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正同伴友谊在青少年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具有成人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社会因素之一。良好的同伴友谊有利于青少年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不良的同伴关系有可能导致学校适应困难,甚至会影响成年以后的社会适应。青少年群体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在相互平等的宽松氛围中,他们可以充分表现自我和发现自我,这种人际关系的成熟发展成为其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尽管在童年期儿童就已经较多地参加同伴的活动,但是到了青春期,儿童与同伴在一起的时间更多,而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更少。另外,同伴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布尔梅斯特(Buhrmester,1990)认为,在进入青春期之后,友谊会发生如下四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1)
友谊的活动主题发生了变化。朋友之间的交流以”活动为中心”转向以”谈话为中心” (Parker
&Gottman,1989)。童年时期,好朋友之间的活动更多是在操场或教室等地方玩耍追逐,但到了青少年时期,朋友之间更多地是在一起交流思想或倾诉自己的情感话题。
(2)
友谊关系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儿童时期,由于年龄等原因,好朋友之间的交往范围受到局限,他们更多地是在学校这样的场合进行交往。但是到了青少年时期,随着各方面的发展,好朋友的活动已经延伸到校外,包括各自的家庭以及其他一切可以跨越的公共场所。这样就需要青少年能够主动地发起交往,并且能够通过各种媒介进行交流。
(3)
友谊成为自我探索与情感支持的重要场所。青少年时期是各方面发展都不稳定的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都有一种不确定感,而此时朋友可以帮助个体确定自身的角色和自我价值。因此,青少年时期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好朋友之间自我暴露和相互提供情感支持的程度和频率大大增加。此时,青少年能够适当地表达个人情感,并能够及时为朋友提供情感支持。
(4)
友谊亲密性程度的增加。亲密性作为青少年时期同伴友谊的一个显著特点,需要个体能够表现出理解、忠诚、敏感、可靠,以及愿意为对方保守秘密等社会技能。另外,随着亲密性的增加,好朋友之间的冲突也比以前增多了,因此适当的解决冲突的能力在友谊的良好发展中也变得尤为重要。
正像皮亚杰(Piaget)所指出的,与同伴交往涉及到互利互惠的原则、和解、较少的强迫等,这些是与父母交流时学不到的东西。因此,青少年同伴友谊关系尤为重要。在青少年时期,个体开始疏远成人而热衷于同伴友谊的建立,因此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心理学研究者针对同伴友谊的各种理论问题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这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指导青少年的同伴交往方面奠定了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同伴友谊的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针对个体的具体特点,因人而异,正确引导青少年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减少由于人际交往带来的心理困扰。文(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