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2014-01-24 06:00:00)
标签:

摄影

古观象台

天文仪器

天文学家

旅游

分类: 北京风景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它以建筑完整、仪器精美、历史悠久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而闻名于世。观象台明时称“观星台”,台上陈设有简仪、浑仪和浑象等大型天文仪器,台下陈设有圭表和漏壶。清时改称“观象台”,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央观星台。清康熙和乾隆年间,观象台上增设了八件铜制大型天文仪器: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天体仪、纪限仪、象限仪、地平经仪、地平经纬仪和玑衡抚辰仪,均采用欧洲天文学度量制和仪器结构,不仅是实用的天文观测工具,还是举世无双的文物珍品。

 

   紫微殿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浑仪:上古称璿玑玉衡,简称玑衡。浑仪是以浑天说为理论基础制造的,由相应天球坐标系各基本圈的环规及瞄准器构成的古代天文仪器。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形状像蛋壳,出现在天上的星星是镶嵌在蛋壳上的弹丸,地球则是蛋黄,人们在这个蛋黄上测量日月星辰的位置。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浑仪龙威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简仪:与浑仪一样用于测量天体的位置。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将浑仪化为两个独立的观测装置,安装在一个底座上,每个装置都十分简单实用,而且除北极星附近以外,整个天空一览无余。古人称这种装置为“简仪”。陈列于紫金山天文台。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日晷:由铜制的晷针和石制的晷面组成。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上端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晷面两面都有刻度,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等分为“时初”、“时正”,正是一日24小时。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月晷:与日晷相似,用来指示时间的工具。只有满月的夜晚才能正确显示时间。因为月出时间平均每天延迟48分钟,高级的月晷包括一张图表,显示如何计算以得到正确的时间,并且有转盘可以调整经度和纬度。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星晷:是在夜间利用观测恒星的位置以定时的记时工具,最早在唐代开始使用。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观象授时展厅:敬协天行所无逸  顺敷星好勅时几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秤漏:一种特殊类型的漏刻,用中国秤称量流入受水壶中水的重量来进行计时,由北魏道士李兰于5世纪发明。它有一只供水壶,通过虹吸管将水引到一只受水壶(称为权器)。权器悬挂在秤杆的一端,另一端为平衡锤。当流入权器中的水为一升时,重量为一斤,时间为一刻。李兰秤漏的巧妙之处在于它的稳流系统可以基本保证虹吸管在供水壶中的浸入深度恒定,从而使流量恒定,使秤漏的日误差不大于1分钟。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10    观天器:明英宗朱祁镇御制《观天器铭》:粤古大圣,体天施治,敬天以心,观天以器。厥器维何?璇玑玉衡。玑象天体,衡审天行。历世受代,垂四千禩,沿制有作,其制寝备。即器而观,六合外仪,阳经阴纬,方位可稽。中仪三辰,黄赤二道,日月暨星,运行可考。内仪四游,横箫中贯,南北东西,低昂旋转。简仪之作,爰代玑衡,制约用密,疏朗而精。外有浑象,反而观诸,上规下矩,度数千隅。别有其表,其崇八尺,分至气序,考景咸得。悬象在天,制器在人,测验推步,靡忒毫分。昔作今述,为制弥工,既明且悉,用将无穷。惟君勤民,事天首务,民不失宁,天其予顾。政纯于人,天道以正,勒铭斯器,以励予敬。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11    仰仪: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制造的天文观测仪器。仰仪的主体是一只直径约一丈二尺的铜质半球面,好像一口仰放着的大锅,因而得名。仪唇(半球面的边缘)上边刻着时辰和方位,相当于地平圈,上面有水槽,用以校正水平。仪唇的南部放置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杆子各一根,称为缩竿。南北向缩竿末端延伸到半球的中心,顶端装置一小方板,称为璇玑板。板可以南北向和东西向转动。板的中央开一小孔,小孔的位置正好在半球的中心。仰仪的内部球面上,纵横交错地刻划出一些规则网格,是赤道地平坐标网,用来量度天体的位置。转动璇玑板,使它正对太阳。太阳光通过小孔在球面上成像,从坐标网上立刻可以读出太阳去极度数和时角,由此可知当地的真太阳时和季节。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12    各种天文仪器:地平式日晷、圭表、佛教5星28宿星神图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13    玲珑仪:用以演示天象,元代郭守敬创制。其基本理论是:将古代天文前辈在室外利用浑象仪观测天象的传统,改为在室内观看假设的天体结构。原仪器早已无存,现在这台玲珑仪是根据元初杨恒所作《玲珑仪铭》所记载的形状描述,反复研究,复制而成仪为铜质天球,径二米有二,人于内观天,星体森罗,经纬分明,协规应矩。天人共体。全仪在高台之上,斡旋,象征天乾地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仁者以厚德载物。嗟乎,雄峻神奇,天愧郭公创伟,精巧瑰丽,用昭后昆仰瞻。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14    龙威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15    天象碑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16    张衡、徐光启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17     一行、祖冲之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18    沈括、郭守敬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19    光绪石碑、司天台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20    古观象台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21    时空穿梭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22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23    天体仪、象限仪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24    纪限仪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25    地平经纬仪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26    赤道经纬仪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27    玑衡抚辰仪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28      地平经仪、黄道经纬仪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29    通逾古今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30    流金岁月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31    彩云飘舞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32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33
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34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