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此时,距离第24批援几内亚医疗队结束援外医疗工作启程回国还有两天。下一批医疗队已经到达,这几天正处于工作交接状态。虽然大家在几内亚已经工作一年半,此时归心似箭,但是,患者的需要是医生的使命,挽救生命是医生的天职,作为援外医生服务当地华人华侨更是要尽最大的努力,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路上陈旭和张军打电话了解现场情况,因为现场没有医务人员,他们尽量用大家能听懂的语言问一些问题,边询问情况边指导抢救,以争取时间。随后他们分析了各种可能性,初步制定了一个可行的抢救计划,并对各种设备进行了准备和调试,为患者争取最及时有效的救治。
高亚距离首都有将近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司机Jean一路拉着警报,在路上飞奔着。虽然几内亚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但这一路也让他们看到了几内亚人民对于生命的敬畏和尊重。由于这里道路条件不好,有时有水泥路,有时是土路,都很窄。看到救护车拉着警报一路狂奔,所有的机动车和行人非常自觉地把路让开,甚至不少车为了让路竟然开到路肩停下,有警察执勤的路口,警察会指挥所有车辆停下来,让救护车先行,甚至有时还有让我们走逆行。正因如此,救护车一个半小时就到达现场。同时也是因为速度快,还有非常频繁的颠簸,而救护车内又不通风,晕车的张军一下车就抱着垃圾桶频繁的呕吐。
在现场,患者直接躺在地上,边上几个工友在不停地做人工呼吸。陈旭立即开始检查。患者口唇青紫,大动脉搏动消失,没有自主呼吸,口鼻中有呕吐物,但瞳孔直径3mm。张军向他的同事了解情况并按抢救计划从急救车上拿出各种物品。这位51岁的男性患者在矿山工作,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没有正规治疗,两三天前经常说胃疼,最疼时有过几个小时,今天早饭后正要开始工作,突然晕倒。同事发现后开始抢救,一直不停地做人工呼吸,已经有1个多小时了。虽然医务人员都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抢救过来的机会非常渺茫,但患者瞳孔还没有完全散大到边,也许还有微弱的机会,更何况这是非洲的异国他乡,只要同胞有一线希望,就要百分之百争取。
陈旭和张军立即开始了抢救,一边做心外按压,一边气管插管。患者平卧在地上,张军只能跪在地上做心外按压。这里现在是旱季非常热,几分钟下来就已经浑身湿透。由于患者平卧,头后仰角度有限,这里是矿山工地周围也没有合适垫肩的物品,咽部还有食物残渣,陈旭试过两次插管均没有到位。最后他趴在地上,侧过头才看到声门,终于插管成功。然后,换陈旭做心外按压,张军拿出液体为患者输液给药。按照标准的心肺复苏步骤进行抢救,把手头能用到的各种手段、药品均用在患者身上。遗憾的是,抢救了40多分钟,还是没能挽回患者的生命。
(第24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