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何以消酷,我来给你支招!!【原创】
当下,还未进入三伏天,浙江、杭州等地却已是烈日炎炎、酷暑难耐,酷热天气愈演愈烈,杭州已经连续一个多星期的高温日,最高气温冲上4字头,省内有些地方甚至达到41度以上,地表温度更是达到60度以上,在马路上煎个鸡蛋不在话下。打开浙江省的天气预报图,更是红彤彤的一片,清一色的红色高温。上海消息,7月13日14时30分,上海徐家汇站气温达到40.9,追平187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气温纪录,两百多年前的高温纪录,被一朝追平或打破。市民们出去做个核酸就可以免费蒸了个桑拿,等个公交也能等出满身大汗,出门遛个弯遇到的全是“熟”人,怎一个热字了得!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持续酷热天气,人更容易心躁气浮,注意力极易分散,思维和动手操作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引发安全事故。为此,浙江已有8个地区先后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几十个地区先后发布高温橙色预警,要求企业单位和广大市民特别注意防暑降温,注意防火用电安全,建议停止非必要的户外露天作业。还有的部门要求单位和企业关心关爱员工,广泛开展“送清凉、送关怀”活动,严格执行夏季工间休息、安全生产和高温补助、防暑降温物品发放的相关规定,使户外、高温条件下工作岗位的人员得到必要的身心和健康保障。
酷暑难熬,如何消酷,人们纷纷寻找避暑化热的去处,有的去水上乐园嬉戏,有的去山间小溪纳凉,有的选择宅在空调家里上网,有的到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蹭空调”,上班族们也绞尽脑汁想出各式各样的避暑消暑方法。百度百科的官方提示,防御高温的8条具体措施:一是保持通风,不能长时间密闭空间,特别是狭小空间。二是利用差时,早晚较凉时段出行,尽量避开中午前后的高温,老人要避开高温出行。三是补充盐分,多饮开水、茶水或矿泉水,防止失盐。四是饮食卫生,不食腐败变质食品和不合格的冷饮。五是保证营养,多食新鲜蔬菜、豆制品、水果和新鲜蛋品,辅以适量的肉和鱼等。六是充足睡眠。七是避免疲劳。八是防止疾病,特别防止中暑,有不适及时就医,不拖。
以上种种措施和方法,都是一些常态化、常识化下的防暑降温的办法。其实笔者觉得,这方法那方法,这招数那招数,很重要的一招,还是心静自然凉。心静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心态,有研究发现,心静可以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心静可以保持清醒头脑,心静可以拥有良好心态,心静时更利于稳妥接受周遭事物,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平和的心情和心态才可能泰然处之。“心静自然凉”还有明确的科学依据,因为感情会影响热量变化。心情平静,神经兴奋性下降,肾上腺素分泌减少。新陈代谢缓慢,人的心率减慢,体内产生的热量减少。人们苦思冥想的时候会流很多汗,生气的时候脸会变红,也是因为感情影响热量变化的原因。
心静自然凉,说起来只有五个字,但要做到却非常的不易。我来支支招,支招之一:时刻保持清静安宁、心无杂念,平和之心才能更好地接受周围的事物,不因天气炎热变得心浮气躁,遇事不顺时多一份稍安勿躁,汗流夹背时多想想美好的一面,动手操作时多一份细心留意,空调房间里多一些心灵旅行。感同身受,笔者在写此篇文章时,周边环境虽然是高温,但构想、查阅、下笔、撰写的过程中,我丝毫没有感觉到气温的炎热。在这里笔者特别建议:动动脑、写写字、习习文,特别写写散文、诗歌,其实是一种很好避暑化热方法。支招之二:注意调节好工作强度和节奏,始终保持一个安静和平和的心态,适当降低对工作目标的预期,科学制定和执行工作方案,不求大求全,突出重点,循序渐进,讲求工作效率,避免做无用功,杜绝事倍功半。目标牵引,问题导向,尊重客观,实事求是。支招之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早睡早起,不能因天气炎热破坏了生活起居规律,不能因天气炎热改变了好的饮食习惯。选择休息时不能时热时凉,一旦发生感冒、中暑只会增加烦恼,影响工作甚至发生差错、酿成事故。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疲劳,最重要的是心理平衡,这样才能安然地度过炎炎酷暑。
(薛智之0616,即日,于杭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