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大观园(语林趣话--庙宇称寺)

(2022-05-29 10:56:45)

语文大观园(语林趣话--庙宇称寺

[出处]语文大观园语林趣话

语文大观园(语林趣话--庙宇称寺

庙宇称寺的来历

我国的庙宇大多被称为寺,如北京的潭柘寺、戒台寺、报国寺,杭州的灵隐寺等。庙宇称寺的历史始于东汉,到了南北朝,就更加普遍了。

据史料记载,佛教是在西汉末到东汉初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汉平帝永平年间,有人到西域求佛法,在月氏(今新疆伊犁河一带)见到天竺(今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便迎入中国,用一匹白马驮着经书佛像到达河南洛阳。由于来自外国的贵宾,照例由大鸿胪负责接待。当时,官府所在地都叫做“寺”,如大理寺、太仆寺等。所以他们就住在大鸿胪寺。因为这两个僧人要在中国传授佛法和翻译经书,于是,朝廷次年就专门修建了一处宾馆性质的处所,安置他们。并以驮经来的白马命名,所以称“白马寺”。这以后,佛教庙宇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并都称为“寺”。

后来,慢慢地又兴起了夫子庙、关帝庙、城隍庙、土地庙等,敬奉的都是有功于国的历史人物以及中国独有的神祗,与佛教有别,所以均不称“寺”。这就是寺与庙明显的区别。《語文大觀園》(語林趣話)

編輯/正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