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罗源溪,寻祖【原创】

(2022-04-15 08:18:34)
清明,罗源溪,寻祖【原创】
清明,罗源溪,寻祖【原创】

今年清明假期,我们薛姓六兄弟、两姐妹,相约冷坞,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寻觅薛氏家族根脉,追忆薛家祖先足迹。很早就知道我们的太公太太(父亲的爷爷奶奶)就安息在冷坞村西南的山岭中,前些年来祭祖大多去了我们爷爷奶奶的墓地,但太公太太这里没有到过,这也就成了这次清明的主要目的。假期第一天,周日,风和日丽,气候宜人,一派春天的气息,清明追思祭祖正当时,我们驱车来到冷坞村,已近中午时间,听说山比较高,还是做了一些体力物力上的准备。我们在村里吃了午饭、补充了能量、稍作歇息,刚过中午,就带上祭祀物品,沿着罗源谷罗源溪,一路步行......
讲起罗源溪,它是冷坞村的生命之溪、灵魂之溪,在村北与淡竹溪汇合后,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穿村而过,在佛堂店村出村后并入中余溪,长达3.5公里。罗源溪主源于罗源谷,东南西三面环山,森林覆盖率极高,生态条件优越,清澈的溪水里游动着成千上万条石斑鱼、马口鱼等珍稀野生鱼种,据说这里是全县境内野生鱼种数量最多的一条溪。300多年来,罗源溪生生不息,滋养着冷坞村一代又一代的村民,记载着冷坞村古朴的、宁静的山村气质,也见证着薛氏人家一辈又一辈的人文传承。
从村头沿罗源谷的溪旁小道行走,大概20分钟、1.5公里的样子,就看到了一座不大不小的水库大坝,这就是罗源水库,是冷坞村主要的饮用水源之一。沿着坝体的台阶搭阶而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清幽秀人的景色,水库面积约1000平米见方,水质碧绿,清彻见底,四周高山环绕、森林覆盖。站在坝体正面望去,水库的两侧海拔553.6米的横山和海拔365米的苦槠山,中间夹着一个大山包,透空看就极像一个大圆宝,与水中的倒影上下左右对称,好一幅山青水绿、幽静可人的画卷,好一种人间仙境、世外桃园的感觉。远山近水、青山绿树、水天一色的罗源水库,有人还美誉为“江南小九寨”之称,由衷感叹我们薛姓祖先的眼光,选择了这样的有福有灵之地。
得益于三山夹一谷的地理位置和山青木幽水秀的自然环境,得益于冷坞人民和薛家祖祖辈辈艰苦勤奋的努力,冷坞村在保留原有村容村貌的基础上,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充分利用自然山水等生态资源及村庄的文化魅力,大力发展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旅游项目,冷坞村现已被打造成远近闻名的“花谷冷坞”景区,美丽的罗源溪、完整的古建筑、千年的古驿道和满园的花卉谷,一个足以让游客神往、驻足的好地方,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旅客到这里来体验乡村美景、陶冶情操。前些年冷坞村还被授予全县域内为数不多“国家级AAA景区”的称号。
我们薛姓一行,沿着水库后的一条谷溪小道上山,由于平时稀有人行走,这里基本已是山间灌木林,没有明显的小道。带头的大哥拿着砍刀,一边走一边砍着枯木杂草,凭着记忆、沿着谷溪边依稀可见的足迹,估摸着走了2000米左右,再沿着山背爬了很长一段坡,就到了太公太太的安息地,下塔狮子捧球形。看地理位置,这是横山的一个小山背,海拔大约有300多米,周围完全被灌木林覆盖,透空望过去,远处隐约也是两山夹一山包的“金圆宝”,位置非常好。兄弟姐妹齐跪拜,默默地祈祷,“太公太太您们还好吧,孙孙们来看您们啦”!!
从罗源薛氏宗谱中得知,我们的太公是薛氏第二十八世,名大长(大掌),字茂寿,生于同治13年(1874年),卒于民国31年(1941年);太太陈氏,生于同治13年,卒于民国22年。生二子二女,第二十九世,二子德土(金土),字有财,就是我爷爷,1977年73岁离世,与奶奶陈氏安息在后面的留坞口青龙山。听长辈们说,太公一世勤劳朴实、为人正直,在村里受人尊重、威望极高,村里乡亲的大小事情和矛盾纠纷,只要太公一出面,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种勤劳、朴实、正直的品格,在爷爷、父亲身上得以很好的传承和发扬,特别是父亲的为官清廉、为人正直的品格,在老家当地具有一定的口碑,也一直教导和影响我们这一代。
罗源薛氏家族,第一世蒙远公,宋代由处州(现丽水)迁居至永康,第十五世端公,明朝由永康迁居至罗源(现浦江冷坞),之后一直居住在冷坞,我们属于第三十一世,孩孙们已至三十三世。在冷坞村中央有“薛氏宗祠”和“义德堂”,均始建于清代,奉唐代“征东将军”薛仁贵为先祖,白墙黑瓦,廊柱挺立,匾额高悬,庄严大气,记述了冷坞古村的百年往事和薛氏家族的沧桑岁月。据同村薛氏同辈记述,相传当年侵华日军曾到过冷坞村一带,他们一路抢夺烧杀,周围几个村落全被烧为灰烬,唯有冷坞村片瓦不动,保存完好。据说,带队的鬼子来到祠堂,进行一番搜查后,鬼子们除了看到一些画像和牌位外,什么宝贝也没有发现。这时一旁的汉奸翻译告诉他,这是“薛氏祠堂”,上面的画像是这个村里的始祖——唐朝名将薛仁贵。带队的鬼子一听“薛仁贵”三个字,再看祠堂中薛仁贵那威严的样子,想到了在东瀛听到的关于“薛仁贵征东”的传说,不由得两腿发软,向着画像“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向薛仁贵像拜了拜,挥手向身后的鬼子“叽里咕噜”地说了几句,鬼子兵们也学着他拜完后,都退出了祠堂,灰溜溜地出了村子,冷坞村居然一点损失也没有。
再来看看罗源薛氏家族的字辈,第十八世至第三十三世:“文朝元一、士光世洪、思守大德、懋祖荣宗”,后面八世的字辈是:“尊儒致仕、邦盛家隆”。我们知道,字辈,既是家族内长幼高下、世系次弟的排序,也是一个家族血缘的记忆链,更可以说是一个家庭家风的展示和传承,可以把家族的繁衍系统记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从罗源薛氏家族字辈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我们的薛氏祖先们,非常倡导和注重“品行育人、道德树人、勤奋促人、文化立人,公道正派、修身齐家”,同时也期待子子孙孙下一代“勤勉努力、拼搏奋斗,家庭和睦、事业兴旺,为国富民强、繁荣昌盛作出贡献......”,薛家的道德风尚、文化气质,可以说杠杠滴,我们这一代、我们下一辈都应该铭记在心,见诸于行动!!!
我们一行从山上下来,虽然身体有几丝疲惫,但内心却感到充实愉悦、收获满满,“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是人生的终极哲学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搞明白的重大问题。罗源溪,冷坞村,我们的祖袓辈辈,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朴实、善良、勤奋、诚信是他们共同的特点,这里有我们记忆和传承,我们来自于这里,这就是我们的根。儿时总是问:我从哪里来?年长最想问:我到哪里去?这次清明假期的罗源溪寻祖之行,我们似乎已经得到了答案!!!
(薛智之0616,即日傍晚,于杭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