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大美女与八大疑惑

(2013-02-19 08:47:21)
标签:

四大美女

貂蝉

西施

昭君

杨玉环

休闲

分类: 历史之谜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代名词。其实,“四大美女”本是介于历史与传说之模糊层面,掺杂着诸多后世文人文化的因子。直至今日,围绕她们仍有八大疑惑,有待我们进一步解密揭谜。

 http://s3/mw690/9f345081td5fb08f44312&690

四大美女

http://s1/bmiddle/9f345081td5fb0bc36e20&690

 

疑惑一:“杨安恋”是否史实?

后世盛传杨玉环与安绿山有私情,连《资治通鉴》也记载“贵妃洗禄儿”事,唐玄宗还亲自去观看“洗儿”并予赏赐。又说“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

司马光也倾向于杨玉环与安禄山有染。

杨玉环贵极实际上的“皇后”,当朝宰相又是自己的族兄杨国忠,安禄山不过一封疆大吏,值得她去投怀送抱吗?若杨玉环是为满足个人欲望,那安禄山不仅比她大二十几岁,而且十分肥胖,其貌不扬,言语粗鲁,雍容华贵的杨贵妃怎么会瞧得上他呢!

杨玉环“傍”安禄山之动机安在?

疑惑二:杨贵妃(玉环)魂归何处?

据史书记载,“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携杨贵妃及朝中大员出逃蜀中,行至马嵬驿,禁军将士哗变,诛杀杨国忠,逼迫玄宗赐死杨贵妃,并由高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但奇怪的是,后世又多有传其“藏匿民间”,甚至“流落海外”,在日本山口县大津郡居然也有一座杨贵妃墓,还有言马嵬坡缢死的是杨贵妃贴身婢女。

杨玉环究竟魂归何处呢?

 

http://s8/bmiddle/9f345081td5fb0e7c1017&690

疑惑三:貂婵原型何许人也?

貂婵其人,史书上未见其任何记载,应该是一个文学形象,始见于《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等,据传是汉献帝时司徒王允的歌妓并养女。据正史记载,吕布在任董卓内寝守卫时,曾经乘机与董卓的一侍女私通,又生怕董卓察觉,心中惶恐不安。

那么,这貂婵的原型是否就是董卓侍女?

所谓的“吕布戏貂婵”,也许正是对吕布私通侍女的文学描写。

 

http://s2/bmiddle/9f345081td5fb10eb7571&690

疑惑之四:昭君究竟叫什么名字?

《匈奴传》中说“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但事实上西汉宫女是不许呼娘家名字的。王嫱的“嫱”,应该是指“古代宫廷的女官”。昭君出塞前,为抬高她的地位,元帝赐封她为“昭君”。

这样一来,“昭君”、“王嫱”便成为她的特定称呼,似乎是“姓王名嫱字昭君”。

其实,这王昭君的本名至今无人知晓,有待考据。

疑惑五:昭君为何主动出塞?

史载昭君在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时,慷慨应诏。

其原因一说是汉元帝召幸宫女,只看画师所画宫女像。而王昭君自恃貌美,不愿意贿赂宫廷画师,结果画像很丑,故进宫三年无缘面圣。为摆脱困境,发泄怨气,才主动请求出塞和亲。另有说,王昭君虽出身贫寒,却是忧国忧民,故能明大义,主动出塞,用一己之身换取大汉和平。

此二说,似乎均让人感觉有疑惑之处。

 

http://s7/bmiddle/9f345081td5fb13954246&690

疑惑六:西施到底叫啥名?

先秦诸子文献中虽多有提及西施,却鲜见说明其生平,只将她喻为美的化身。

直至东汉的《吴越春秋》、《越绝书》中才对西施的生平作略加详细的记述。

西施是越国苎萝山人(今浙江诸暨市,另有说在临近的萧山市),姓施,因住在村西,人称“西施”。

有说她的原名叫夷光,也有说夷光是越国献给夫差的另一美女;还有说西施与郑旦是同一人,“西施郑旦”原本是指“施姓村西头的女子郑旦”,系郑姓男入赘施家所生。

这“四大美女”之首本名叫啥,仍是个谜,有待解密。

疑惑七:“范施恋”是否杜撰?

后世文人编织出一个范蠡与西施的爱情传说,说这范蠡与西施原本是一见钟情,为完成越国复仇大业,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进吴宫委身于吴王夫差,终于协助越国灭吴。吴被灭后,她与早有婚约的范蠡泛舟五湖,隐居乡间。

杜牧曾有诗:“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说的便是范蠡离开越国后,自称鸱夷子皮,西施随范蠡而去。

这“范施恋”究竟是史实,还是杜撰?笔者倾向于是民间的一个美好愿望,其真实性存疑。

疑惑八:西施最终下落如何?

既然西施与范蠡私奔的可能性很小,那么西施最终的命运又如何呢?

最可信之说应该是被越王勾践命人沉于江中。

《墨子》中说到:“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墨子》成书年代与西施时代相去不远,文中所提其他人物之事与史相符,故“西施沉江”应可信。

《吴越春秋》说“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鸱夷”即皮口袋,西施是被装入皮口袋沉入江中。而杜牧则误将“鸱夷”当作范蠡,故有泛舟五湖之说。

西施故里则有说是她自己不慎失足淹死的。

 

http://s8/mw690/9f345081td2ea9a1b3eb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