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2013-03-05 15:22:16)
分类: 二年级数学教学资源
                                       平均分(1)

学习内容

课本第12~13页例1,第16页练习三第1~3题。

学习目标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课文讲解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除法的开始,包括“平均分”和“除法”两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进而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W020110919759637594290.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主题图,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买来了许多食品,有矿泉水、面包、桔子、糖果、香焦、苹果等。同学们正在给每个人分配食品,这样的情境为认识平均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W020110919759637594412.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1,同学们在讨论主题图食品的分配结果:糖果每份同样多,桔子每份不是同样多,有3个的,也有2个的。因此,有的同学提出了“应该每份同样多”的要求。聪聪说:“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辅导精要

主题图。看图说图意,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买来了许多食品。有2个同学在分配矿泉水,有2个同学在分配面包,有2个同学在分配桔子,还有2个同学在分配糖果,……。

家长说:我们来观察观察食品的分配情况。从糖果开始,分了5份,每份都是6个,每份糖果的个数同样多。再看分桔子,分了5份,其中4份每份都是3个,另一份只有2个,每份桔子的个数没有同样多。你同意这种分法吗?孩子可能表示反对。这时可过渡到例1。

1,图中的女同学提出了什么要求?孩子说,她提出的要求是“应该每份同样多”。想一想,她的要求合理吗?有的孩子可能说:钱是大家出的,应该每份同样多。有的孩子可能说:每份同样多,才公平。引导孩子继续观察,哪些分配是公平的,哪些分配是不公平的。面包分5份,每份都是2个,每份面包的个数同样多。矿泉水分5份,每份都是2瓶,每份矿泉水的瓶数同样多。

引导孩子把第5份桔子补上1个,结果也是同样多。现在,4种食品每份都分得同样多了。

总结归纳: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反过来,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做笔记。在主题图相应位置写“每份分2瓶、每份分2个、每份分5个”。没有平均分的,放空不写。让孩子体会到:有同样多的,就可以说每份有多少;没有同样多,就不能说每份是多少。

 “做一做”,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

W020110919759637591085.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读题,思考:“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即每份分得同样多。可用书上的面包图画一画,再独立完成。“每份有2个面包”说明分得的结果是……,孩子接着说:同样多。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也可以用其它卡片代替面包图,让孩子实际操作动手分一分。

习题解析

W020110919759637593506.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1题,插花。可以让孩子用连线的方法或摆学具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独立完成任务。为使孩子对平均分印象更深,可以让孩子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最后说:把12枝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里插了4枝花。

W020110919759637756233.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2题,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练习时,先让孩子弄明白题目要求,再独立进行判断。左图,分4份但没有同样多;中图分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右图每份分得同样多但不是4分。第二种分法正确。

W020110919759637756077.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3题,分梨。让孩子读题,弄明白要把多少梨平均分成几份,动手分一分,再填数。注意培养孩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拓展与提高

家长找来一些物品,让孩子动手练习平均分。孩子自由分,只要结果正确就可以了。

 

                              平均分(2)

学习内容

课本第14~16页例2,第17页练习三第4~6题。

学习目标

学会平均分的方法。

课文讲解

2,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

W020110919760130730007.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同学们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画面上,有的同学每次每盘里放一个橘子,有的同学先每次每盘放2个橘子;有的同学发出评论:“……这样分快些。”还有的同学在想:“还可以怎样平均分?”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3,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进行平均分。春游租船的问题,把平均分的活动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在一起。

W020110919760130735895.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也有两个分法,一个同学说:“1、2、3、4,你们四人一条船。”班长说:“每4人站在一起。”明明说:“班长真聪明!”课本以此鼓励孩子用“几个几个地分”。

辅导精要

2,看图说图意。一个同学要把15个桔子平均分成5份。另一个同学说: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他们一起动手分。还有一个同学说:也可以先每份放2个,这样分会快些,他们也一起动手先2个2个的分。右边的同学在想: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引导孩子用实物进行平均分,也可让孩子用如圆片等代替桔子进行平均分。用圆片比用实物抽象化程度更高,代替物可由孩子自主选择让他自己经历抽象化过程。

让孩子说一说“平均分”的意思,即“每份分得同样多”。

1个1个的分,每份先分1个,剩下的桔子还很多。可改变分法:

2个2个的分,每份先分2个,还有桔子剩下。还可改变分法:

3个3个的分,每份先分3个,正好分完。再试误,提高认识:

5个5个的分,只分了3份,不符合要求。

比较各种分法的快慢,分法一最慢,分法二会快些,分法三最快。让孩子动手验证。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平均分”。

“做一做”。

W020110919760130733000.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让孩子独立操作完成,可以1个1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如果他能直接用4个4个的分,就说明他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运用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如果他用了其它的分法,那么他就有机会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做笔记:可以3个3个的分。

也可以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2、4、6份。

还可以把16瓶、18瓶平均分若干份。让孩子在多次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中,学会一些平均分的方法。

3,春游时,同学们要租船去游玩。船运公司有规定:每条船限乘4人。一个同学说:24人要租几条船?另一个同学说:1、2、3、4,你们四人一条船。班长说:每4人站在一起。明明说:班长真聪明。

家长问孩子:为什么说班长真聪明?让孩子理解“每条船限乘4人”的意思,即每份分得要同样多,每份4人,是平均分的意思。把24人,按每份4人平均分,结果是分6份,所以要租6条船。

分法一:“1、2、3、4,你们四人一条船”; 1、2、3、4,你们四人坐第二条船;1、2、3、4,你们四人坐第三条船;…,一共要租6条船。方法正确,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但一个人来分太慢了。

分法二:每4人站在一起。1、2、3、4,我们四人一条船。大家可以一起来分,分得快。

引导孩子想像平均分的过程,班长的分法发挥了所有同学的作用,分得快,所以明明表扬他真聪明!家长告诉孩子,做事情时要学会合作。

“做一做”,分筷子。小猪、小猫、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准备就餐;小熊拿一把筷子思考:“12根筷子,每人一双够吗?”小精灵聪聪说:“你帮小熊分分看。”

W020110919760130892274.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让孩子对结果先做出判断,为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再放手让他分筷子。让孩子在分筷子活动中熟悉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习题解析

4~6题,让孩子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其中,第4、5题通过给小动物分食品的活动,增加了练习的情趣,同时,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W020110919760130899747.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4题,分萝卜。让孩子先读题:“圈一圈,说一说”。再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牛伯伯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可以分给几只兔?

让孩子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孩子“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 “每4个萝卜圈在一起,16个萝卜可以分给4只兔”。通过圈和说,让孩子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W020110919760131040183.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5题,图文结合分香蕉。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或者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这相当于用一个数想两句乘法口诀。练习时,要让孩子通过“圈一图”或者抽象出其它替代品“分一分”,展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促使孩子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W020110919760131048293.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6题,用15个方木块摆长方体。

(1)题,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意思是把15个方木块平均分成5份。让孩子动手分一分,由每份3个方木块,得出每个长方体用3个方木块。

(2)题时,有的孩子会借助第(1)题,填写结果。此时应请孩子说一说怎样想的,再给予适当的鼓励。有的孩子可能再分一次,3个3个的分,5次完分,得出可以摆5个长方体。

完成后,引导孩子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同样多”,加深孩子对“平均分”的认识和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

 

 

                  除法认识(1)

学习内容

课本第18页例4,第20页练习四第1~3题。

学习目标

建立除法算式的模型,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课文讲解

4,熊猫平均分竹笋,把12个竹笋平均放4盘里,每盘放几个?从孩子已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出发,引入除法算式,让孩子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W020110919760354268301.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辅导精要

4,看图说图意,熊猫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家长把“12、4、3”记录下来。

让孩子用三角形代替竹笋,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里,得出每盘放4个。家长记录数据。

再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里,得出每盘放6个。家长再记录数据。

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里,得出每盘放2个。家长又记录数据。

然后把15个竹笋平均放在5个盘里,得出每盘放3个。家长记录数据。

引导孩子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孩子可能想到乘法关系,如12=4×3。家长首先应该肯定这种想法,然后启发孩子把算式写成12○4=3。乘法不行。加法也不行。3比12小,会是减法吗?12-4=8,左边是8,右边是3,还是不行。这时,孩子的心里萌生出产生新的运算方法的需要。

家长告诉孩子:新的运算与乘法有密切联系,与减法也有密切联系,它的符号是在减号上下各加上一个点,即“÷”,叫做“除号”,读作“除以”。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让孩子在其它算式写上除号,并读出算式。

12÷4=3,12÷3=4,12÷2=6,12÷6=2,15÷5=3这样的算式,数学上叫做除法。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用除法表示。

 “做一做”,让孩子通过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W020110919760354266598.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读题理解题意,把18块饼干平均给3人、2人、6人,可以用除法计算,算式里都写着除号。让孩子用课文的实物图进行平均分,并根据分的结果填写除法算式。平均分物活动与除法算式紧密联在一起,可以加深孩子对除法意义的体会。

最后告诉孩子,加、减、乘、除是四种最重要的运算方法,也是小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一定要学好它们。

让孩子把第13~17页例题和习题写成除法算式。

习题解析

1~3题,巩固对除法的含义的认识和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W020110919760354410497.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1题,读出题中的各个算式。还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孩子练习的机会。

W020110919760354419084.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2题,给小熊分苹果。看图理解题意,有6个苹果要分给2只小熊,每只小熊分得同样多,每只分几个?让孩子填写除法算式,再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

W020110919760354411371.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3题,看图写出除法算式。先观察画面,弄清图意,再让孩子独立写出除法算式。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点拨。

 

 

                                       除法认识(2)

学习内容

课本第19页例5,第20~21页练习四第4~6题。

学习目标

继续认识除法算式,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课文讲解

5,熊猫分竹笋。插图有20个竹笋,熊猫的盘子里放着4个竹笋,小精灵明明问:“能放几盘?”

再由“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引出除法算式20÷4=5。

然后,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W020110919760538266546.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辅导精要

让孩子说出或写出下列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0+5=25   20-5=15  5×4=20

5,看图说图意。有20个竹笋,熊猫的盘子里放着4个竹笋,明明问:“能放几盘?”

让孩子用学具进行平均分,得出:能放5盘。然后,读课文中的段落: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再列出除法算式:20÷4=5。让孩子借助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20÷4=5的实际含义,并把“20、4、5”分别与“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连线。

引导孩子根据加、减、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尝试说一说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孩子用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平均分。“除法”决定着平均分的分法,如例4“平均放在4个盘里”,例5“每4个放一盘”。“商”说明分的结果不是容易得出,有时还要经过多次“商量”才能知道,如例2,先1个1个的分,再2个2的分,最后3个3个的分,分了5次才正好分完,好不容易才有一个分法。“被除数”物品的总数“被分掉了”,最后看不到它的存在,如例4的“12个竹笋”“被除了”,竹笋在盘子里,自己变成了虚线图,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别人。

 “做一做”,有两道题。

W020110919760538262119.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1题,让孩子动手摆圆片,并写出算式。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各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分法不同,除数也不同;12个圆片被分了几部分;分得的结果是商,得出它不是容易。联想记忆法是提高记忆能力的有效手段。

2题,直接说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名称想一想应该如何进行平均。

习题解析

4~6题,让孩子根据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活动,填写除法算式。用于让孩子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W020110919760538424352.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4题,让孩子读题理解题意,用画圈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根据分的过程和结果,填写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W020110919760538423061.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5题,让孩子独立填数,再说名称,根据名称说题意和分法。

W020110919760538420119.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6题,先让孩子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比如孩子根据第一幅图说出:有16个草莓,按每4个一份平均分。这样,在让孩子弄清“分什么”和“怎样分”的同时,正确确定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的基础上,再让孩子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接着,让孩子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让孩子说出各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促使孩子牢固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

学习内容

课本第23页例1,第25页练习五第1~3题。

学习目标

会用积不超过12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文讲解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本小节的学习重点是使孩子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段里,被除数不超过12,所用的口诀中积不超过12,即例1。

第二段里,被除数不超过36,用2~6的任意一句口诀求商即例2。

1,猴妈妈给小猴分桃。

W020110919761083732770.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图的下面先出现第一个问题和除法算式。接着,两个同学说出自己不同的方法,小精灵明明说出了第3种方法。最后,课文提示:你喜欢哪种方法?引导孩子比较三种思考方法。

W020110919761083884144.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第二个问题只给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课文提示:你是怎样算的?聪聪说出了思考方法。

辅导精要

1,看图说图意,猴妈妈给小猴分桃子。

(1)题,读题目: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中等速度,不要读得太快,也不要读得太慢,边读边想像平均分的过程。

读男生的思路,再读女生的思路,再读明明的思路。问孩子:你的思路与谁的一样?

让孩子把自己平均分的过程用学具摆出来,边摆学具边叙述,或者如男生,或者如女生(1只猴分3个,2只猴分6只,3只猴分9个,4只猴分12个,正好分完,3×4=12,可以用乘法口诀计算)。

再对平均分的过程进行批判性思维,结论是速度太慢。想一想:有没有更快的办法?如明明。或者说,因为3×4=12,所以12÷3=4。

(2)题,读题目: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家长问:要用学具分吗?孩子可能表示反对。再问:你想怎样算?孩子可能说:因为3×4=12,所以12÷4=3。

让孩子多做几道题,如10÷5,5÷5,5÷1,1÷1。练习时,说因为5×1=5所以5÷5=1。先慢再逐步提高速度,让孩子逐步学会脱口而出。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把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反过来,就求出了商,即用乘法口诀求商。

做笔记。在除法算式的左边写上乘法算式,让孩子会用“因为……所以……”说思考过程,如同学习减法 “想加算减” 一样,也叫做“想乘算除”。在“12÷4=3”与“三四十二”相对应的数连线,在“12÷4=3”写出各部分名称。

习题解析

W020110919761084048624.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1题,题意:有6个气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用除法算,列式是6÷3。想一想:怎样分?再想一想:怎样算?让孩子 “想乘算除”。

W020110919761084047695.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2题,题意:有15只铺鸽子,3个鸽房。让孩子边看图边收集信息边完成填空。再提出问题,并填写除法算式。最后,说一说“用哪句口诀想出商”,以突出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方法。

W020110919761084200369.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3题,送信。题意:根据算式的得数把卡片送到合适的信箱里。家长应准备好式题卡片(还可补充1÷1),可以让孩子随机抽出卡片,计算得数,并送到相应的信箱;也可以让孩子顺次找出得数是1、2、3、4、5、6的卡片,再送到相应的信箱,相当于对信件进行筛选,根据筛选的结果进行投递。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孩子“想乘算除”。让孩子“说一说,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箱”,使孩子感知被除数与除数相同,商是1。最后,还可让孩子要课本里写上式题的得数。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

 

学习内容

课本第24页例2,第26页练习五第4~6题。

学习目标

会用积不超过36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文讲解

2,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情境图下面有4×6=24和24÷4=□、24÷6=□三道算式。让孩子借助乘除法的关系掌握求商方法。

W020110919761277267838.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辅导精要

看图说图意,同学们参加种树的活动。一只小鸟说:每行栽4棵。另一只小鸟说:可以栽6行。“每行栽4棵”的意思是各行栽的棵数同样多,都是4棵。家长问: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什么问题?孩子可能说: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并列出算式:4×6=24,乘法口诀是四六二十四。

让孩子复述:同学们去栽树,每行栽4棵,可以栽6行。一共要栽多少棵?家长再问:你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孩子可能说:同学们去栽树,要栽24棵,平均每行栽4棵,可以栽多少行?也可能说:同学们去栽树,要栽24棵,分6行栽,平均每行栽多少棵?再列出除法算式,分别是24÷4=6,24÷6=4。

引导孩子分析3道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第一题的问题变成后两题的条件,而第一题的其中条件变成后两题的问题。

引导孩子分析3个式题之间的联系,乘法算式的积是除法算式的被除数,其中一个因数是除数,另一个因数是商。它们的计算时运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

 “做一做”,有两道题。

W020110919761277261027.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1题,有3组题,每组含用同一句乘法口诀求商的两个算式。让孩子一组一组地独立完成,并发现每组中的两题,用同一句口诀求商,熟练地掌握求商的方法,

2题,也有3组题,每组题上面是乘法算式,下面是两道相关联的除法算式。让孩子观察每组中的3道题,想一想:怎样很快求出各题的商。促使孩子根据乘法算式想商,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了解,明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习题解析

4题,情境题,学校乒乓球队的队员们在练习打球。让孩子根据插图的情境,写出乘法算式算出积,写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然后,请孩子说一说怎样想出商,用哪句口诀求商。使孩子明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

W020110919761277422340.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5题,大树上挂着8个玩具,每个玩具上写一个除法式题。聪聪说:“算对了,就把玩具摘下来。”

W020110919761277424207.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看图理解题意。小精灵说:“算对了,就把玩具摘下来。”练习时用于激发孩子练习的积极性,如孩子说:25÷5=5,家长就可以说:你摘下了小熊玩具,小熊玩具就归你了。然后,让孩子说一说他的思路,孩子可以直接说他所用的乘法口诀,也可以“想乘算除”。

W020110919761277425320.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6题,练习用和4、6有关的乘法口诀求商,蕴含着集合、对应等现代数学思想。在孩子完成计算后,引导孩子观察,让孩子交流自己的发现。比如对于右边的题,孩子发现“左边圈里被除数不同了,右边圈里的商也不同”“从上往下看,左边圈里的被除数越来越小,右边圈里的商也越来越小”使现代数学思想自然渗透在练习中。

拓展与提高

让孩子翻开上学期的数学课本(二年级上册)第88页,看着1~6的乘法口诀说一个或两个除法算式。在知识系统中学习数学事半功倍。

 

用数学(1)

学习内容

课本29页例3,第30页练习六第1~3题。

学习目标

会用“平均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文讲解

3,解决与“平均分”相联系的简单实际问题。

W020110919761632946340.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15个小朋友在做游戏,小精灵明明和聪聪分别提出“平均每组几个小朋友”和“可以分成几组”。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又来人,应该再一次平均分,每组增加1人,每组平均应有6人。算式是18÷3=6(人)。

辅导精要

看图说图意。同学们做游戏,分成3组,每组5人,一共有15人。明明问:“平均每组几人?”聪聪问:“可以分成几组?”

“平均每组几人”的意思是各组的人数同样多,求平均分的结果;“可以分几组”也应该是平均分的结果。

让孩子说题意。

1.同学们做游戏,有15人,分成3组,平均每组有几人?

2.同学们做游戏,有15人,每5人分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让孩子独立写出算式,15÷3=5(人),15÷5=3(组)。再说一说列式的思路,“分成3组”决定着平均分的分法,可以1人1人的分,也可以2人2人的分,……,所以“3”要做除数;15人是“被分掉”的数要做被除数。“每5人分组”也是决定着分法,“5”做除数,“15”做被除数。

孩子先提出哪一个问题,就先解决哪个问题,顺其自然。给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解决问题后,家长问:如果又来了3人,应该怎样分?每组平均应有几人?可以怎样列式?18÷3=6(人)。继续问:如果还有3人,应该怎样分?每组应有几人?让孩子体会没有分完的,可以继续分,加深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独立列式,21÷3=7(人)。

 “做一做”,小刺猬运苹果。

W020110919761632940855.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读第一问:每次运3个,几次可以运完? “每次运3个”,让孩子从图里指示出来, 并理解这是每次运的同样多的意思;再数出一共有12个苹果。连起来说:小刺猬运12个苹果,每次运3个,几次可以运完?然后独立解决问题,并圈出运的次数。

读第二问:你有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你会解答吗?

改变分法,提问题。

1.小刺猬运12个苹果,每次运4个,几次可以运完?12÷4=3。

2. 小刺猬运12个苹果,每次运2个,几次可以运完?12÷2=6。

3. 小刺猬运12个苹果,每次运6个,几次可以运完?12÷6=2。

4. 小刺猬运12个苹果,每次运1个,几次可以运完?12÷1=12。

归纳总结:要求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除法计算;分法不同,分得的结果也不同。

习题解析

W020110919761632941489.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1题,同学们做风车,图文题。题意:有5个同学做了30个风车,平均每人做几个?让孩子想一想:应该怎样平均分?再独立解决问题,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W020110919761633250440.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2题,小兔运白菜,图文题。让孩子读题:需要几个筐?再认真观察画面,说一说:题里说的是什么事,给出了哪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题意:小兔运白菜,有18棵,每筐装6棵,需要几个筐?之后,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W020110919761633256052.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3题,开放题,要求孩子根据画面“先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再解答”。从“除法计算”可以看出要平均分。所以提出的问题可以是:

1.有15张画片,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张?

2.有15张画片,每5张分给一个小朋友,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用数学(2)

学习内容

课本第31页例4,第32页练习七第1~2题。

学习目标

会运用乘法和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文讲解

4,用乘法和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两个小朋友到商店去购物,货架上摆有练习本、文具盒、熊猫、布娃娃、……。售货员阿姨说:“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男生说:“我想买5辆小汽车。”女生说:“你应付多少钱?”小精灵聪聪提问题:“买一辆小汽车用多少钱?”明明提问题:“买5辆小汽车用多少钱?”通过学习,使孩子理解乘法计算和除法计算的联系和区别。

W020110919761791962660.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辅导精要

看图说图意。两个同学去儿童商店购物,让孩子说一说各种商品的价钱,如一本练习本的价钱是3角,一只熊猫玩具的价钱是5元。小汽车的价钱正好被售货员阿姨挡掉了。一个男生说:我想买5辆小汽车。阿姨说: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一个女生问男生:你应付多少钱?

理解题意。“你应付多少钱”的意思是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家长问孩子:男生应该会怎样想?孩子可以说:应该先知道一辆小汽车的价钱,可价格牌被挡了,小汽车的价钱不知道。家长问:小汽车的价钱不知道,怎么办?孩子可能说:我可以把它算出来,售货员阿姨说“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我就能算出买一辆小汽车用多少钱?

让孩子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买一辆小汽车用多少钱?同一种小汽车的价钱同样多,所以可以用除法算,12÷3=4(元)。

引导孩子说:买一辆小汽车用4元,买5辆小汽车用多少钱?小汽车的价钱同样多,买5辆就是付给5个4元,列加法算式是4+4+4+4+4=20(元),列乘法算式是4×5=20(元),5×4=20(元)。

 “做一做”,让孩子练习提出和解决用乘法和除法计算的问题。

W020110919761791964762.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18盆花摆图案,女生说:每6盆花可以摆一个图案。男生根据女生的话进行想像。问题是: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你还能想提出什么问题?

先让孩子尝试解决“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可提醒孩子:想一想,图案的意思,解决“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问题已经有什么信息数据,还缺什么信息数据。完成后,再请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

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可以是:有2组盆花,每组9盆,一共有多少盆花?列式是9×2=18(盆)。

观察例题和“做一做”的两道除法计算的问题,再观察两道乘法计算的问题,也可分别读除法和乘法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把总数平均分,求分得的结果,可用除法计算;求几个同样多的数的和,可用乘法计算;除法计算的思路方法与乘法计算的思路正好相反。

指导孩子做笔记。“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和“买一辆小汽车用多少钱”连线。“买一辆小汽车用多少钱”和“买5辆小汽车用多少钱”连线。在例4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之间写上“除法和乘法正好相反”。“做一做”女生的话与男生的想像之间画一个向左箭号,并写上“想像”两字。“这些”用“18盆”替换。

习题解析

1、2题,在题目的编写上存在问题,用乘除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要到课本的第59页才正式学习,让孩子练习一个未学习的习题,显然是错误的。在这里,应该提出分别用乘法和除法计算的解决问题,通过比较进一步熟悉用乘法和除法计算的问题,为乘除两步计算作准备。

W020110919761792111659.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1题,可先补上一个问题:一共有几瓶?题意:

1.有2箱水,每箱有8瓶,一共有几瓶?

2.有16瓶水,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瓶?

一道题用乘法计算,另一道题用除法计算,通过比较练习巩固用乘法和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W020110919761792119829.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2题,补上一个问题:平均每张纸可以做几朵花?题意:

1.2张纸可以做8朵花,平均每张纸可以做几朵花?

2.每张纸可以4朵花,有5张纸,可以做几朵花?

让孩子自己从题中获得的信息,再独立解决问题。促使孩子进一步熟悉用乘法和除法计算的问题的情况,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整理和复习

学习内容

课本第35页第1~3题,第36页练习八第1~5题。

学习目标

理解除法的意义,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巩固用乘法和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文讲解

复习时,了解孩子对除法含义是否清楚,促使孩子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检查孩子计算除法式题是否能比较熟练地说出得数。发现问题,及时给孩子帮助。

W020110919763361819691.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1题,复习“除法”的有关知识。让孩子根据南瓜的实物图填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并 “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W020110919763361814370.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2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小鹿拿着一个式题,根据式题说一句不完整的乘法口诀,小鸟把乘法口诀说完整,小鸟就得到这个气球。

W020110919763361973513.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3题,解决问题。工人叔叔在搬运水果,要求孩子“先提出问题,再解决提出的问题”。

辅导精要

读题:整理和复习。让孩子浏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第一节除法的初步认识,重点是认识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第二节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重点是“想乘算除”, 用乘法和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知道乘法和除法的思路正好相反。

1题,引导孩子回忆有关除法运算的知识。让孩子写出乘法和除法算式,并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写出算式后,再说出除法算式表示的实际含义,以帮助加深对“除法”的认识。接着,让孩子互相说说这3个算式之间的关系,促使孩子进一步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还可适当再出示一些乘法算式、除法算式。让孩子说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用以巩固孩子对除法算式的认识。把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的算式放在一起,促使孩子进一步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2题,看图理解题意。家长可装扮成小鹿随机拿下气球,说不完整的乘法口诀,与孩子对口令,孩子说对了,家长用小鹿的语气鼓励孩子,并把气球给孩子。让孩子在欢乐的气氛中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题,让孩子说图意,再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如

1.有24筐水果,每辆车可装4筐,需要几辆车?或者说,有24筐水果,每次运走4筐,分几次运完?这是从上位概念的角度提问题。

2.有8筐桔子,每次运走2筐,分几次运完?

3.有8筐格子,每次运走1筐,分几次运完?这两题从下位概念的角度提问题。

也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如

有桔子、桃、梨三种水果,每种水果都是8筐,一共有水果多少筐?

还可提出用两步计算的问题。如

有桔子、桃、梨三种水果,每种水果都是8筐,每次运走4筐,分几次运完?

接着,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这里需要注意,孩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可让孩子多思考,但不要求全求难。要进行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对比,促使孩子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

习题解析

W020110919763361976936.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1题,混合练习,含有加、减、乘、除式题,以除法为主,用于训练孩子的口算能力。可以要求孩子在2分钟内完成。注意全面检查计算情况,培养孩子认真做题的习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及时帮助。

W020110919763361973822.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2题,用文字表述的习题。它有助于孩子巩固除法的含义和对除法算式的认识。让孩子独立列出算式,再检查算式是否符合题意,然后求商。

W020110919763361979311.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3题,图文习题。两个分法,提出两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孩子独立完成,根据再想像出平均分的过程。

W020110919763362127032.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4题,情境题,工人在搬运饮料。有3个工人运饮料,每个工人一次运2箱饮料,还有12箱饮料堆放在场内。让孩子根据情境图提出用乘法和除法计算解决的问题,再独立完成。

W020110919763362120761.jpg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TITLE="二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资料)" />

5题,解决问题。让孩子“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给孩子开阔的空间,具有开放性。可从家里选材,也可从学校里选材,还可从社区里选材。通过在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孩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