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胞的变形----微课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高二年级
精细胞的变形----微课设计
微 课 名 称 |
精细胞的变形 |
学科 |
生物 |
作者 |
马雪燕 |
|
知识点来源 |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三 第1节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
|||||
知识点描述 |
让学生结合视频学习,理解精细胞的变形过程。 |
|||||
教 课 类 型 |
|
|||||
适 应 对 象 |
高中二年级 |
|||||
设 计 思 路 |
1、视频制作:通过网络收集材料,并截取相关视频整合。 2、设计幻灯片: 3、录像:组合并利用各种软件配合录像。 |
|||||
教
|
||||||
|
内
|
时
|
||||
片
|
一、导课:哺乳动物一次射精排出数以亿计的精子,精子在游向卵细胞的过程中经历了重重障碍,最终只能有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二、讲授: 1、精子的结构为什么是蝌蚪状? 2、精子是如何形成的? 3、形成蝌蚪状的结构有什么意义呢? |
50s |
||||
正文讲解 |
1、成熟精子图片展示:哺乳动物成熟的精子外形似蝌蚪,分头、颈和尾三大部分。 2、精细胞的变形过程。 |
130s |
||||
3、视频展示2:《精细胞的变形》 |
70s |
|||||
当堂练习 |
三、练习 1、由精细胞变形为精子的过程中,细胞核变为精子的头部,部分细胞质变为精子的颈部和尾部,大部分细胞质和多数细胞器被丢弃,但全部的线粒体却被保留下来,并集中在颈部,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是: (1)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以便传给下一代。 (2)丢掉大部分细胞质和细胞器,可使精子体积减小,运动便捷。 (3)精子快速运动主要依靠尾部的摆动,其运动的动力主要产生于线粒体。 (4)全保留线粒体的意义在于: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通过线粒体的生理活动能形成精子运动所需的能量(或ATP)。 |
60s |
||||
深度思考 |
四、思考 受精前精细胞为什么要经历这样的变形过程,体现了生物学的什么观点? |
|
||||
结
|
五、小结
|
|
||||
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