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出恭)
(2022-11-23 11:11:41)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出恭)
[出處]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
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出恭)
“上厕所为什么称”出恭
过去人们将上厕所称为出恭,这在明清小说和戏剧里用得很普遍,即使今天,一些老年人也还这样说。如.<<后寻亲记>>杂剧:“我去出个大恭就来。”出个大恭就是解个大便。
上厕所为什么是是“出恭”?按照<<辞海>>的解释,是因为明代国子监学规规定,为了防止学生擅离本班逃课,每班学生发给“出恭人敬”牌一面。考试时,在考场内亦设此牌,以防考生擅离座位。学生要上厕所,必须领这块牌子。前一个学生上厕所回来,交回此牌,后一个学生才能接着上厕所。因此,后来就习惯称大便为出恭。
据一些学者考证,称上厕所为出恭还有另外的来历。<<刘安别传>>说:“安既上天,坐起不恭,仙伯主者,奏安不敬,谪守都厕三年。”<<古今笔记>>据此下结论说:“今人如厕曰出恭,当本此。因不恭而讹为出恭也。”
刘安因不恭而被罚守厕,不恭又讹为出恭,因此出恭又相当于上厕所,这好像数学里的论证题,因A=B,B=C,所以A=C。但这毕竟绕的弯子有点大,过于牵强附会。
还有人考证说,因“粪”字从“共”,过去人们写字爱省事,写“粪”字的时候往往写成了“共”,而“共”“恭”二字自古本是通用的。所以上厕所就是“出粪”,也是“出共”,“出共”又写成了“出恭”。这一说也是绕的弯子太大。而且,依照省事的原则,既然上厕所应该是“出共”,就没有必要再将“出共”改写为“出恭”了,这要多写好几笔的。
综合上述,<<辞海>>的说法更是直接,也更可信。《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
編輯/正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