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如何成为抗战名歌?
标签:
东方战场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
分类: 节目精华 |
视频预告,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土豪请随意!
http://v.qq.com/page/f/r/m/f03125oerrm.html
朋友! 你到过黄河吗? 你渡过黄河吗? 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 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 那么你听吧!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黄河大合唱》共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以及《怒吼吧,黄河》。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中华民族灾难最深重的时刻,向全中国、全世界吹响了战斗的号角。这首代表中国人民斗争精神的音乐诗史,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抗战歌曲。

冼星海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时,乐队只有两三把小提琴,二十来件民族乐器,低音弦乐器是用煤油桶制成,打击乐器有脸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摇晃选成效果。这支原始的乐队烘托着40多位势血青年放声高唱,《黄河大合唱》从此传遍了延安,传遍了中国,飞向了世界,此起彼伏,回响不绝。

美国歌王保罗·罗伯逊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在庆祝会上,美国黑人歌王保罗·罗伯逊用英语演唱《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颂》(乐谱由宋庆龄提供)。
1957年,苏联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厅用俄文演出《黄河大合唱》。
1964年,日本神户一个劳动者业余团体用日文演唱《黄河大合唱》,连“自从鬼子来”的歌词也忠于原作,甚至在说明书上注明:“鬼子”即日本军国主义。
1982年香港市民抗议日本文部省篡改教科书侵华历史章节,香港6个合唱团和林克汉管弦乐团在香港大会堂演出《黄河大合唱》。
1983年,加拿大多伦多玛希音乐厅由华人乐团再次演出《黄河大合唱》,许多华侨听众哭成了泪人,外国听众则惊叹中国的《黄河大合唱》胜过了天主教的弥撒。
新加坡、菲律宾、加拿大等国家,也曾演出过《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部分手稿
《黄河大合唱》动人的旋律是如何被冼星海在六天六夜的时间里创造出来的?它为何如此震撼人心,七十多年经久不衰?冼星海在创作《黄河大合唱》时又发生了哪些故事?
http://www.iqiyi.com/v_19rro544c0.html
1940年前美黑人歌王保罗·罗伯逊字正腔圆唱《义勇军进行曲》。

《东方战场》剧照:冼星海等人到达延安
更多精彩,敬请收看今晚23点30分湖北卫视《大揭秘》《解密<东方战场>之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