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友谊科普】你不知道的那些“屁”事儿

(2016-11-17 13:49:53)
标签:

杂谈

​        都说“屁大点的事”有什么呀。您还真别小瞧它。最近,就是这个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屁,因引起了“惊天一炸”竟然在朋友圈刷屏。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G7krU0okCmOibFTvmSpwiaQlUD6jAicIhxcYYktwGqCpaDba9s4sUGfQ6BW65873dMdwbx7yJwdNztCNfQicSOFJ8A/0?wx_fmt=jpeg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前新宿东京医科大学医学院发生意外火灾,造成一名30岁女性患者腰部腿部大面积灼伤。经过几个月的调查报告指出,事故发生时手术室中并没有易燃气体,主要是由于女患者进行激光手术时不小心放了一个屁接触到激光束,才引发火灾。

     该名女患者当时正在进行子宫颈肿瘤切除手术,外部调查委员会研判女子当时的屁是这起意外的主因。

屁能“爆炸”

一个小概率事件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G7krU0okCmOibFTvmSpwiaQlUD6jAicIhxch6gXYPbEwfB4YTDib3Wn33w8vhKQlCHpnnnNoBly10uUyIm4L8lWOuw/0?wx_fmt=jpeg

    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疾病中心赵海英副主任医师

       因为肛门排气引起的爆炸,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太小了,没必要大惊小怪。自己从医二十多年来,做过无数结直肠肛门手术,从来没遇过类似情况。要(引发火灾)造成这么严重的烧伤,需要肠内有远远超出正常含量量的甲烷等可燃气体。


     说它是小概率还真不假。记者搜索发现,十年前的《新西兰先驱报》报道称,2006年3月22日,新西兰因沃卡格尔地区一名病人在当地南方十字医院接受痔疮割除手术。当医生使用先进的手持型电热透疗治疗仪器为他实施手术时,这位病人忍不住放了一个响屁。因为这个治疗仪器可以制造出热量和瞬间放电,这股臭气被点燃了,将这位病人的臀部及其周边部位烧得焦黑、布满水泡。

      无独有偶,2012年的搞笑诺贝尔医学奖授予艾曼纽勒•本-苏桑(Emmanuel Ben-Soussan)和米歇尔•安东涅蒂(Michel Antonietti),获奖原因就是:表彰他们为防止病人的肠子在做肠镜时爆炸所做的贡献。

      上面的话有点拗口,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从前有个人去医院做肠镜,然后他的肠子爆炸了。而这二人的研究则可以有效预防病人的肠子在做肠镜时爆炸。所以,他们进行的其实真的是非常严肃而实用的研究……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G7krU0okCmOibFTvmSpwiaQlUD6jAicIhxcNdJ4cA8u5q0alQdWRL14SnPgtvwaE8Szw1vu7BTXhicLibDQiayiaEk9cA/0?wx_fmt=jpeg

屁的成分:大约三成是可燃的氢气和甲烷


        赵海英指出,屁中含有的甲烷等可燃气体只有在非常接近激光或电凝固术热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被点燃。

        接下来,就一起看看屁是怎样形成的,又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有科学家调查发现,一个人每天放屁大约10次左右,可排出废气约500毫升左右,一次屁大约由59%的氮、21%的氢、9%的二氧化碳、7%的甲烷以及4%的氧气组成。“在肠道产生的气体中,大约三成是可燃的氢气和甲烷。”赵海英如是说。

       有网友开玩笑说,屁是一种危险的气体。的确,当屁中所含的氢高达47%时就会发生爆炸,因此,科学家提出告诫,在这种情况下严禁烟火,因为一丁点火花都可能引起爆炸。所幸的是,屁中的氢并非总是保持在引爆的临界值,而且进入空气的屁又会很快被稀释。同时,也很少有人刻意去引燃它,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不用因为放屁而担心屁股着火。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G7krU0okCmOibFTvmSpwiaQlUD6jAicIhxc3FicvQJicSnSZ3wjfmRzHltkXHN0IPpia5uu8zKlHJO5iclkvJiaI52pdRw/0?wx_fmt=jpeg

      屁的形成:吞入的空气和食物的消化

       说起放屁,大部分人都会觉得挺尴尬。赵海英却明确表示,这是肠道正常运行的一种反应,有其生理意义,因而,我们不仅要正视它,还应该学会“辨别”它。

        屁的形成主要由两种方式——吞入的空气和食物的消化。吞咽的空气成为消化道氮气和氧气的主要来源。而我们吃的食物,有些尚未分解。那些没被分解的部分,包含纤维素和糖类,就成为肠道细菌的食物。肠道细菌“饱餐”后就会产气,这些气体在体内累积,造成一股气压,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自然就会放屁了。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G7krU0okCmOibFTvmSpwiaQlUD6jAicIhxc69xUH22Dy7AY0DHce1hrIuavB30ysyq6nRrYhEAVzBORLmX8q55SyQ/0?wx_fmt=jpeg

      放屁太臭:要小心自己的身体

     一般的屁是不会特别臭的。而屁之所以会臭,其中所含的硫化氢就是“罪魁祸首”。

     若肠道内细菌产生过量的硫化氢、粪臭素、短键脂肪酸及靛基质,放出来的屁就会有臭味。通常豆类中的植物蜜糖、菜豆糖及寡糖类尤其会产生臭屁。另一点是,蛋白质、肉类食物于肠道中分解后会产生硫化物。若硫化物含量多,放出来的屁就较臭。放臭屁的人多半都是便秘者,粪便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太久,硫化物在肠道气体中含量增多,屁就会充满臭味。

      除去饮食的关系,赵海英表示,奇臭难闻的屁还有可能是一些疾病的警讯。比如消化不良或便秘;若有多屁合并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现象,并影响日常生活时,最好找医生进行诊治,这可能是罹患胃肠道肿瘤的警讯。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G7krU0okCmOibFTvmSpwiaQlUD6jAicIhxcaY78pkmlmia1KCtvU0mN0hAhXp7tS59c7z45BXPibHNGPqoIBWrJs7Rg/0?wx_fmt=jpeg

总不放屁:说明肠蠕动减慢

       赵海英说,放屁过多也可能是摄入了过多的淀粉类、蛋白质类以及不易消化食物(如豆类、土豆、蛋类、大量牛奶、大蒜、洋葱和韭菜等),或进食时速度过快所致。习惯性吞咽动作过多者也可能由于摄入较多空气导致频繁放屁,而这些均不属病态,也无需治疗,只需调整饮食习惯。

       有些人会说:“我不放屁总好了吧。”其实不放屁未必是好事,正常放屁的人还要比不放屁的人健康。无屁而又腹胀,多因肠道某处“封锁”不通,多见于肠梗阻、肠扭转,或因肠麻痹而不能驱动气体“出境”。 

       胃肠外科医生特别关注手术后病人的放屁信息,和术后病人打招呼:今天放屁了没?是他们的口头禅。目的就是祈盼“一声响屁报平安”:当得知病人已放屁,医生悬着的心就放下来了,因为这意味着手术时被翻弄的肠子通畅,功能基本已经恢复。

有“屁不放”:可能造成肌体慢性中毒

       为了不让响声和气味“扰民”,影响自身形象,人们常常憋住屁不放,例如乘电梯时从1楼憋到20楼的大有人在。为此,美国有人发明了装有活性炭的内裤以消除屁的臭味,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

      其实,很少有人会想到憋屁也会对健康不利。很多人为了保全面子,经常忍屁不放。特别是一些谦谦君子和淑女,为了不失体面,宁愿憋红了脸也决不松那一口“气”。结果忍下来的气体虽然没有破门而出,没有产生臭气,可是会积存在大肠里,与来到肠黏膜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并随血液流动。

“屁”事不小:遵医嘱做好相应的准备

      说完了“屁事儿”说正事儿。

       通常情况下,屁是可以人为的控制的,尤其在大庭广众之下。但是,赵海英也表示,当患者躺在手术台上被麻醉后,意识已经无法控制这些行为,屁就会自然排出。“我们手术时也常遇到这种情况,这就要求病人无论在做肠镜还是肛肠手术前,一定遵医嘱要做好相应的准备。”

       首先,做肠镜治疗前尽量遵照医嘱口服足量的导泻剂;其次,口服导泻剂不可使用甘露醇或山梨醇或任何可能产生可燃性气体的药物;另外,操作过程中给肠子充气的时候尽量不要用空气,而是用二氧化碳。“尤其是甘露醇。”赵海英解释说,口服的甘露醇几乎不被人的胃肠所吸收。而进入大肠中的糖醇,被肠道细菌利用,发酵可产生大量挥发性物质,如果超出了能通过血液重新吸收和随粪便排出的数量极限,会产生肠胃胀气。所以美国政府规定,如果一次性服用甘露醇可能超过20克时,必须在食品标志上加以说明。

      最后,赵海英表示,一般情况下手术前的饮食有这些规定:

        1.成人择期手术前禁食8-12小时,禁饮4小时,以防麻醉或术中呕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2.术前一般不限制饮食种类,但消化道手术者,术前1-2日进食流质饮食;       

       3.一般于术前1日晚行清洁灌肠,使术中肠腔处于空虚状态以减少并发感染的机会;  

       4.肠道手术前3日开始做肠道准备;

       具体手术前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能吃饭、喝水呢?要取决于手术的部位、种类、大小及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等,还是要听医生的话。 如果没有按照要求禁食禁饮,最后可能不仅仅“屁”大的事了,很有可能会造成生命危险。


来源: 科技日报科技改变生活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