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哥德巴赫猜想——致数学家王元院士的公开信

(2012-03-15 20:21:49)
标签:

数学

哥德巴赫猜想

素数

合数

分类: 数学物理

哥德巴赫猜

致数学家王元院士的公开信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王元先生:

您好!

《辞海》:“人微言轻 谓地位低微,言论主张不受人重视。《续资治通鉴长篇·宋仁宗嘉祐元年》:臣人微言轻,故不足以动圣听。’”

十多年前,即在下于200097挂号投邮寄给您的一信,被拒收而未拆封就退回本人(尚存)。傲!

所以,不才只得以公开信的方式,同您这位数论专家简谈哥德巴赫猜想了。

《辞海》:哥德巴赫猜想 数论中著名问题之一。由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Christian Goldbach16901764174267在给欧拉的信中提出。包括两个命题:(1)每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2)每个大于5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王元(1930)说:容易证明(2)是(1)的推论,所以最重要的是(1),这是两个素数,所以我们称它为1+1,这个问题直到现在也没有解决。王丹红. 王元漫谈哥德巴赫猜想[N].科学时报,2009.7, 2(A3).

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吴文俊(1919)《数学概况及其发展》:最简单最基本的也是从远古时起人类就不得不与之打交道的数,乃是正整数或自然数:

12345

在正整数之间有两种最简单的运算:加法与乘法。研究整数之间的联系与规律的学问叫做数论。……素数

23571113171923

在正整数序列中的分布是极不规则的,这个素数分布规律的探求产生了许多迄今没有解决的著名难题,哥德巴赫(Goldbach)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探求素数在正整数序列:123,……中的分布之见,无疑是错误的。

笔者注意到,我国天文学家戴文赛(19111979)之见,他说:在算术中一个大于1的整数,凡是除去1和本身之外没有其他整数因子的,就叫素数。如果要把1和本身也当做因子(也叫做除数)的话,那么素数的定义也可以这样说:凡是有两个正因子的整数,就叫做素数。凡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正因子的整数,就叫做合数。根据这样的定义,单位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而是自成一类。戴文赛科普创作选集[M]. 科学普及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204.

单位1

素数:235711……

合数:468910……

不难知道,所有的素数与所有的合数,构成一列数,即

23n1nn+1,         n3

这一列数,即产生哥德巴赫猜想的一列数。

因为,算数中的单位1是数值定量整个宇宙的,即宇宙只有一个。如,M.克莱因指出道:“Lagrnege有一次曾经发牢骚说,Newton是一个最侥幸的人,因为宇宙只有一个而Newton已经发现了它的数学规律。”(〔美〕M.克莱因.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史翻译组译.古今数学思想(第二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228.)

似乎可以称为一种发现,即历史上几何学的图形(简称“形”)有三种单位:1.长度单位——尺(图1);2.面积单位——平方尺(图1');3.体积单位——立方尺(图1")。http://s10/middle/9f1e0024gbb472a37c6d9&690 

毋庸置疑,在形的这三种单位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单位是长度单位——尺(图1)。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张恭庆说:“数学一开始就是研究‘数’和‘形’的。”(张恭庆.国际数学家大会和我们 [J].数学通报(月刊),2000.71.http://s9/middle/9f1e0024gbb472cb8afd8&690

其实,更准确地说是,纯数学(又称“数学科学”)一开始就是研究“数”与“形”及此两者相结合或统一的。关于数形相结合,首先是算术的整数基本单位一与基础几何的形中的基本单位尺(图1)相结合而得到的图2a1或图2a2,以定量定态地描述整个宇宙,从而把对宇宙的研究简化为对图2–a1或图2–a2的全面研究,即全面地研究宇宙的运动——整个宇宙(图2–a1或图2–a2)的整体运动(绝对运动)、整个宇宙(图2–a1或图2–a2)的内部运动(相对性运动)及其运动规律。

在这里,笔者只以整个宇宙(图2–a1或图2–a2)的内部运动(相对性运动)为例,简言其与哥德巴赫猜想相关的求解之术。

1.几何分形

《庄子·天下》:一尺之捶[笔者按:一,其数;尺,其形。一尺,数、形结合的中国本土的几何学的图形(2a1)],日取其半[日、半,见《说文解字》:日,实也。又:半,物中分也。],万世不竭而无为以终。曾炜锋.论物动学中公理化的形数结合几何学方法(2)[J].科学之友,201004(12)23.

2.几何微分

不难理解,物之几何分形,其分之不可再分而张之入微,行以几何局域等值变换或微分,即几何微分。曾炜锋.论物动学中公理化的形数结合几何学方法(2)[J].科学之友,201004(12)34.

3.无穷积分或无穷集合

无穷积分是几何微分的可逆之可迭代,即用反几何微分求得面积——致密态的尺之为咫的单位正交平面。《国语·鲁语下》:“其长尺有咫。”

4.将咫的单位正交平面全方位开放,则得度量几何学中没有单位1而只有

234……

数值定量的可重正化的平面,即唯一可以求解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科学平面。

所以,凡企求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者,首先必须懂得解《庄子·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而无为以终。但是,历来从事纯数学工作的专家中,对这个问题几乎无人问津,更不用说给出其解了,数论专家王元院士亦不例外,甚至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不能而到悲观。您说:哥德巴赫猜想这个问题我已经几十年不做了,因为我觉得没有什么希望再做下去了。不要认为陈景润做出1+2,还差一步就做出1+1。是的,就是这一步;但这一步根本就大得不得了,这一步比90年来走过的路还要长。王丹红. 王元漫谈哥德巴赫猜想[N]. 科学时报,2009.7.2A3.您因自己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不能而悲观外露,即在大众场合下,您直说:——我劝大家现在不要去做哥德巴赫猜想,还是把基础打好。……这个问题,基础没打好,怎么搞?对在座的各位年轻人来说,你们现在打基础很重要,如果搞这个问题,最低限度,你应该有大学数学专业的毕业生的知识水平,并将已有的文献都看明白了才能做;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同上)

从事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工作,您王元自己从什么知识水平起步,亦要求他人亦步亦趋,这合适吗?

王丹红说:“王元(1930—)是我国早期从事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数学家之一,1952年从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经陈建功(18931971)与苏步青(19022003)推荐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在华罗庚(19101985)的指导下研究数论和哥德巴赫猜想。”(同上)

《辞海》:“数论 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数学分科。”本函前面已提到过,哥德巴赫猜想只与素数同合数有关,而所有素数同合数都在下面的一列数中,即

234…,n–1nn+1,

其中:n3

笔者为上面这一列数命名为哥德巴赫数。

华罗庚《数学的用场与发展》:“恩格斯说:‘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学是从物理模型抽象出来的,它包括数与形两方面的内容。”

这就是说,只知道哥德巴赫数,而不知其形,是不全面的。至今世界上几乎还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哥德巴赫数的形(几何图形),亦是哥德巴赫猜想自1742年至今几乎无人能予之证明的根本原因。

其实,哥德巴赫数的形,在也只在笔者的手稿:《论物动学中公理化的形数结合几何学方法(3)》一文中,该文被期刊退稿有感——“当年,年轻的陈景润拿着哥德巴赫猜想,发表无门,几经退稿后,找到了《中国科学》。老编辑孙娴媃以资深编辑的职业敏感和敬业精神,接下了这篇论文,并把稿件送给合适的专家评审,并亲自对文理进行了修改,最终陈景润的论文一炮打响。”洪蔚. 科学编辑:幕后光芒也夺目[N]. 科学时报,2011.3.31(A1).

但是,我的论文(手稿)遭退稿后该投向何方?数论专家王元您畏难而退已经几十年不做哥德巴赫猜想也就罢了,您还在大庭广众中宣称:“不要去搞‘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我在所有场合讲时,都奉劝大家不要搞这个。”张国盛. 王元院士的几句话[N]. 光明日报,2004.3.28.实属不该。

候教。

数学科学工作者: 曾炜锋(1936

2012312.笔于桂林

        

通讯地址:桂林市崇善路湾塘二巷5242(邮编:541002

 附件:
http://bbs.tech110.net/images/attachicons/common.gif
哥德巴赫猜想——致数学家王元院士的公开信.pdf

 

附:

《论物动学中公理化的形数结合几何学方法(3)》一文中的图3——哥德巴赫数的形所在的[破缺的无限平面度量空间]

http://s9/middle/9f1e0024gbb5d32822878&690

图3可以用具有破缺的二重点的单向量来表示,即用致密态的图4 来表示。

http://s2/middle/9f1e0024gbb5d959d099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