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大觀園(語林趣筷子名称)
(2023-08-23 09:08:55)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筷子名称)
[出處]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
[出處]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筷子名称)
“筷子”名称的来历
我们现在每天吃饭用的筷子,开始的时候并不叫这个名字,而叫“箸”,也写作“筯”。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梜”。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就没有“筷”字,<<说文解字>>对“箸”的解释为“饭欹也,从竹者声。”欹,是倾側的意思,段玉裁注说,箸必倾側用之,很明显,“箸”是专门用来吃饭的工具。<<说文解字>>中也有“梜”字,但许慎的解释为:梜,检柙也,从木夹声。什么叫检柙?段玉裁说,检柙皆函物之称,然则梜亦为函物之器也。这里说的很明白,梜,乃盛东西的器物,如今天的木箱一类的东西。但是<<典礼>>说,羹之有菜者用梜。这就有了“箸”的意思。段玉裁说,梜的这个意义是从梜的函物的本意引申来的。
综上所述,在我国古代,人们吃饭时用两种工具,一种是竹质的“箸”,一种是木质的“梜”。这两种工具不仅材料不同,使用也有区别,吃饭用“箸”,从汤羹中取菜用“梜”。但是,后来为什么舍弃了“箸”和“梜”的名称,而改称“筷子”了呢?原来这和古人的忌讳有关。陆容<<菽园杂记>>卷一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因为“箸”丶“住”音同,于是改为“快”,取快行如飞的意思。为了区别快慢之“快”,又因此物用竹制造,就加了竹头,写成“筷”了。与此同时,“梜”因与“狭窄”之“狭”读音相近,也不大吉利,从有了“筷”的名称后,也舍弃不用了。《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
編輯/正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