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氏技术:大力布局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标签:
道氏技术 |
分类: 钴锂 |
今晚道氏三季报预告小亏1000-1500万,但是三季度单季度盈利约5000万,超过市场预期。目前的钴价虽有所恢复,但仍然很低迷,道氏业绩展现了较好的弹性。若是钴价能进一步上涨,业绩更具空间。
一、道氏业务布局
道氏技术是建陶釉面材料第一股,后在陶瓷墨水领域取得重大发展,上市后通过并购方式完成了钴资源、钴盐、三元前驱体、导电剂和电池级碳酸锂等新能源材料一体化布局:
1.拥有青岛昊鑫100%股权,主营布局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导电剂业务,可比公司为科创板天奈科技;
2.拥有佳纳能源100%股权,主营钴盐+三元前驱体业务,主要生产电解铜、钴系列产品和三元前驱体。佳纳能源+MJM形成的完整钴产业链,可比寒锐钴业。
3.拥有MJM公司100%股权,介入钴原料上游,拥有6000金属吨电解铜生产线和2000金属吨钴中间品生产线;MJM在刚果(金)已有十余年经营历史,建立了稳定的供应网络与紧密的供应关系。
4.拥有江西宏瑞新材料公司100%股权,布局云母提锂行业,2019年上半年已经实现锂云母提炼碳酸锂的规模化生产,实际效益有待观察。
5. 陶瓷材料是传统主业,现有基础釉产能7万吨/年,全抛印刷釉7.5万吨/年,陶瓷墨水1万吨/年,虽然难以再有大的发展,但釉料类产品和陶瓷墨水为公司贡献着稳定的业绩。道氏连续5年稳居国产陶瓷墨水第一梯队,与国瓷材料(伯陶墨水)二者占据了市场六成以上的份额,装机量由2013年的218台迅速增长至2018年的1146台,东鹏、金意陶、新明珠等知名陶瓷企业均为公司长期客户,产品和服务质量得到下游客户的充分认可。
6. 道氏云杉和泰极动力,是道氏在氢染料电池膜领域的布局,主要开展膜电极(MEA)和电堆的研究,见效益尚早。
道氏技术近三年并购很多,但各业务之间有很好的协同效应,借用长城证券的图,一目了然。
二、大力布局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目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三电)成本占到总成本的50%,其中动力电池成本又占到总三电成本的70%,电池结构中,正极材料又是最昂贵的,约占45%左右。正极材料中前驱体占比最大,碳酸锂占比22.3%,导电剂占比8.4%。道氏主要产品三元前驱体是生产三元正极材料的主要原料,同时碳酸锂和导电剂也是正极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道氏产品的需求和业绩增长与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密切相关,从而与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发展密不可分。2018-2019年,钴价上天入地,道氏股份的业绩随之巨震。
目前常用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锰酸锂、磷酸铁锂、钴酸锂和三元材料(由镍、钴、锰三种材料按不同比例合成)。三元正极材料的比容量及能量密度高于磷酸铁锂、锰酸锂、钴酸锂等正极产品,符合提高能量密度趋势要求,同时新版补贴政策也与能量密度挂钩,因此预计三元正极材料未来在乘用车领域仍将是绝对主流,需求增加。据统计,2018年全国正极材料产量34.2万吨,其中磷酸铁锂产量6.9万吨,锰酸锂产量5.1万吨,钴酸锂产量5.7万吨,三元材料产量16.5万吨,占比48%。
2019年三元前驱体+导电剂产能释放,对应板块业绩可能成倍增长:受下游三元正极材料需求驱动,目前道氏新能源材料生产线仍然在扩产建设中。三元前驱体产能由1.2w吨扩产至2.2w吨,导电剂产能由1w吨扩产至2w吨,皆成倍数增长,产能释放将为公司打开成长空间。
三、道氏构建完整钴产业链,继续扩张三元前驱体产能
电池产业是钴终端消费的主要市场:2017年,电池产业占全球钴消费量的58%,是最主要的钴终端消费市场。随着电子消费品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未来电池产业将进一步扩容,并带动上游原材料钴的需求增长。道氏钴盐产量市占率为7%左右,主要先满足公司生产三元前驱体的原料需求:
三元前驱体供不应求,公司产能继续扩张,三元前驱体材料是镍钴锰氢氧化物,是生产三元正极材料的重要上游材料,通过与锂源(NCM333、NCM523、NCM622用碳酸锂,NCM811、NCA用氢氧化锂)混合后烧结制得三元正极成品。
道氏未来有望跻身国内三元前驱体企业第一梯队:2018年国内共有9家三元前驱体企业的年产量超过了1万吨,较2017年增加5家。第一梯队的企业是格林美、优美科和中伟新材料,年产量都在3万吨以上。道氏技术目前已经完成2.2万吨产能的三元前驱体项目主体建设,另外,公司子公司湖南佳纳“年产2W吨动力电池三元材料产业化项目”已于2017年10月开工建设,总投资15.92亿元,建设投资7.98亿元,正式投产后第1年生产负荷80%,第2年全部达产。据中报披露,公司未来三年将实现10万吨三元前驱体产能,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三元前驱体行业扩张迅速,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三元前驱体近三年产量复合增速为71.8%。随着三元锂电池需求量的增长,国内三元前驱体行业迅速扩张。据鑫椤资讯对国内16家三元前驱体企业产量的统计情况来看,2018年三元前驱体产量为21.8万吨,同比2017年增长68%。2018年三元前驱体前三甲企业总产量超过10万吨,占行业总产量的46.8%,与第二梯队差距明显,并且较去年提高了5.3%,近三年呈现持续提升态势。目前前驱体龙头企业产能呈现供不应求状态,随着格林美、中伟、优美科长信等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前驱体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下游正极材料方面,前三甲出货量占比约为30.51%,集中度低于前驱体,由于NCM523技术路线已经非常成熟,在现有以NCM523为主要正极材料背景下,正极材料龙头企业优势尚不明显,集中度的提升有待高镍化路线普及后显现。
道氏前驱体下游大客户稳定:公司已积累了贵州振华新材料有限公司等重要三元前驱体客户,振华新材产品主要销售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力神电池、万向等大型电池生产企业,2018年1-5月向振华新材销售前驱体收入达2.37亿元。
道氏三元前驱体毛利率水平相较同行高,未来产能释放业绩可期:公司2018年三元前驱体毛利率为23.2%,比去年提升2.5%,主要是公司建立了原材料采购、湿法冶炼、钴盐及三元前驱体的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成本控制优势明显,产品毛利率甚至能超越目前行业龙头格林美。根据公司公布的三元前驱体产能计划,2019年新增1w吨产能后,预计销量能达到14800吨,产能利用率达68.3%;2020年之后预计产能利用率达95%,每年销量达20900吨。该部分产能释放会大大增厚公司业绩。
四、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导电剂逐步发力
导电剂是锂电池的一种关键辅材,可以增加活性物质之间的导电接触,提升锂电池中电子在电极中的传输速率,从而提升锂电池的倍率性能和改善循环寿命。锂电池目前常用的导电剂主要包括炭黑类、导电石墨类和VGCF(气相生长碳纤维)、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等。新型导电剂材料性能优于传统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导电剂阻抗最低,在单一材料导电剂里碳纳米管导电剂性能最优。据统计,我国锂电池导电剂市场的国产化率已经由2014年的12.9%提升到2018年的31.2%,呈现逐年稳步提高的趋势。
青岛昊鑫的主要产品包括石墨烯导电剂和碳纳米管导电剂,其中石墨烯导电剂主要用于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碳纳米管导电剂主要用于动力三元锂电池。目前,动力电池市场上形成规模化应用的只有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目前尚未看到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其它类型动力电池,而青岛昊鑫拥有应用于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的相应产品,且均已实现规模化销售。青岛昊鑫在高导电性石墨烯粉体的批量生产上已持续研究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已成功实现了高导电性石墨烯浆料的批量生产,产能及品质位居行业前列。近年来,通过经验积累及技术研发,青岛昊鑫进一步开发出高导电性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并实现量产。
目前国内生产新型导电剂的企业主要有9家,只有青岛昊鑫能够同时实现石墨烯导电剂和碳纳米管导电剂的规模化生产,其他企业主要生产碳纳米管导电剂。2018年,青岛昊鑫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占市场份额15.3%,位于行业第三,比2017年的8.3%提升7个百分点。
青岛昊鑫导电剂产能规模位于行业前列:2018年拥有导电剂产能1万吨,其中石墨烯导电剂5000吨;预计新建的1万吨产能在2019年投产,投产后公司产能合计2万吨。科创板天奈科技目前导电剂产能1.1万吨,2019年预计新增产能2400吨,投产后产能合计1.34w吨。因此,青岛昊鑫新增产能投产之后规模将会超越天奈科技,成为行业第一。按照天奈科技招股说明书公布的项目建设情况,其募投项目合计新增碳纳米管导电剂产能1.8万吨,建设期为2年,其中8000吨产能投产期为三年,1万吨产能投产期为4年。因此,青岛昊鑫的导电剂产能在两年内依然能保持行业第一的位置,抢占发展先机。
五、锂云母提锂
道氏2015年收购了江西宏瑞新材料,布局云母提锂业务。江西省宜春市储藏着世界最大的锂云母矿,可利用的氧化锂资源在250万吨以上,占全国的31%、世界的8.2%,享有“亚洲锂都”的美誉,这使公司开展云母提锂业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公司于2017年7月发布公告拟公开发行可转债,计划募集资金4.8亿元,用于“锂云母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化项目”。该方案计划年产碳酸锂1万吨(其中电池级碳酸锂8500吨以及工业级碳酸锂1500吨),同时副产8.76万吨/年石英粉、18.58万吨/年长石,3.04万吨/年氧化铝、1.45万吨/年钾盐、2.55万吨/年硫酸钠,0.28万吨/年铷铯盐。
该项目预计2019年底完工,整体项目达产后,预计正常年可实现营业收入为108010万元(含税),营业收入92316万元(不含税),税后利润为29253万元,投资回收期为5.09年(所得税后),预期效益良好。
不过,投资者对此需要谨慎,和盐湖提锂、锂矿石提锂相比,锂云母提锂的成本最高,完全没有优势。道氏项目的优势在于资源综合利用率较高,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经济价值要好于江特电机等的锂云母提锂项目。实际效益受锂价影响较大,能否兑现项目预期效益,是个问题,暂不宜过于乐观。
六、股价
近两年,道氏技术股价波动很大,形成10元-25元大箱体。随着钴价走低,业绩转亏,最近两个月又回到靠近10元箱底附近。利好也在聚集,钴价不断回升,股价与基本面的背离,靠近10元箱底附近不失为建仓良机。3C用钴目前占钴产量的40%,2020-2021年或有5G手机换机潮,同时2020年嘉能可的Mutanda矿将停产,钴价有望进一步攀升,道氏即便没有新高,股价回到箱顶附近,股价也翻倍有余。2019年12月有严重被套的机构配售限售股解禁,会影响行情的节奏。
业绩增长点:
1)钴价的回升,三元前驱体和钴盐的毛利率提高,提供较大的业绩弹性;
2) 青岛昊鑫导电剂产能1万吨到2万吨;
3) 2019年三元前驱体产能由1.2万吨增到2.2万吨,三年内实现产能1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