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樱花的回忆

分类: 原创散文 |
关于樱花的回忆
散文
今年(2013年)4月4日是中国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清明节。上午九时多,我到太仓市城厢镇人民南路107号(城厢邮政支局),想给王尧老师寄发一封平信。可是,邮政局关门了,告示:清明节放假1天,5日正常营业。当我转身决定去东昌南路的邮政营业所寄信时,却意外惊喜地看到人民南路边缘的行道树——樱花树都开花了。这条街上的樱花树上的花事正浓,有的树上的枝头既有花,又有新近长出来的嫩绿的小叶子。啊!又是一年樱花开放的时节。我的年龄又增加了一岁。我猛然想起旧事:2006年9月20日上午,我到向阳路上的华夏之友书店看书,和书店老板王茂林老师聊了一会儿。王茂林决定让我结识太仓市文联副主席奚旭初和茅震宇,就用固定电话机打电话到街对面的市政府院内的办公楼四楼,邀请奚旭初和茅震宇来书店和我见面。大约20分钟后,市政府的后院门(整板钢铁门扇)打开了,走出两个中年男人,又关闭了门扇。两个中年男人都戴着近视眼镜,走进书店。经王茂林老师介绍,他俩就是奚旭初和茅震宇。奚旭初当时是太仓市文联副主席兼《金太仓》杂志主编;当天上身穿着一件红色长袖式的秋衫。茅震宇当时任太仓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上身穿着白色长袖式的秋衫;对王茂林老师说:“我刚出版一本小说集,送王老师两册……”茅震宇签名送书给王茂林老师后,又签名送我一本新书——《街上樱花开》。我当时没有出版一本书,非常羡慕茅震宇出了新书,以喜悦的心情从茅震宇手中接过新书……
我最初知道日本有樱花树的时间要追溯到我少年时期。那时候的中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是鲁迅(周树人)先生的《藤野先生》。这篇课文开头一段是: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不过,我这时对于日本樱花仅限于书面知识,毫无感性知识,心想今生今世恐怕永远不会亲眼看到樱花树上的鲜艳的花朵。
大约1979年,我在白石山中学读高中一年下学期,从学校的夏应明老师手中购买到一本厚约半寸的《阅读文选》。夏老师当时是学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外出归来就买一些书带回学校,以原价卖给师生。这本文选上收录了冰心散文《樱花赞》。该文开头几段脍炙人口:
樱花是日本的骄傲。到日本去的人,来到之前,首先要想起樱花;到了之后,首先谈到樱花。你若是在夏秋之间到达的,日本朋友们会很惋惜地说:“你错过了樱花季节了!”你若是在冬天到达的,他们会挽留你说:“多呆些日子,等看过樱花再走吧!”总而言之,樱花和“瑞雪灵峰”的富士山一样,成了日本的象征。
我看樱花,往少里说,也有几十次了。在东京的青山墓地看,上野公园看,千鸟渊看……;在京都看,奈良看……;雨里看,雾中看,月下看……日本到处都有樱花,有的是几百棵花树拥在一起,有的是一两棵花树在路旁水边悄然独立。春天在日本就是沉浸在弥漫的樱花气息里!
我的日本朋友告诉我,樱花一共有三百多种,最多的是山樱,吉野樱和八重樱。山樱和吉野樱不像桃花那样地白中透红,也不像梨花那样地白中透绿,它是莲灰色的。八重樱就丰满红润一些,近乎北京城里春天的海棠。此外还有浅黄色的郁金樱,花枝低垂的枝垂樱,“春分”时节最早开花的彼岸樱,花瓣多到三百余片的菊樱……掩映重迭,争妍斗艳。清代诗人黄遵宪的樱花歌中有:
……
墨江泼绿水微波
万花掩映江之沱
倾城看花奈花何
人人同唱樱花歌
……
花光照海影如潮
游侠聚作萃渊薮
……
十日之游举国狂
岁岁欢虞朝复暮
《樱花赞》是冰心1961年5月18日写作的,末尾一句为:“深夜回忆,暖意盈怀,欣然提笔作樱花赞。”该文曾在1961年6月《人民文学》杂志上刊载。
其实,从近代到现代,从中国到过日本的名人很多,如孙文(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秋瑾、余诚先生、陈天华先生、巴金、萧红、胡风、周作人、许寿棠……我仅仅读到过鲁迅和冰心有关樱花的记述文字。也许,还有更多的名人写诗撰文描述过日本的樱花。特别是孙文等革命者忙于革命活动,没有留下观看樱花的诗文,甚为可惜。也许他们写的有关樱花的诗文,我没有在有关书刊中读到,也甚为可惜。
今天,我在太仓市人民南路、县府街、府南街等街上见到过粉红的樱花、浅白色的樱花,没有见到冰心所说的浅黄色的郁金樱,花瓣多达三百余片的菊樱……悬想,武汉大学珞珈山上的樱园里的花树也是花事正浓。武汉大学的学者冯天瑜的眼疾已愈了么?冯老师现在可以轻松自如地到樱园赏花,听听鸟语么?……祝愿武汉大学的老师、学生以及游园的游人在樱园尽情徜徉,享受着鸟语花香的景致、无限美好的春光……
2013年4月4日下午前半段,多云,在太仓市新华书店(凤凰太仓书城二楼)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