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一刻钟)
(2023-01-29 10:25:24)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一刻钟)
[出處]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
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一刻钟)
为什么将十五分钟称为“一刻钟”
这要从我国古代的计时单位“时丶刻丶更丶鼓丶点”说起。
时,指时辰。古人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折合现在的两个小时。以十二地支为名,从夜间十一时算起,夜十一时至凌晨一时称为子时,一时至三时是丑时,其余类推。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一般要几只壸,放在不同的高度,上面的壸底有滴水孔,最上面的壸里装满水后,水即逐渐流入以下各壸。最下边的漏壸里有一个直立浮标,上刻时辰,水逐渐升高,浮标也隨之升高,这样就可以知道时辰了。古人把一昼夜分作一百刻,一刻合现在十四分二十四秒,这样,钟表走过一个小时差不多等于漏壸四刻,于是就将十五分钟称作一刻钟了。
更,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大致分为:晚七时至九时为一更,九时至十一时二更,其余类推。
鼓,古代专门设官掌管漏刻,夜间专门有人击鼓报更,所以便以鼓作为更的代称。如三更可说成三鼓,五更也可以说成五鼓。
点,古代用铜壸滴漏计时,以下漏击点为名。一夜分五更,一更分五点。一点合现在二十四分钟。《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
編輯/正坡
前一篇:忘记年龄,静守灵魂深处的美好
后一篇: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一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