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清采访章缘
(2014-01-25 16:08:02)
标签:
散文文化 |
分类: 原创散文 |
散文
洪砾漠
今年(2014)1月19日早晨4时—7时,我坐在床头,下半身埋在温暖的被窝里,利用电灯光,起草了有6页多的散文草稿《超前意识·爱国情怀·人梯精神——我眼中的海外华人学者夏志清》。今天早晨7时—7时44分(早饭前一段时间),我阅读了章缘写的文章《怀念夏志清先生》。这篇文章刊载在1月23日《文学报》第11版《人文》栏目。
读了章缘的文章,我会心地微笑,因为章缘的文章再次应证了我说的“夏志清甘为人梯、扶持晚辈的奉献精神”。现在特摘录章缘文章中有关夏志清采访章缘的文字数段,以便和我的文友、粉丝们共同怀念夏志清先生的博大胸怀:
新书发表会后一个月,夏先生约我见面,说要采访我,准备写一篇真正的评论。他还做足了功课,把我出版的两本小说集都读了,并要我把书评和其他(应为“其它”——砾漠注)未收录(入集子)的作品都带上,还有几张家庭照片供作参考。这是夏先生的研究方法,作品和作者并观,从其中找出文本的创作动机和脉络,跟后来文本独立的研究方式不同。
七月(2000年——砾漠注)的一个周日,我依约来到夏府。这回有机会好好参观了一下。客厅里整壁的书架,要取书得站到梯子上。书房里堆满了书报,几无立足之地,桌边地上散放了数杯旧茶,几双鞋子,显示主人的不拘小节。书房里有数层档案柜,拉开来全是分门别类的文件档案,重要的书信往返。随意提及什么,他都能把相关的书和剪报找出来。夏先生送了我一本三版的英文专著《中国古典小说史》。
角色倒过来了,夏先生要采访我。他早在纸上拟好若干问题,一见我就开始问,从问题里可以看出他试图建构我跟我作品的关系,这些问题反映了他读书之精细。他读出我作品里的母亲占了很重的分量,说我很爱我的母亲,又问我的父亲是否“抛弃”了我的母亲。事实上,我的父亲的确“抛弃”了我的母亲,他在婚后四年就因病去世了。他抛出的第二个问题让我一惊。他问我阿孙是谁?原来他注意到我的第二本书题献给阿孙,在联合文学新人奖的得奖感言里也提到她。这个问题其实问到点上了。阿孙是我的至交好友,早期创作多亏她鼓励,从她处得到很多创作灵感,故事里常有她的影子。夏先生这两个问题,让我不禁肃然起敬,觉得他火眼金睛太厉害了。
中午,夏夫人返家,夏先生带着纸笔,把写了问题的纸头郑重塞进胸前口袋,三人一起到附近的中餐馆富贵楼用餐,夏先生做东。如今思来,这顿饭怎么样也该我请客,当时却糊里糊涂依了主人意。我只会写文章,做人做事都稚嫩。多少年来,我没有请过夏先生一顿饭,反而让他请了三次。第二次是王德威教授当选哥大东亚系系主任,夏先生请来一桌王教授的朋友,办了个惊喜派对为他祝贺,我当陪客,吃过饭回报社去发了篇新闻稿。第三次时,我已经搬到上海了。
这篇《章缘论》最终没写出来,夏先生多次在书信里提及,说他事忙,向我致歉。我很遗憾不能读到夏先生对我作品更全面深入的评论,但是他所给予我的已远超过我所应得和我的期待。(上述文字与报上原文在标点符号等方面略有改动。)
章缘的文章还有不少精彩段落,我因忙于日常杂事,没有抄录。祝夏志清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