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巡抚)
(2022-08-13 09:26:09)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巡抚)
[出處]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
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巡抚)
“巡抚”之名起于何时
读历史书籍或者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经常会遇到“巡抚”这个名词。
“巡抚”是我国封建时代的官职名称,那么它究竟起于何时呢?
椐明朝文学家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巡抚”之名起于明代。他说:“洪武二十四年辛未,太祖令皇太子巡抚陕西地方,巡抚之名,始见于此。”但这时巡抚还不是固定的官职名称。此后,明朝廷逐渐派一些尚书、侍郎、都御史、寺卿、少卿去巡抚各个地方。办完事情就回朝廷复命。这样的官员,当时或者叫做“巡抚”,或者叫做“镇守”。由于总兵、内监之类也可称为“镇守”,就容易造成混乱,所以,后来凡是文职官员奉命出朝,就一概称为“巡抚”,以与“镇守”相区别。此外,明代还派监察御史巡视各省,称为“巡按”。“巡抚”、“巡按”略有不同,但他们都是明代才设置的官职。我国地方戏再演汉魏唐宋的故事时,经常乱用“巡抚”、“巡按”的官名,是不妥当的。
明宣德年间才在关中、江南等地专设巡抚,以后,遂与总督同为地方最高长官。清代正式以巡抚为省级地方政府的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地位略次于总督,仍属平行,别称抚台、抚军,又以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所以也称抚院。
监察御史分赴各地考核吏治,在洪武年间还是偶尔为之,到永乐之后成为定制,以一省为一道,监察御史分道出巡。其品级虽然较低,但可与省区行政长官分庭抗礼,知府以下均奉其命,事毕还京。《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
編輯/正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