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美“田中祖宇”

标签:
时尚文化历史教育房产 |
分类: 宗祠文化 |
http://s13/mw690/002UNAtFzy75eA8tXKk3c&690
长坑华美王氏“田中祖宇”楹联
根据帖主提供的基本资料摘录如下:
本宇位于华美城门口。坐向:辛乙兼酉卯。
肇基祖号颜成,成之子讳敏念,字仍兹。
后坐大山母、前向十八层山;左达摩岩、右大鼓寨。
大门联:
田翁山母欣贻燕
中境层峰冀渐鸿
〖田翁〗原指老农夫,在此喻指先辈父祖或老前辈们。语本唐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唐杜荀鹤《题田翁家》:“田翁真快活,婚嫁不离村。”〖山母〗乃本宇后龙脉的主山名。在此含有本山母脚之田宅产业之寄意。〖贻燕〗典出《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因而作造福后代使子孙安逸之典。如《后汉书·班固传下》:“贻燕后昆,覆以懿铄。”李贤注:“遗燕安于子孙也。”又晋陆云《西园第表启》:“遗训百世,贻燕子孙。”〖中境〗犹中土,指中原地区。如《魏书·礼志》:“正位中境,奄有万方。”亦指心境。如宋陶谷《清异录·衣服》:“武帝缘金丹示孽,中境躁乱。”〖层峰〗层层重叠的山峰,此指本宇堂前所向之十八层云峰。或可改用“连峰”,引自郭沫若《青年与文化》:“这种进展,就好像连峰一样,一个峰头接上一个更高的峰头。”寄寓步步高。〖渐鸿〗古贤常以自水中进到岸上之鸿比喻仕进。句出宋叶适《次韵韩仲止》:“…盘止何曾有渐鸿。”及明吴本泰 《帝京篇》:“渐鸿虽可仪,《羔羊》不闻赞。”在此以喻勇于攀登高峰即天天向上的后起之秀。
祖宇堂屋四围如有名胜山川者其大门联最宜于借景抒怀,即寄情于景,融景入情。因此本联采用以祖宇名冠首,联中嵌入后龙脉之山名和前面朝向的十八层山引申寄慨。上联贻燕以喻奕世先贤为造福后代创业垂统,是以昭示祖先之功德。下联联眼处之“冀”者乃希望也,因此匹诸渐鸿,寄托脱离水域后,心中应有飞向中土层叠云峰之抱负,功名进取,贤关仕进,而光耀门第、丕振家声矣!
下厅抱口柱联:
田业世承先哲志
中兴时显后贤才
〖田业〗指田地、房屋等产业。语本《东观汉记·吴汉传》:“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世承〗奕世相承。〖先哲〗指先世的贤人。句出汉张衡《思玄赋》:“仰先哲之玄训兮,虽弥高而弗违。”又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中兴〗原谓中途振兴,转衰为盛。因本义含有世运兴替之义,故在此便可喻指本族凡事每逢于中兴之际者。语本《诗·大雅·烝民序》:“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又南朝梁钟嵘《诗品·总论》:“太原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及宋王观国《学林·中兴》:“中兴者,在一世之间,因王道衰而有能复兴者,斯谓之中兴。”〖时显〗即谓随时都能出现。〖后贤〗后世的贤人。句出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其有疑错,则备论而阙之,以俟后贤。”又元陈基《秋怀》诗:“往圣既作莫,后贤孰当继。”及清陈维崧《永遇乐·东溪雨中修禊》词:“莫停檀板,且偎红袖,此会后贤应继。”
本联亦以祠名田中作冠首。联文寄意明确,此不赘述。
上厅抱口柱联:
田埜风光岂啻於天祚
中南捷径而起自德基
〖田埜〗即田野,亦作“田壄”。指田地和原野,亦泛指农村。语本《管子·八观》:“行其田野,视其耕芸,计其农事,而饥饱之国可以知也。”又《楚辞·九辩》:“农夫辍耕而容与兮,恐田壄之芜秽。”及《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壄,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风光〗风景、景色。亦指光景,时光景物。或以喻指繁华景象、光采、体面等。语本唐张渭《湖上对酒行》:“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辜负东园花。”又明冯梦龙《挂枝儿·五更天》:“莫负了有限的好风光,似这等闲是闲非也,待闲了和他讲。”及唐李咸用 《同友人秋日登庾楼》诗:“六代风光无问处,九条烟水但凝愁。”又如《醒世恒言·钱秀才》:“只是我的亲事,倒作成别人去风光。”〖岂啻〗不仅、何止、岂但。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仅”。如宋王安石《司马迁》:“虽微樊父明,不失孟子直。彼欺以自私,岂啻相十百。”又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字典未收字》:“岂知书成而不传于后,亦岂啻恒河沙数。”总之,用通俗语言即谓难道只是?〖天祚〗上天赐福。亦指上天所赐之福。语本《左传·宣公三年》:“天祚明德,有所厎止。”又唐元稹《青云驿》诗:“天祚乐未极,溟波浩无堤。”及清平步青《霞外攟屑·刘恭甫司马文》:“谓三世传经,域声家衖,天祚硕儒,必于其后。”〖中南捷径〗中南,即终南山。典出唐卢藏用举进士,隐居终南山,以翼征召,后果以高士名被召入仕,时人称之为随驾隐士。司马承祯尝被召,将还山,藏用指中南山曰:“此中大有嘉处。”承祯徐曰:“以仆视之,仕官之捷径耳。”后因以比喻谋求官职或名利的捷径。如宋刘克庄《水龙吟·己亥自寿》:“叹终南捷径,太行盘谷,用卿法、从吾好。”有时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德基〗指德行的根本。语出《诗·大雅·抑》:“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又唐刘禹锡《上门下裴相公启》:“实在阴施及物,厚其德基,以左右功庸,而百禄是荷。”
作为居于重要位置的顶厅抱口柱,其联文必须以牖善励志为主要内涵启示子孙。而欲牖善则应谕之依理,励志亦然。特别是面对一些文明世家而言,联语更不宜用口号式的语气来强调。所以本联即以诸般风光为题循循善诱,上联谓之不可全凭上天赋予,蕴寓必须勤奋努力,何讵不闻天道酬勤之理呢?下联进一步启示,即便有中南捷径可走,也必据之以德基。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自是福禄绵绵矣。
顶厅文柱(厅中点金柱)联:
田陌辟康庄飞腾有望
中襟铭祖训耕读唯勤
〖田陌〗田野、田间小路。语出南朝宋鲍照《从拜陵登京岘》:“深德竟何报,徒令田陌空!”〖康庄〗四通八达的大道。化用唐白居易《和松树》:“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飞腾〗犹言飞黄腾达。语本宋苏轼《次韵汪覃秀才见寄》:“飞腾桂籍他年事,莫忘山中采药时。”〖有望〗谓有指望;有希望。句出《左传·昭公十六年》:“孺子善哉!吾有望矣。”〖中襟〗心中;胸怀。出自晋宋周敦颐《濂溪书堂》:“倚梧或攲枕,风月盈中襟。”〖祖训〗祖父的训戒,祖先的遗训。语本明刘基《次韵和石末公开读有感》:“庙谟可使归权幸,祖训由来重变更。”又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顺治后颇谨遵祖训,传到咸丰时候,已是年深月久,把祖训渐渐忘怀。”及《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到了孙述祖训,笔之于书,想要垂教万世。”〖耕读〗指从事农业劳动与读书;多指笔耕和阅读之事。〖唯勤〗谓只有勤奋,谓意必须努力。
本联同样以祠名冠首。因该柱位靠近于前虎口,故承接前抱口联未尽之蕴意,从中引出要点而在此加以细化。联文启示裔孙要从田间小路走出大道来,或由山区到城市,甚或脱去布衣换来锦袍,直至飞黄腾达,最具希望的捷径无非勤奋读书尔。
花心边柱联:
倚山母观叠峦兴居福地
左摩岩右鼓寨振迅英声
〖山母〗即指本祖宇后的大山母。〖叠峦〗重重叠叠的层峦,乃对堂前朝向十八层山的形容。〖兴居〗即指日常生活,犹言起居。句出晋葛洪《抱朴子·至理》:“食饮有度,兴居有节。”又宋秦观《与苏公先生简》:“……甚得兴居之详。”〖福地〗指幸福安乐的地方。语本元王实甫《西厢记》:“这里有甚么闲散心处?名山胜境,福地宝坊皆可。”〖摩岩〗指本堂左侧的达摩岩。〖鼓寨〗指右侧的大鼓寨。〖振迅〗振迈奋迅,亦谓振荡,激起。句出南朝宋鲍照《舞鹤赋》:“踯躅徘徊,振迅腾摧。”又宋苏洵《族谱后录》:“及其教化洋溢,……向者之子孙,乃始振迅,相与从宦于朝。”及明李东阳《衡州府学重修记》:“为之士者,固将踊跃振迅,争先进之为快。”〖英声〗美好的名声。句出汉司马相如《封禅文》:“俾万世得激清流,扬微波,蜚英声,腾茂实。”又唐王迥《同孟浩然宴赋》:“屈宋英声今止已,江山继嗣多才子。”
本联乃借以前后左右四围山名言情寄慨。上联赞美先贤独具慧眼,卜筑于福地。下联激励后昆奋发有为,大振英声矣。
花心柱(厅龛口柱)联:
田资乃祖遗华矣颜行肇敏
中矩期孙绍美兮成德光扬
〖田资〗也谓田赀,即指田产和财物。句出《新唐书·高宗三女传》:“簿其田赀,瓌寳若山,督子贷,凡三年不能尽。”〖祖遗〗谓祖先遗留下来的。语出清崔述《与董公常书》:“述本无祖遗田产,又值洪波毁室,先人所遗书,荡然无存。”又《儿女英雄传》:“也还有祖遗的几处房庄。”〖颜行〗前行、前列。在此喻指列祖。语本《管子·轻重甲》:“若此,则士争前战为颜行。”〖肇敏〗犹言奋勉,谓尽心竭力也。语本《诗·大雅·江汉》:“肇敏戎公,用锡尔祉。”毛传:“肇,谋兴;敏,疾捷。”如唐颜真卿《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昔宗周之中兴也,时则有若方叔、召虎,总师于肇敏之业……”〖中矩〗原谓合乎曲尺的标准,此指有关合乎规矩的正事与善业。语本《周礼·考工记·舆人》:“圜者中规,方者中矩。”又《庄子·徐无鬼》:“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孙绍〗即指子孙追绍继承。〖成德〗乃盛德。如《易·干》:“君子以成德为行。”又唐韩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事可传载,可谓成德。”及宋王安石《枢密使张昪父惠赠太师》:“积仁之庆,实在其子,终有成德,为吾宗工。”〖光扬〗发扬光大、荣宠褒扬。出自汉班固《典引》:“光扬大汉,轶声前代。”又唐元稹《谢恩赐告身衣服并借马状》:“皆非朽陋之才,宜受光扬之赐。”
本联位于龛前花心柱,也属主要位置。因此不但以祖堂名冠首,联中还有序地嵌入了肇基祖号和本宇二世祖之一字。又因地处华美城门口之中,所以又设想连地名也嵌在正中间,而又作为联眼兼顾上下。谓拥有根基牢固的祖业,加上列祖的勤勉经营所以华也。子孙世济其美,以俾家声不振,盛德光扬所以美也。
本帖已上网,百度一下:“明德轩易氏”即可看到。
作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