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共读第三本:奥妙的《小洞的故事》

(2013-08-10 12:32:19)
标签:

小洞的故事

共读笔记

绘本分享

分类: 小桔子的绘本

这是和小桔子共读的第三本书《小洞的故事》,【法】伊莎贝尔-平  编绘

 

买这本书的时候,小桔子刚满一周岁,也是我开始有意识走上共读的那段日子。之所以选到这本书,一是当时关注到的一些微博都有对此书如何如何有趣的介绍,二是那会的小桔子,对洞洞很感兴趣,这表现在任何户外活动中,都会注意到不起眼的小洞、都爱用手去抠这些小洞,每个小洞都能引发她的探索。于是,为了呼应、响应她这一举动,我急不可耐地将《小洞的故事》带回家。

 

并不意外,这本洞洞书,对于还处于1周岁、擅于在熟悉的领域内发现小洞的小桔子来说,书中小洞冒似有点遥远,无论从画面内容、文字语言来说,吸引力、打动力都不够。由此,我们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跳跃式读法的过程——在我们感兴趣的内容上停留、翻来覆去地读,而不感兴趣的则一下带过的过程,并最后直接被我归类于“一般读”的范畴。

 

但是即便当时并不受小桔子的欢迎,但是它仍发挥出了那个阶段的价值。这体现在:第一,让我们家人达成共识,以实际行动支持了小桔子可以自由亲近小洞、任一玩耍小洞的举动,不会以“脏”为理由阻止她;第二,小桔子更亲近“小洞”了,比如说她眼力更好了、更擅于发现小洞、更擅于怎么去玩小洞,而且还带动其他感兴趣的小朋友一起玩;同时,在小桔子不感兴趣的活动上(比如大家一起撞车),她自己就找小洞玩,并想办法拓展丰富,捡些树枝树杈一起玩;而很重要的第三点,就是我们全家恍然大悟了,原来除了显而易见的地上小洞外,肚脐眼也是个洞洞呢。但这一点仅限于增加了我们对“肚脐眼也是洞洞”的意识,仍然没有想到深究下去,一探它深藏的价值。

 

在现在看来,也许这便是作者的用心,通过天南地北、从远及近的(从遥远的事物,到孩子熟悉的事物)、各种各样的、是洞不像洞地启发,一层层地破除我们的旧有思维,拓展、丰富并重新定义我们对“洞洞”的认识。经由这层认识,我们才幡然醒悟“呀,我如此局限”,并因此卸下父母的身段,把自己当做一个自由探索的孩子,和亲爱的孩子一起,去发掘、去想、去认识、去创意地发现一个个的洞洞。作者的用心,其实孩子都懂得,因为孩子本身就具有海阔天空的想象力、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只要不加我们不假思索的“想当然”和阻碍,就能得到很多的自由发挥。

 

虽然,借由现在的重读过程,每每觉得当初并没有发挥书的价值,但是仍然感恩“书”,它对我们购买它的回报真是巨大,在每一阶段都给予我们新的意义和启发。就像这本《小洞的故事》,当初有当初的作用,而现在又有重新认识的作用,带给我和小桔子更多启发。

 

突然想起买回来时,我老公看了一遍评价说“这书不好”,原来他是指有一个画面中既有北极熊、又有企鹅,他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会误导孩子。现在想想,哈哈,就因为我们如此思维,所以当初没有读出此书的奥妙。

 

最后,让我们一起回顾下本书的内容吧:

这是一本关于小洞的故事

它没有火山口那么大

它不是鱼和海豹们在里面游来游去的那个洞

它也不是虫虫们在草地上钻来钻去的那个洞

它更不是我画画时不小心擦破的那个洞

当我洗完澡,水就从浴缸的洞里消失了,但我说的小洞不是它!

它不是小老鼠爱吃的奶酪上的那个洞

它也不是我经常用来偷看其他房间的那个洞

它更不是有虫眼的苹果上的那个洞

它不是我裤子上的那个破洞洞

不是,不是,都不是!其实这是个很小很小的洞,它就在我的肚皮上,挠一挠,好痒啊!

 

哈哈(整篇内容太欢乐了,去除那些“不是、没有”,是不是向我们展现出了很多出乎意料的洞洞)。

http://s3/mw690/9f29aac3gx6BKKLeEfM3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