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包括大量剧透、总结,主要目的是安利和report。
这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写是顺叙,但是谜底用一种侧面的方式写在了前面,所以从内容方面是倒叙的。我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全书——气象学天才江哲心发现并预知了“天年”却因结论触及国家利益而被当成叛国贼,直到几十年后人们认可并还原出他的研究,对“天年”采取了对应措施。
本书的目录:
引子一:史前之前
引子二:哥本哈根
上篇:卷入者
中篇:江哲心
下篇:太平门计划
尾声:太阳坠落
何夕对“天年”的定义,半理论半想象,因为基于现实的真切而令人细思恐极。
“天年”牵扯的问题是我们持续热议的温室效应环境问题。在目录中能看到《哥本哈根》这一章,时间线对应的就是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减排会议。在本书中,江哲心设定为中国代表在会议上的原发言人,他试图在发言时抛弃原定的发言稿,公开“天年”的研究成果。但因为告密者的干预,他的发言稿被没收,本人也被秘密关押直至死亡。事实证明,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甚至只掌握在他一人手中,他是思想和能力超越了好几个世纪的天才。
在“天年”终于被认可后,人们发现要还原他的思想太难了。他们寻找和江哲心的学识背景与思维能力相似的替代者,引导他们在思想上成为江哲心,给出“天年”的准确研究成果。杜原就是被选中的那个人。这就是目录中的上篇《卷入者》。当然,卷入者不止杜原一个,政府不仅需要理论上的人才,也需要应用上的人才参与“天年”的对应项目“太平门计划”,例如孔青云;甚至还需要宗教界文艺界的学者,例如范哲,提前为末日的社会波动打好心理预防针……
在下篇的《太平门计划》中,杜原揣摩出了“天年”的定义,理解了江哲心的预言,并以江哲心的身份参与“太平门计划”,促使全球合作并争取中国的主动权地位。与此同时,基于孔青云的超流体纤维理论,人们制造出龙熊直线粒子加速器,“太平门计划”成功。这么大的秘密计划,反派团体也是必不可少的,“绿色伊甸园”最终被摧毁,首领认罪伏法。最后的结局,以计划的实施——尾声《太阳坠落》收尾。但这只是人类应对“天年”的第一步,微小而又艰难的一步。据说何夕的第二部已经开始动笔,那将是一个更宏大的世界了。
说了这么多,“天年”到底是什么?
何夕对“天年”的构思真的是想他人不能所想,在他笔下,江哲心提出“天年”也是同样。江哲心是服务于国家的气象学专家,在09年他工作的时候,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温室效应,给出有利于国家利益的结论,使中国在国际会议上有底牌可打,例如在哥本哈根,一个减排指标的小数点背后,就是巨大的GDP数额。江哲心是个天才,同一个科研课题,证明和证伪,他都可以做出科研成果让对方信服。这本身是错误的,因为科学不像社会学,不像人性善或者人性恶的辩论赛,科学的真理只有一个。当江哲心发现温室效应这个研究有两种“真理”的时候,他就知道,必有一个是错误的。那时,环境的主流意见是:地球正在变暖,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各国都想在这个全球议题上做出贡献并以此谋求利益。江哲心是中国代表团的佼佼者,技术核心力量,他对地球变暖的研究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他本人却有另一种想法:地球不是在变暖,而是在步入大冰期,温度的升高只是人类活动在大冰期前期营造的假象。他独自研究这个想法,并走了很远很远,他提出了拂石猜想,给出了天年的概念,并准确预测了大冰期的时间和持续长度,即本书的《江哲心》章节。在他内心深处,两种“真理”的胜负已分。
天年在拂石猜想中有三种含义:1.它是太阳系绕银河系公转一周的时间,因为太阳系运动轨迹的不确定和复杂,天年的时间长度是不定的,在二亿五千万~三亿年之间。2.它是指银河系周围那条超级尘云带。太阳系的运动轨迹将有一部分和这条尘云带重合。3.它是指太阳系运动到尘云带时,地球进入大冰期的自然现象。因此,拂石猜想的内容就是说,地球每三亿年就将遭遇一次大冰期,进入长达四千万年的寒冬,届时,二叠纪的大灭绝事件重演,几近末日。
书中有很多经典的句子,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这句:
“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那么对我们来说天年不算是什么紧迫的危机;但如果我们决定做点儿什么的话,我们面临的就是一场空前的危机。”
这段话牵扯到太平门计划的具体内容,伟大而残酷。应对大冰期最终的决定是:移动太阳,改变太阳系的运行轨道,把它从尘云带的核心穿过改为从边缘扫过。这就是尾章里粒子加速器的实施。
太平门计划的实施改变了太阳系与尘云带的遭遇方式,却使大冰期的到来提前了60年。如果不实施这个计划,人类面临的是长达四千万年的超级寒冬,而实施了这个计划,冰期只会持续一千两百年。这相当于做出一个选择:到底牺牲哪一代人?
他们选择了做点儿什么,选择了自己这一代空前的危机。
这本书就在太阳的坠落中结束了,还有很多伏笔没有后续,还有真正的末日情节没有开始描写,这只能算是一个末日科幻的开题部分。何夕这本书的构思的确很惊人,知识面的广博也非常强大,光概括主线不能涵盖书中的十分之一。他的短板就是人物不够生动,除了少数时候的鲜活,大多数像推动情节的NPC。另外,长篇的节奏把握不如短篇稳准狠(这一点是知乎的一个说法)。据说下一部书他将具体描绘末日来临的社会,无可避免的涉及道德人性,也许会突破这个短板。
天年据说也要写成三部曲,笔者对此抱有期待。
2015.11.08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