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DAYLIGHT摄影奖:《回家》

(2012-09-09 01:55:44)
标签:

紀實

黑白

杂谈

分类: 紀實攝影

纪实摄影 DAYLIGHT摄影奖:木格的《回家》

 

http://s16/middle/9f5dd385tc9347659d44f&690

http://s11/middle/9f5dd385tc93476aa105a&690

http://s16/middle/9f5dd385tc93476f0e0df&690

http://s10/middle/9f5dd385tc934772bee69&690

http://s1/middle/9f5dd385tc93477697b80&690

http://s15/middle/9f5dd385tc934778ebabe&690

http://s4/middle/9f5dd385tc93477d44473&690

http://s3/middle/9f5dd385tc934781bcc12&690

http://s7/middle/9f5dd385tc934787ba246&690

http://s3/middle/9f5dd385tc93478bd31d2&690

 

本月上旬,我成为了年度Daylight摄影奖的评审人员,此奖其中一名叫做亚伦·文森特·埃尔坎的获奖者,他的成名作为《麦凯堡:与魔鬼共眠》。该奖项(包括它的获奖者)是经过四位评审评选出来的。它们分别是:时代周刊的图片编辑师保罗·莫克利,他挑选出的作品是玛利亚·斯梅伊卡尔·帕维尔的《Fatescapes》;杜克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的出版社社长亚历克斯·迪尔沃斯,他选中的作品是乌拉·维纳罗维茨的《在窗帘后面》;Fraction 杂志的创办者戴维·布拉姆,他挑中了杰西·杜根的《我们的每一次呼吸》。我和同为评审的时代周刊吉姆·埃斯特林看中了同一部作品《回家》,它讲述了2005年木格沿着扬子江一路前行,最终返回他的童年故乡重庆市巫溪县的浪漫旅程。

      伴着一颗颗归心似箭的心,三峡工程项目已迫在眉睫。我对Daylight杂志说道,木格的杂志有一丝的虚无缥缈,但是透过他的怀旧情感,你可以看到在他的拍摄风格里有位置的转换,地点的转移以及似有似无,或隐或现的诸多元素在其中。你能感受到时间的推移,你能在许多镜头里同时看到过去,现在和将来。如今,将近七年过去了,我很好奇的就是自从木格拍摄了这些照片以来,扬子江接下来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政府承诺给我们希望,给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木格告诉我。“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依然还是一个未知数。许多农民弃故土而去,然而,他们却没有能力在城市立足。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由于无法融入不同的环境而选择回到三峡大坝,但那里依旧没有房子,没有土地,没有个人价值,生活非常困难。”他的又一力作《灰烬》,是在继续重拾《回家》的待续之景。他对我说,“我仍会通过不变的人,不变的景去探索人类与自然的平衡。”

所有照片兼由木格所摄

转自译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