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山水画学习过程中的高原现象_____纪多泉文

(2012-05-28 09:23:58)
标签:

文化

中国画

纪多泉

 


    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和创作总体上讲是很难的,这是一种具有深厚意蕴的感觉的养育,画者在练习的进程中,在某个阶段若是不见进步,徘徊在一个水准线上,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学中的练习曲线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出现因人因时而异,间隔时间无周期的反复出现,每个高原期持续的时间也不相同。

    在初学阶段,可谓天下无敌手,日日有进步,在这一阶段里出现的高原现象,它是一个积蓄力量的过程,是画者在自己审美意识和标准的提高以后,对自己现实技能的不满意,造成审美要求与绘画技能不同步的现象,就是心与手不一致,是属于眼高手低。这一种情况只要练习得法,加强练习就能够解决。但要防止急躁的情绪。

    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不断练习,对于画法与画理掌握的较多了,严格按照我国传统绘画的笔墨规律来作画,正所谓处在寸步难行阶段,梦寐的自我意识还不能达到认识自我的境界,被单一信息刺激的大脑相应区域的兴奋状态转移为保护性的抑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技能练习曲线处于低谷。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这里有两方面的自我否定:艺术因素(也就是动作技能)的自我否定。非艺术因素(也就是心智技能)的自我否定。当然,受环境和情绪的影响,兴趣的转移、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而产生的厌倦情绪,都会影响绘画技能的提高。

    如何科学地适时应对山水画学习过程中的高原现象,成了中国山水画学习和教学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首先,画者要积极地认真对待,不悲观,不消极等待。其次,执教者要具体分析其主客观原因,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不仅是因材施教,还要因时施教,因环境施教。先求异,后求好,这一教学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预防高原现象的出现。当然,这一理念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会有许多困难。另外,画家魏紫熙提出“学习山水画首先要画山石,从山石入手。”这样来培养初学者出手的大家子气概。可以适度的预防和缓解初级阶段的高原现象。过于坚持传统就易落古,显得老套,而新的东西不一定就是美好的,收与放孰轻孰重是要看具体情况的,板刻结就必须放,而无度的放就要收敛、严谨。我一项坚持:对于绘画作品的认定,是历史的筛选和人民的选择。对于学画者的评价,应该是年青时看其才华,中年时看其基本功,老年时看其成果。中国画教学也是“道”,某一个好的教学效果往往短暂而难以持久,因而显得更加醇厚可贵。

    画山水画,悟性是一个中国画家学业进步的必备条件,在加强造型和笔墨技法训练的同时,还要加强理论学习,储备相应的笔墨知识,提高对笔墨规律的认识,透彻地分清笔墨结构、笔墨关系,要博览群书,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借助大师们的思想来解剖自己。要循序渐进,特别是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它反映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又体现审美意识发展的规律,这几方面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只有重视知识的积累,并加以理性的思考,即所谓的“悟”,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思考物体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道理,天地之间的共有的常理——万物分阴阳。中国山水画的学习过程中,对姊妹艺术的关注,也是非常有益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中国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的高原现象,它是高层次的,也是很难突破的,这时若有高手指点,当然更好,因为画面上的问题出在哪里?画者本人往往搞不清楚。全靠画者自己独立突破,是要有相当悟性的,或者不大可能取得进展,犹如外科医师不能解剖自己的眼球一样。理性思考必须和绘画实践结合得恰当,郑板桥有诗云:“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日间挥写夜间思”,可见其朝思暮想投射性灵之情形。中国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的高原现象,如果不突破,那就是我们常讲的“结壳”了,有很多画中国画的人都死在这一阶段上,或者画者本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误认为是已经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了。山水画创作行为是波动的,到了高原期,上升困难,走不动。到不了高原期的,是废品。停留在高原期的,是庸才。中国画家突破力量的大小直接由知识经验的深浅程度所决定,这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笔墨规律的体会,二是表现物性的知识经验,三是感知深厚的中国画内涵。山水画创作进入到高原期时,需要画者多读书,多读经典名作(读画作有时候更直接些,若有机会看到画的过程那就更好了),多采风体验生活、感悟山川丘壑的变幻,以求解脱。当然,能解脱束缚而有创新发展这就是“变”了。

   学习中国画,单从技法上练习,大约一万个小时就够了,但这仅仅是形而下的技术,是属于方法论里的,而思想 层面的认识论的基础是讲笔墨道理,画山水必须了悟前人成法,其艺术发展观必须符合艺术发展普遍规律。例如,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有这样的论述:“山水:大小李(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一变也;荆、关、董、巨(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又一变也;李、范(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刘松年、李唐、马远、夏珪)又一变也;大痴、黄鹤(黄公望、王蒙)又一变也。”这里分析了唐代、五代、北宋、南宋至元代山水画的五个“变”。山水画创作应该在学习古代优秀绘画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它与画者的气质、情感、学识、素养等等紧密相连。中国人的艺术思维是辩证法,讲究有无相生,虚实互用,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疏密相间,浓淡得宜,曲直有度……总之,相反相成,相辅相成。中国山水画,讲究笔墨、虚实、疏密、阴阳,崇尚传神、气韵生动、逸气逸格、简淡自然,强调虚静空灵、静穆观照、人格涵养和学问积累,追求抒情写意、物我交融、诗情画意,乃至于在一幅画面中将诗歌、书法、绘画和篆刻完美结合。画家的大心胸、大境界、大手笔必须有可操作的方法才能得以实现,那种想法多、方法少的尴尬局面,是要尽量避免的。画山水画读书要有针对性,在我读过的书中,下列一部分书,感觉对于求变略有启发性,可供求变而读书时选择参考。

1.陆俨少,《山水画刍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2.陈玉圃,《山水画画理》,广西美术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3.刘一原,《山水画艺术处理》,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2版

4.王琢辑录,《李可染画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4月第1版

5.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6.周宗凯,《图形创意》,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

7.刘宇甲、丁战,《中国写意山水画技法》,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

8.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9.李桦,《美术创作规律二十讲》,湖南美术出版社,1983年8月第1版

10.王林等,《大学美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11.吴冠中,《我读石涛画语录》,荣宝斋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

12.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13.张万夫编,《汉画选》,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

14.吕胜中编著,《中国民间木刻版画》,湖南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15.李润生,《多视角美术赏析——中西名作解读教程》,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16.杨力,《杨力讲〈易经〉》,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17.周路编,《栋方志功版画集》,安徽美术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

18.宋如新编著,《陕北民间剪纸释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19.顾梅,《平面构成》,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20.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第3版

21.《黄宾虹山水画论稿》,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

22..卢辅圣,《中国山水画通鉴·江山多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3.龙协涛,《艺苑趣谈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3月第1版

24.陈子庄,《石壶论画语要》,四川美术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

25.《刘海粟画语》,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

26.陈履生编,《傅抱石画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27.李诤编,《林风眠画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28.亨利·马蒂斯,《画家笔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29. [英]巴克森德尔,《 意图的模式》,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7年9月第1版

30.李嘉熙译,《德拉克罗瓦日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初版

31.  [英]约翰·伯格,《观看之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32.(法)阿拉斯,《绘画故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33。[美] 欧文斯通,《梵高传》, 北京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

34.吴冠中,《吴冠中文集》,文汇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35.清·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

36.林木,《20世纪中国画研究》,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37.韩林德,《境生象外》,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38.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39.洪惠镇,《中西绘画比较》,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40.F·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1.文物出版社资料室编,《扬州八怪》,文物出版社,1981年7月第1版

42.姜澄清 ,《中国绘画精神体系》,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43.黄丹麾 ,《美术与悟性》,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44.童中焘 ,《中国画画什么》,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年第1版

45.冯东 , 《美术创作中的艺术美学》,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46.朱立元 ,《美的感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47.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画学研究*形神与笔墨》,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48.马良书,《中国画形态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

49.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

50.邵大箴,《传统美术与现代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