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培新画说金庸

标签:
董培新画说金庸文化 |
http://s10/bmiddle/9f1f35c2gcb9acca12929&690
我已经节制买书了,除非是先睹为快,可是看到《董培新画说金庸》的增订本我毫不犹豫就买下了,这是我难得看到喜欢而买下的画册之一。我记得之前买过几米和马荣成的画册就无下闻了,对了还有一本邮购的《爱经》,价钱不菲,纯粹是为了收藏,虽然我不是古董漫画家。
董培新我提过吧!早期岑凯伦报章最新连载的文艺小说都是董培新先生的插画,几笔勾勒的线条就画出了人物的神采。虽然那时的董培新还没有深厚的国画根基,为了讨生活也画过《波士周时威》有色作品。但我看过最多的就是我为环球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文艺创作和武侠小说的封面书皮,其中有很多依达、亦舒、古龙、卧龙生、诸葛青云的作品,我自己珍藏上官庸著作的《小鬼子传奇》系列也是董先生心血佳作。环球出版的古龙武侠小说系列是我认为最经济实惠的文化产品,虽然字体很小,纸质容易泛黄,但看起来很轻便,大部分已然成为绝版,只有旧书报社或图书馆还保留一些残破的遗漏。我自己收藏的古龙作品也仅得《绝代双骄》、《萧十一郎》和《浣花洗剑录》,也许那时候比较喜欢楚原改编的电影多过文字小说吧!我不知道原来写过很多鬼魅故事和迷离境界的张宇是董培新的太座,更不知道原来在董培新的心里早就酝酿了无数金庸武侠的绝世豪情,这才有了这本《董培新画说金庸》撒泼的淋漓尽致,堪称侠之大者的江湖。
原来金庸和董培新早就彼此欣赏,只是不同道不相为谋,我们熟悉的金庸武侠小说的插画家是云君,后期是王司马。无疑的,在这之前我最为醉心的还是云君的插画,金庸的旧版武侠小说的每一章节都附有云君古典绣像的插画,少了那几张图仿佛就少了完整的构图人物形象而显得失色,毕竟当年还没有那么多电视剧的推波助澜,除了依靠文字的功力和想象强琢浮绘。
倪匡说旧版最早的单行本才是值钱的古董,有钱也买不到,当年我在旧书摊流连忘返租借文艺侦探武侠小说,至今才保留了《侠客行》和《天龙八部》完好无缺的两套单行本,每一本书面都是云君的绘图和画页穿插其间,真的是弥留珍贵。如今金庸修润完毕终于推出了一系列完整的新版本,可我却感觉兴趣缺缺,一来是时间有限,再也没有那闲情逸致去庖丁解牛,前后对照通与不通,二来是书满为患,不知要往那里摆,可是听说有一套出版社完全以董培新的绘画为招徕,这才让我感觉心猿意马起来,是该好好仔细再看一遍和买来收藏。
http://s7/bmiddle/9f1f35c2g7ac2b01a4e56&690
是的,每个看过金庸武侠小说的读者都会像董培新那样酝酿着无数的刀光剑影和激情的江湖,最动人心魄的侠义柔肠。我看过的第一部金庸的武侠小说不是《书剑恩仇录》而是《雪山飞狐》,最精彩的描述不是胡一刀与苗人凤的生死决斗而是阿四的义勇和小胡斐的身世揭秘,有点像《罗生门》的各怀鬼胎空口说白话,却又层层叠叠深入人性的谜团,好坏都有一半。《飞狐外传》是《雪山飞狐》的延续,红花众当家的出场序和神乎其技要比《书剑恩仇录》的郁结更来得畅快淋漓,然而最让人扼腕叹息的是程灵素为胡斐舍身求命,明知道七星海棠之毒无药可治,明知道胡斐的一颗心全系在袁紫衣身上,明知道花落流水自己只能当胡斐的义妹而不是红颜知己,今生今世只要胡斐把她记在心头就好,唉!
董培新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把这些萦绕在心头百转千回的情节透过笔墨丹青尽情抒发绘成巨幅连金庸看了都折服,其中有《书剑恩仇禄》的[乾隆皇西湖选妓]和《天龙八部》的[聚贤庄血战前夕]最得金庸的赞赏。我自己喜欢的情节还有韦小宝与七个如花似玉的女子大被同床拢地洞,东方不败初试葵花宝典无人能敌却又分心护卫杨莲亭而命丧黑木崖,杨过与小龙女也曾双剑合璧使出玉女心经击败金轮法王,当然绘画远比想象更须要肉体形骸和超凡实力,中国画的水墨渲染确实弥补了漫画的不足,至少它可以当着艺术来欣赏。
他跟蔡志忠同样拜岭南派国画家杨善深为师成了师兄弟,这才有了这本画册和画展。我买下的已经是增订本了,《射雕英雄传》的华山论剑就具有中国画的荟萃和意境,比我们一般看到的网络动画更添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