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山药机:三年后的真空采血行业龙头

(2012-11-18 23:04:03)
标签:

千山药机

真空采血管

杂谈

分类: 千山药机

一:真空采血行业基本情况

    真空静脉血液样本的采集是对传统采血方式的一次重大改进,由于是在全封闭系统下完成采血程序,因而从根本上排除了血液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真空采血管于1937年发明,1943年欧美开始采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国内医院开始采用。

    2002年,卫生部发布了《WS/T 225-2002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收集与处理》和《WS/T 224-2002真空采血管及其添加剂》两个卫生行业标准,规定了临床化学检验收集血液标本必须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极大地推动了国内采血管行业的发展,市场需求也逐年增长。

http://s5/mw690/9f34ece9gcec44940e904&690

http://s5/mw690/9f34ece9gcec44ba61924&690
 

二:行业内知名企业

1)国外的龙头企业

    真空采血管行业龙头,美国BD公司1897年成立,积水化学1947年成立,格雷那1968年成立,发展历史有数十年之久,拥有较多的关键技术和专利,同时也是中国市场的先行者,拥有高端客户,这些企业基本都已经在10年前进入中国。

  a)1995年8月BD投资2500万美元建立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b)  1995年日本泰尔茂设立泰尔茂杭州公司,2004年开始生产真空采血管,产能0.5亿支,产品占据中国真空采血管高端市场并返销日本

    c) 格雷那公司在1985年利用其在塑胶行业的优势,发明了塑胶真空采血系列,注册商标VACUETTE(非可替),成为当时采血领域内最具革新性的产品;1996年发明双层血凝管并获得专利,使凝血试验免受各种因素的干扰,检验结果更加准确。目前,通过国内代理商销售其产品。

   d)日本积水公司和中青旅2003年在北京合资成立积水创格公司,产能2亿支。

   

二) 国内企业情况

  上世纪90年代后,国内企业开始生产并推广真空采血管,其设计产能分别为:

    阳普医疗,5亿支,1996年;

    威海鸿宇,5亿支,2001年;

    科华生物,4亿支,2013年(按新产能时间);

    湖南三力,3亿支,1991年;

    积水创格,2亿支;2003年;

    江苏明祯堂,2亿支,2003年;

    湖北金杏,1亿支,1997年;

    成都瑞琦,1亿支,1998年;

    四川普什,0.5亿支,2006年;

    以及一些产能更小的若干企业。

    目前,中国生产真空采血管的企业已经超过20家,除了前述列举的产能较大的企业外,加上其他小企业以及产能不详的企业,设计总产能估计可达年产25亿支真空采血管,从设计产能上看是可以满足当前需求量的。

    虽然行业总产能不小,但似乎并没有出现过度竞争的情况。原因一是每年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企业产能逐步释放;二是有实力的企业都大量出口,阳普医疗的出口份额一度达到销售额的50%。

    另外,目前采血管是玻璃管和塑料管并存,由于玻璃管在安全性能上存有隐患,故特种塑料PET试管替代玻璃管或是一种趋势。

 

三:参考公司----阳普医疗

    国内以真空采血管为主营业务之一的上市公司,只有阳普医疗和科华生物。

    科华生物2011年采血系统收入只有3200万,增速44.93%,毛利率也较低,只有28.7%。基于遇到的产能瓶颈,科华生物位于上海松江的生产基地正积极扩产,新厂房将达到13400平米,生产线将由原先的3条增至11条,产能将达到年产4亿支, 2013年方可投产。

    鉴于科华生物目前的产能较小,因此,最合适的参考公司是产能5亿支的行业龙头----阳普医疗。

    2001年,广东阳普医疗在国内真空采血系统行业率先通过德国TV PS(现更名为德国TV SD公司)ISO9001:2000、欧盟EN46002:1994质量体系认证,产品打入欧洲市场。这也同样表明,国内企业的产品从质量上可以同国外的龙头企业有的一拼。

    有券商调研报告认为,去年阳普医疗的销量是3亿支左右,2012 年因出口低迷,全年公司采血管产销量预计3.5亿支以上,目前公司采血管出口重点地区在欧亚地区,紧跟龙头企业BD,采用自有品牌销售。

    阳普医疗的采血针是外购的,因此2011年销售收入1700万,毛利率只有22.95%. 其核心产品采血管,2009年收入1.02亿;2010年收入1.18亿,2011年收入1.57亿元,毛利率45.37%;阳普医疗正利用超募资金建设2亿支VBCN一次性静脉采血针项目。

    2012上半年,阳普医疗真空采血管和采血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92%,收入增速创造了2006 年以来的新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受到出口低迷的拖累。受全球经济危机尤其是欧债危机的影响,公司出口业务(基本上就是真空采血系统)出现滞胀,上半年仅同比增长5.01%,大幅拖累了真空采血系统主业的增速——但是真空采血系统业务内销收入同比增长24%,仍然是可观的。

 

    阳普医疗在2011年报中的一些表述有助于对真空采血行业的理解:

    “公司是国内真空采血系统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和服务已经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近2000家医疗机构提供产品和服务”;

    “全球真空采血系统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真空采血管消费量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因此真空采血行业将呈现长期持续的快速增长局面”;

    “随着国内医疗体制的逐渐理顺,医院的医疗服务性收入将逐步成为主角,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器械的需求将构成真空采血行业发展的一个持续动力”;

    “2011年,(阳普医疗)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09年的9.47%上升到2011年的16%,全球市场占有率由2009年的1.21%上升到2011年的3.1%”。

    不过,无法确认阳普医疗2011年的准确销量,以及2011年国内16%占有率的准确性。假设3亿支基本准确的话,按照上述数据,国内去年的采血管销量应为18.75亿支,这个数字远超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预估数字,暂且作为一些参考数据罢了。

 

三:千山药机----三年后的采血管行业龙头

 

1)技术上的原因

    按照千山药机的分析,由于新版GMP对无菌的要求,采血管行业到了重新洗牌的时候。目前市场上的企业技术良莠不齐,大部分企业已经投产10年以上,从时间上看早期投产的企业技术上也确有落伍之嫌。

    千山称目前市场上的产品都不是无菌的,从网上找到的资料看,可能确实如此,只有BD等一些国外高端产品是无菌的。但科华生物称其产品采用钴60照射,保证100%无菌。

    千山药机的技术含金量如何,项目刚开始,没见到详细的资料,但从常理上讲,后来者的项目总归是要采用最新的技术。

    另外,千山的项目并不是从零起步,是先收购了一家小型采血管企业,获得了许可证。 

2)产能的理由

    目前,国外行业龙头格雷那公司年实际产销14亿支,千山的设计产能8亿支,工厂预留了扩充到12亿支产能的生产能力。理论产能只是提供了可能性,要想成为真正的龙头,需要千山的努力。

3)成本的理由

    董事长刘祥华说,装备企业进入医疗器械行业如猛虎下山,占尽优势。优势在于,装备制造企业深谙医疗器械企业需求,并能不断创造医疗器械企业的需求(某种意义上讲,医疗器械企业的升级换代,是由装备企业产业升级推动的)。优势还在于,装备制造企业介入医疗器械行业成本优势更加突出,当同产品医药器械企业达到成本线时,装备制造企业尚有10-20%的盈利空间。

4)销售是不是短板?

    千山原是一家制药设备生产商,下游客户是医药企业,转型进入医疗器械行业后,面对的下游客户是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销售渠道无疑是需要关注的大问题。

    董事长刘祥华坦言,公司上市前曾经营过康源制药(后将股权全部转让给莱美药业),对医药行业并不陌生,与下游客户关系依然维系。这是千山药机的独特优势,其他装备企业如想涉足医疗器械行业,必须做好隔行如隔山的思想准备。

 

四:结束语

    从多个角度分析,千山药机进入真空采血行业是做了精心准备的,项目起点高,野心也比较大。作为千山药机进入医疗器械行业的首战,公司志在必得。

    公司目标三年内做到行业前3名,这意味着2015年必须实现5亿支左右的销量;用刘祥华的话说:2014年公司该产品实现30%以上的产能是完全可能的,如市场需求好,2015-2016年释放80%以上的产能也是可期盼的。

    采血管其实也算是个快速消费品了,这个项目做得好,既有助于平抑原来药机设备业务的周期性(比如GMP认证带来的业绩大起大落现象),也有助于提升市场对其估值水平,毕竟原来的千山仅仅作为一个机械设备股,难以享受较高估值。

    产能释放的速度跟需求密切相关,采血管行业年需求增速10%是普遍认可的预期,但千山项目可行性报告有下面一段话:

 http://s9/mw690/9f34ece9gcec473442d18&690

    动物检验检疫部门的计划是否合理,能否按时实施,难以预料。但即便是检疫部门的步子迈的很慢,只要开始实施了,即便每年增加几亿支的需求,对真空采血行业的促进作用也是相当大的,毕竟又打开了一块新的需求空间。也许,千山的采血管项目真是赶上好时候了?

    项目投产还要一年,棋手暂不去评述项目可行性报告的财务结论,达产后3.2亿的销售收入,9000万的利润,对千山而言,并不是个小数字,即便有人怀疑也不足为奇。但我们需要注意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从销售收入和利润来看,采血管项目等于三年再造一个新千山。

 http://s13/mw690/9f34ece9gcec46272fa3c&690

    计划只能是计划,分析总归是分析,成绩必须是实干出来的。

    祝千山好运。

 

 

棋手

2012年11月18日

 

后记:

    在《千山药机:以创新求生存图发展》一文中提到的药监局9月出台的新政策,千山已经确认有助于塑料安瓿的推广。

http://s3/mw690/9f34ece9gcec6c0f49df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