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4年,有一部含有末日丧尸,反乌托邦等元素的电影,在众多影片中杀出重围。
那就是《移动迷宫》系列。
#1
2014年,《移动迷宫》推出第一部,当时的预算只有3400万美元,这个数字相较于其他科幻大片,稍微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寒酸,但是它却破天荒的在全球收获了3.48亿美元的票房。
到了第二部的《烧痕审判》,依然保持着低成本,高票房的成绩。
今天,它的最终章上映了!
The Maze Runner: The Death Cure
这一部最终章仍然保持了前作的阵容。
导演由指导第1、2部的韦斯·波尔继续担任。
在演员上则是由原班人马迪伦·奥布莱恩、卡雅·斯考达里奥、托马斯·桑斯特、李基弘等继续出演。
在IMDb上,目前是7.7分;烂番茄刚解禁,新鲜度46%,而期待数(WANT TO SEE)有97%。
预告片:
从预告片可看出,第三部应该是前两部的集成,既回归了“迷宫”的主题,又将前作的紧张惊悚元素再度放出。同时把之前的埋下的伏笔,解释清楚。
#2
《移动迷宫》系列改编自詹姆斯·达什纳的同名畅销系列小说。达什纳是欧美最当红的青春题材小说家之一。
2009年,《移动迷宫》系列的第一部小说在正式出版之后,便迅速占据了各大畅销排行榜,截止到目前,已经出版了5本小说。
前三部曲为正传,全部拍成了电影,后两部《致命追捕》和《燃烧代码》则为此系列的前传。
小说描述了一个反乌托邦的末日景象。
《移动迷宫》第一部,以悬疑打前阵。
讲述了:地球由于太阳耀斑的影响资源大幅度减少,环境遭到破坏,病毒肆虐。
被病毒感染的人都会变成如同丧尸一般的生物,他们丧失了人性意志,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而同时世界上也有相当数量对该病毒免疫的人群。
这些免疫者则被一个名为“Wicked”的组织送到克里特岛上的一个巨大迷宫之内,以他们作为实验对象,从而开发能够对抗病毒的药物。
被送进迷宫的人被清除了记忆,因此对这些背后的阴谋毫不知情。
他们在迷宫里组建团队,生活,并时刻寻找逃出去的方法。
由于迷宫每天都会发生变化,一到夜晚还会有吃人的怪兽出没,因此他们被困了三年也没有找到逃出去的路。
这一切因为一个叫做托马斯的男孩的到来而改变。
初来乍到的托马斯除了自己的名字之外什么都不记得,只是偶尔会有零散的记忆碎片划过脑海。
在迷宫中的生活以及在队友们的帮助下,通过一次次对迷宫的探索,他渐渐找回了失去的记忆。
原来,他曾经是Wicked的一员,同时也是病毒免疫者。
由于他不忍心看到迷宫内的人们遭受如此对待,因此打算脱离组织,却不料反被组织清洗了记忆丢入了迷宫之中。
恢复记忆的托马斯决心带领一众小伙伴逃离魔爪。
但当他们历经千辛万苦逃离迷宫之后,才发现真正的考验即将到来。
导演在此挖了一个大坑,一切才刚刚开始,观众随主角们一同陷入更深的疑惑,第一部结束。
到了第二部《烧痕审判》,当更为暗黑风的末世场景一览无遗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讲述了:在感染者的袭击以及组织的围捕下,他们为了生存只能不断地逃跑,却没想到这其实又是一次与迷宫计划相近的“焦土考验”。
同时他们还面临着队友背叛,同伴被抓等各种问题,危机重重。
最终,他们终于明白,一味地逃跑并不能解决问题。
搞清楚Wicked的真正目的,并与之抗争才是结束这一切的唯一办法。
因此他们决定重新回到自己来时的方向,去营救同伴,同时与神秘组织Wicked做最后的抗争。
在这一战中,也就是第三部,前面所有不清楚的部分都将得到解答。
#3
同样作为青少年反乌托邦作品,《移动迷宫》难免被拿来和《饥饿游戏》《分歧者》等比较。
但相比较《饥饿游戏》对于现实的反讽和抨击,《分歧者》对于强大世界观的塑造,《移动迷宫》系列则更注重影片紧凑的节奏、流畅的视觉效果以及悬念的制造。
它以“跑”作为电影的核心,营造了一个紧凑激烈的氛围。
在每一部作品中,主角始终被某种限制而不得不“跑起来”。
一轮又一轮的追击让人透不过气,也让屏幕前的观众随之紧张起来。
“我们花了三年试图逃到墙外去,而现在我们要翻回墙内。”
三年前,仅是为了自由和求生;
三年后,是为了救世。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