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莎士比亚sonnet 18之赏析
(2013-09-05 21:49:43)
标签:
教育 |
威廉·莎士比亚sonnet 18之赏析
莎翁的sonnet 18真正能够让人领略到其作为诗的巨大魅力,同时雅俗共赏,可以被多层次多视角地解读,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毫无疑问把它看成了一首爱情诗,我不知道莎士比亚是见到了怎样的女人才能写下这样美丽的句子,这样浅显地解读,亦不失其趣味。而读过几遍之后,沉淀在字里行间的意义开始显现,整首诗更值得细细品读。这就是一首好诗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诗也是这般,真正的大家并不愿卖弄文辞,王维《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一难字,表现力缺一点不失大家的风范。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每个读者的头脑中都能呈现出野草的那股子生命力之顽强,不息。那么莎翁的sonnet 18亦如此,诗人很好地完成了在诗中赋予读者视觉化的功能,使诗更易获得读者的共鸣。
“一切明媚的色彩渐已消褪,过程是如此苍白;然而你却如永恒之夏,所有的美好永远也不会改变;”诗人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具体的形象,用可感可见的物质世界,形象生动地阐释了人文主义的命题。诗人在这里点明了他在首句的比喻中,喻体较之本体的负面。更肯定了人的价值、赞颂了人的尊严、个人的理性作用。
“就连死神也不敢对你嚣张,因你将永生于不朽的诗篇:只要世人一息尚存,你将和这诗篇永驻人间。”这里“你”已经被作者升华,升华成为一种人文精神,他代表了人类内心的一股可以改造世界的力量,或者说,艺术的力量。莎士比亚在这首诗中主要以诗的力量来表现艺术的力量。这凸显了艺术在莎士比亚心中的崇高地位,其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在这里体现为诗篇(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而“你”能克服这些自然界的不足,死神也不敢嚣张。“你”在最灿烂的季节不会凋谢,甚至“你”美的任何东西都不会有所损失。“你”是人世的永恒,“你”会让死神的黑影在遥远的地方停留,不受死神的影响而死去。诗人说“你”与人类同在,你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朽。那人类精神的精华——诗,是你的形体吗?或者,你就是诗的精神,就是人类的灵魂。
结合时代背景来看,莎士比亚所处的英国伊莉莎白时代是爱情诗的盛世,写十四行诗是一种时髦。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之所以流传至今,魅力不减,第一是因为他的十四行诗突破了当时诗坛的矫柔造作、绮艳轻糜、空虚无力的风气;第二是因为他创造性的文字,传神且空灵的笔法;第三则是莎士比亚歌颂了诗歌艺术的不朽力量,并将其融入诗中,使之能被读者感觉得到,并接受得到。
2010/12/1 延边大学 英语教育专业08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