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之志章一
(2023-06-27 08:28:26)求人之志章一
原创/田康/朝闻道夕拾/2022-06-04/16:04/发表于江苏/正坡/手機微信
求人之志章一
经文: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禳过。
人,是别人也是自己,如何使自己的心志合于道。道不远人,是人远道,人远离道那么道也就远离人了,那么道也就没有办法了,灭亡是人自取灭亡,道是永恒的,道是不会灭亡的。那么当人改变了,道也就改变了,如影随形一样。
所谓求是求不来的,求是访问推求,不是哀求,由道及人无门,反过来推导,由人及道达到人道合一的境界,那么道就注入了人了。正因为如此,所以需要修道,但是即使修道能达到圆满的人也是很少的。人是从鬼转变过来的,鬼是不吃不喝的,人能做到不吃不喝吗?人死后只有成为神才有吃喝,这个吃喝的是香火,也不是我们凡人所谓的食物饮料的吃喝。人获取食物饮料是为了补充能量,同样的道理,神受香火也是为了补充能量,如果没有人继续添续香火,那么神的能量也就消失了,如同凡人不吃喝那么距离死亡也就不远了。
芸芸众生死后是成不了神的,是没有人供奉香火的,所以才去孕育子孙后代,其目的就是为了续香火以防止死后能量完全迅速消失。活人在活着的时候可以如何如何,人一旦进入到死后的环境当中那么活着的想法是无法实现的,能帮助自己实现的就是自己的子孙后代。这是未来,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一点,那么反推自己是怎么长大的,是凭借着哭喊、凭借着想象、凭着空气长大的吗?做人可以没有良心但是不能没有心志,没有良心只能辜负别人,但是没有心志必然自己辜负自己,自己坑害自己。古人有句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三”不是指具体的数字三,而是指很多很多,千千万万种不孝,但是没有后代是最大的,罪恶也是最为严重的。
鬼是能量,这种能量比起人而言是非常弱小的,虽然弱小但也不是不存在。鬼由于得不到能量补充,所以鬼是非常饥饿的。婴儿的前身就是鬼,你家的孩子是谁家的鬼,这个没有人知道,所以刚出生的婴儿就是吃喝。
站在生点向前看,人生就是一条射线,有起点好像没有终点似的,终点肯定是有的,但是哪里是终点,这很少有人知道,未来似乎很长,明天似乎很多。站在死亡的那一刻回头看,人生就是一条线段,起点为生,终点为死,线段的长度无非是个过程而已。人的生与人的死是重叠的,所以人生又是一个圆,一辈子都在这个圈里跑马能力多大也跳不出这个圈圈。由此可知,所有的欲望都是妄求,都是空中楼阁,都是注定了的。
众生都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明白这个道理不一定会按照这个道理来执行,这就是需要考验一个人的心志了。众生起点一样,终点也一样,中间的过程是心志的历程。例如有人立志务农,于是就做了一个农民;有人立志当官,于是就做了一个官员,那么立志做一个清廉的官呢还是一个贪污的官呢?这也是心志决定的。
一个人活了五十岁死了,一个人活了一百岁死了,如果都是常人这没有区别。一个人死的时候手里有一百块钱,一个人死的时候手里有一千万块钱,钱的多少对于死人而言都是一样。一个人死了,一条狗死了,人是人的一辈子,狗是狗的一辈子,都是一个活物生命的终结,这有什么区别呢?五十岁是一段历程,一百岁不过也是一段历程而已;清官是清官的历程,贪官是贪官的历程;人是人的历程,狗是狗的历程。
以上这些都是到访推求,明白了这个方法就可以具体的实施了,自己实施会成为自己的成就,他人实施可以通过观察这些认识他人的。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人的本性既没有欲望,也没有嗜好,之所以生活很累就是因为背负了这些身外之物的欲望与嗜好。道体是空虚的,是无形无象的,而嗜欲也是空虚的,也是无形无象的,它们之间的去别就在于方向不同,方向完全相反。道体生之路,嗜欲死之途。
有些人官当的很大,是个大官,那么如果路走正,走在道体之上,这当然是好事,受益的人也多。但如果走的是贪腐受贿的邪路,踏上的是嗜欲之途,这就是坏事了,受害的人也会越多。相比较于巨贪,那么一个平头老百姓能伤害谁呢?
老子说“大爱必大费。”非常的喜爱什么就会受到喜爱的什么伤害,男女之间爱的深最后也必然恨的深,对自己也就伤的深。
四月初廿四日于耕读道场草写黄石公略疏系列。
耕读道场
作者
田康
与思想者同行不孤独。
組編/涂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