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十五只吊桶)
(2022-12-02 12:17:58)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神十五只吊桶)
[出處]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
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十五只吊桶)
“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来历
这句俗语往往用来形容人的心神十分慌乱。如<<水浒传>>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一个人肚里寻思,一阵阵脸上红出来,止不住心上十五只吊桶,七上八落。”
这句俗语的形成应该和古时的一种水车有关。隋丶唐时期有一种水车,将吊桶用绳子系成一串,通过一个车轮形成的机械,使吊桶由上向下,由下向上不停地运转,“灌水自覆,更入更出”(见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因其形似车轮,所以名为水车。这种水车适合深井汲水,运动方式是直上直下,称为立井式水车。和在河丶渠旁,陂塘中汲水的斜放着的水车不同。说到这种水车,还有一则笑话,<<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引<<启颜录>>云:武则天时,邓玄挺到一寺庙中行香。和一群和尚一起走进寺庙的菜园子里,看见水车以木桶相连,汲于井中。便说:“法师等自踏此车,当大辛苦。”和尚说:“泒家仆们踏车。”邓应声曰:“法师若不自踏,自这么多木桶(“蒙秃”)干什么?”和尚们一开始不明白他的话是什么意思,都愣住了。想了好一会儿,才明白邓玄挺把“木桶”说成了“蒙秃”。
这种水车用的是否十五只吊桶,不得而知。“十五只”可能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水桶的多少应该和井水的深浅有关。那么,这句俗语为什么说成“十五只吊桶打水”呢?这是为了符合后边“七上八下”。人们日常语言中,用到“七...八...”这种格式的词语很多,嵌入名词和动词,表示什么很多很杂乱。例如“七手八脚”丶“七嘴八舌”丶“七拼八凑”丶“七颠八倒”丶“七零八落”丶“七扭八歪”丶“七折八扣”等等。《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
編輯/正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