸和大屋垸的“黑闹姑”(舞狮子、打拳、耍花枪等民间娱乐活动的名称)班子到我们村庄来表演。村庄里的人听到锣钹声由远而近地传来,立即高兴起来,预备好鞭炮和“大炮子”(散放的火炮),以便迎接“黑闹姑”。有时,还有我们生产大队以外的土班子来打“黑闹姑”……“黑闹姑”一度冷寂了十几年。现在我的家乡又有一些中老年人的怀旧情绪浓厚起来了,几个村庄的人联合组织班子,在春节期间走村串户,打“黑闹姑”……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