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评课稿

(2012-10-22 14:26:43)
标签:

教育

分类: 评课稿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评课稿

2012年10月17日,碧山小学科学组由金志隆老师开了一节研讨课,组内成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或疑问。我听了金志隆老师执教的《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一课,觉得金老师作为一位新老师,上起课来井井有条,大方从容,值得学习和夸奖。下面我就说说我听了金老师课后的感受。

金老师上的这一课目标明确,结构清晰,活动环环相扣,面面俱到。面面俱到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学生学得扎实,坏处是导致了后面的拖堂现象和节奏过快现象。我觉得对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步骤要给与充足的时间,比如对于高锰酸钾溶解现象的猜测和观察实验和描述,这一点金老师做得比较好。而开头导入部分花了十来分钟,实在是太多了。比如引出高锰酸钾部分,学生已经知道食盐无色不好观察溶解现象了,但是一下子说不出用高锰酸钾等有颜色的物质观察,这里老师就不用一直追问,学生说得出来最好,说不出来就自己说,因为这个不是重点目标,让学生知道就好。我们的时间还有更好的用处。

重难点方面,老师让学生对于溶解现象进行了大胆的猜测,详细的描述,并且实验时逐步指导,暴露了学生的前概念,还找到了溶解的共同特征,并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突出重点。做高锰酸钾的过滤试验时,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做一做,并且和实物盐、沙、面粉的过滤后的滤纸进行比较,而不是回忆。直观的观察比较有利于突破“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里变化的异同”这一难点。

金老师的声音很浑厚,并很有磁性,这一点让我很是羡慕。如果上课时语气和音调能有所变化可能更能突出说话的重点。

金老师的板书也写得很漂亮并且在温馨提示的重点词下面画了红色的线,让学生对于实验要求一目了然。

课后金老师对于溶解的特征进行了一个小结,是让学生以填空的方式来小结的,如果让学生自己来概括出,学生对于溶解的现象会不会有更深的印象而且更有自豪感呢?还建议把溶解现象的特征这一问题加到记录单里面,让学生的记录单更完整。

还有些小问题:表2的出示早了,因为高锰酸钾溶液还没有过滤完,不好进行分析;老师在前面一直强调不能用手直接碰高锰酸钾,结果等高锰酸钾过滤后,老师直接用手取出滤纸展开了;教师提供的高锰酸钾呈粉状,实验要求舀出3-5粒,学生根本舀不出来;杯子里的水放得有得多,摇晃时不好操作。

总之,通过听课和讨论,我学到了很多。金老师有的优点是我所没有的,我要向他学习,有的缺点是好多老师共有的,让我们一起共勉吧!

                                                                 评课人:戴丽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