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午门斩首
(2023-01-16 11:37:16)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午门斩首)
[出處]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
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午门斩首)
廷杖与午门斩首
在一些古典小说和戏曲中,往往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说。历史上究竟有无此事呢?
这得先说说午门。午门是紫禁城正南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因其坐落于京城正阳门南北中轴线上,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称“午门”或“午阙”。午门城台平面呈凹字形,正面开三门,左右拐角处各有一掖门,因而又称“五门”。城台上当中是一座重檐庑(音午)殿式正楼;左右两侧各有明廊三间,明廊折而向南,各有十三间联檐通脊廊庑(俗称“雁翅楼”);廊庑两端又各建有金铜宝顶的角亭一座。整个建筑有楼五座,高低错落,左右辉映,崇宏雄伟,有若朱雀展翅,五凤翱翔,因此也称为“凤楼”。
明丶清时,午门是禁卫森严的重地。凡庶民百姓严禁靠近,文武官员不准隨意行走。当时规定,工匠杂役出入要佩带腰牌,王公大臣出入必须通报姓名。违反者护军可以用红杖笞打。正中大门专供皇帝出入,其他文武百官和宗室王
公只能走两侧偏门和棭门。
历史上“午门”并无“斩首”之事。但是午门前的宫廷广场,明代却是对触犯龙颜的官员进行廷杖的地方。所谓廷杖,就是皇帝当廷杖责官员,是明代特有的一种惩处官员的酷刑。凡被廷杖者,轻则皮开肉绽,重则当场毙命。据<<明史*刑法>>记载:“正德十四年,以谏止南巡,延杖舒芬丶黃巩等百四十六人,死者十一人;嘉靖三年,群臣争大礼,廷杖丰熙等百三十四人,死者十六人。”有人根据<<明会要*刑*廷杖>>统计,整个明代,在午门处廷杖大臣达五百多人次,死者众多。这或许就是“推出午门斩首”传说的根据。《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
編輯/正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