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的物理、数学知识

标签:
教育 |
分类: 地理教学 |
高中地理必修1所联系的物理学、数学知识及分布
表一
主要的结合知识点 |
在高中物理中的位置 |
在高中物理中的学习时间 |
宇宙中的地球 |
必修1、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律 必修2、第六章 万有引力 “开普勒定律 |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习 高一第二学期中间学 高中不学 |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周期 |
必修2、第五章 曲线运动 |
高一第二学期的初 |
表示太阳温度所用的绝对温标 |
选修1—2、第一章分子动理论 |
高二第二学期 |
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
选修1—2第三章 核能 |
高二第二学期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 |
高一第一学期下半学期学 |
机械能守恒定律 |
必修2、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
高一第二学期 |
地震波的传播特性人们感觉地震发生时,先是上下颠簸,接着左右摇动 |
选修3—4 第十二章机械波波的传播特性 |
高二第二学期 |
二氧化碳、水的保温作用 |
物质的辐射规律 |
高中不学 |
空气稀薄,气压低 |
大气压强 |
初中学习 |
海陆热力差异 |
热量的影响因素Q=mcΔt |
初中学习 |
表二
主要的结合知识点 |
在高中数学中的位置 |
在高中数学中的学习时间 |
线面角、二面角 |
必修2 |
高一第二学期 |
地球公转轨道 偏心率 |
必修2 |
高一第二学期 |
正午太阳高度规律推算 |
必修4 |
高二第一学期 |
统计规律 |
必修3 |
高二第一学期 |
地球赤道线速度最大 |
必修2 |
高一第二学期 |
一、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节中,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主要应用了物理中的万有引力规律和开普勒定律。
http://s7/middle/9f21a20dhbc813ad584c6&690
万有引力定律(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是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的。牛顿的普适万有引力定律表示如下:
任意两个质点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该引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本质或物理状态以及中介物质无关。
公式表示
http://s6/middle/9f21a20dhbc83d014f245&690
(G=6.67×10^-11 N·m^2/kg^2)
F: 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
G: 万有引力常量
M1: 物体1的质量
M2: 物体2的质量
R: 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依照国际单位制,F的单位为牛顿(N),m1和m2的单位为千克(kg),r 的单位为米(m),常数G近似地等于
6.67×10^-11 N·m^2/kg^2(牛顿平方米每二次方千克)。
可以看出排斥力F一直都将不存在,这意味着净加速度的力是绝对的。(这个符号规约是为了与库仑定律相容而订立的,在库仑定律中绝对的力表示两个电子之间的排斥力。)
开普勒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也称椭圆定律;也称轨道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
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开普勒第二定律
http://s12/middle/9f21a20dhbc8439a54c1b&690
开普勒第二定律,也称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向量半径)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这一定律实际揭示了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角动量守恒
二、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中提到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http://s2/middle/9f21a20dhbc83d65fda31&690
三、在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这一节中关于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主要用到了物理上质点的曲线运动。
http://s7/middle/9f21a20dhbc84f8f3a4e6&690
http://s12/middle/9f21a20dhbc8505b6ffab&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