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表述
(2012-08-31 11:34:28)
标签:
教育 |
信息技术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表述(网络转载)
信息技术以往的课时教学目标,一般是由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思想教育三个部分组成,新课程改革后,则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信息技术教师对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表述,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以及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等方面的基本功;另一侧面也决定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高低!仅以一次区级骨干教师评选的试卷为例,足见正确制定与表述信息技术课时教学目标之重要:
请以Flash动画中的“元件制作”这一节课为内容,预设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教师1:让学生了解Flash动画元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为下一步动画打下基础。
教师2:了解什么是Flash中的元件,并会制作元件,-掌握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3:使学生学会元件的制作方法,并能在场景中很好地应用元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插入元件的方法。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
教师2:元件的整体性与元件组合的方法。
教师3:以任务驱动式、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法完成本课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师1: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探究讨论这种和谐氛围中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激发其求知欲。树立热爱学习、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
教师2: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
教师3: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内动力。
可以看出。这几位教师都是在力图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制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但这样的制定和表述信息技术课时的教学目标,的确有很大的差异性、不确切和不规范,很有探讨之必要。
一、如何制定信息技术课时教学目标
(一)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目标”这一概念,是与“教学任务”有所不同的。大致来说,“教学任务”是教师所要完成的工作;而“教学目标”则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换言之,“教学任务”针对的是教师的工作,而“教学目标”则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尤其是定位在后者上。而且,“教学目标”不像“教学任务”那样提出的是概括性的指向,而是带有策略性和条件性的,是具体的,是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的。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在新课程改革中使用“教学目标”这一概念,并划分为新的三个方面,不单单是概念的替换,也不是目标领域划分上的调整与修改,而是教学理念上的改进,突出了学生在教学关系上的主体地位,关注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只考虑自己如何教转变为考虑如何教学生学习,重点考虑学生通过学习有什么变化、应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如果这样来理解教学目标,那么上面引用的课时目标显然还是停留在“教学任务”的层面上,也就是说,这些教师对这节课教学目标的思考,主要是围绕着教师自己要做什么,要完成“制作元件”的这一教学任务上,应该怎样“让学生……”、“使学生……”、“培养学生……”上,都是在强调教的一面。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这就不大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了。
(二)对“三维教学目标”的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将目标划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即“三维教学目标”。教师们常按照这“三维”来制订一课的教学目标。我们还以“元件制作”一课的教学目标为例,在“知识与技能目标”表述中,有了解元件的含义、制作,也有方法的掌握,还有要在场景中运用……一节课中学生究竟能学会、掌握多少知识与技能。又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呢?“过程与方法目标”中,以“任务驱动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法难道是目标吗?它是途径或手段,而不是“目标”本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里的“热爱学习热爱集体”、“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等等,抽象、牵强!我想,这里的问题是在于不清楚“教学目标”的类型和对课程纲要的误解。
1 三维教学目标类型的理解
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际上讲,教学目标是分为不同类型的,就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来说,也有不同层次的目标:最高端的是“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目标”,或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指的是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作为学校课程所要承担的任务;其次是年级或“模块”教学目标。如Flash模块中的教学目标;再次是“单元教学目标”,指的是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学习主题的教学目标,如“移动动画”的教学目标;最后就是“课时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下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这几类教学目标,构成了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完整体系,是由上而下分层次、不断分解又不断具体化的,它们的指向、作用是不同的,在内容的划分上也会有所不同。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所列出的“三维目标”,是冠以“课程目标”这个概念的,也就是上面说的高端目标。是确定和阐述信息技术课程所要进行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如果将“课程目标”的划分领域套用在。课时教学目标。上,就会出现上述的问题,尤其是难以确定一节课的“过程与方法”。不要以为不按照这“三维”的角度确定。课时。的教学目标,就会被认为是没有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不要生搬硬套。
2 明确三维教学目标的含义
知识与技能: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反映,是人类经验、思维赖以存在的形式,知识的过程分为四阶段: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技能是指个体通过练习形成的稳固的动作系统。动作系统达到自动化程度,是技能形成的标准。
过程与方法:实际上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指概括外在学习活动的过程。如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另一个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元件的制作过程与方法,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等等。“元件的制作、问题探究”不是教学目标,“学会如何制作元件”,“学会如何探究问题”才是教学目标。例如:“学习制作元件,并用之简单、快捷、巧妙地创作新动画的方法”才是学与教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它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1)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或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2)态度: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或事物的发展过程表现出来的情感指向。包括对事情的基本观点和采取的相对行动。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一种与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较为稳定和深刻的情感现象。
(3)价值观:是和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人们判断客观世界的标准。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关系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类型。三个维度指的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侧面),如同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一样。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一个维度的目标再落实另一维度目标,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就像拿一个立方体,不可能只拿起。高。而不拿起。长和宽’一样。总之,三维目标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
(三)对信息技术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
信息技术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一是要对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整体的解读、理解与把握,即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等;二是要在制订课时教学目标时不要简单地照搬“课程目标”的划分领域,因为课时教学目标不能是宽泛的、概括的甚至是模糊的,而应该是具体的。只有详细、具体的目标才可以对实际的课堂教学起到指引作用。那么。课时教学目标的“维度”应该怎样划分呢?我想不一定要有固定的模式。一是因为学生情况不同,他们的学习程度、学习需要、学习能力等是具体的,很难用一个模式套住;二是因为教学内容不同。每节课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所含的教育、教学的因素及意义各有侧重,难以平均划分。然而,一般来说,每节课的教学都应该使学生在这样几个方面有所收获: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了哪些具体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
方法:学生在这节课上学会运用什么样的技能和方法来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
能力与素养:即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素养、能力的发展方面得到哪些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学生在思想、观念、认识等方面上能有哪些感悟与提升。
二、信息技术课时教学目标应怎样表述
上述引例中的课时教学目标:一是表述的行为主体虽然没有明说。但实际上是指教师。而不是学生;二是目标的表述比较空泛。有点大而无当,实际上是难以落实及评价的,如“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等。这些作为一种愿望是好的。但要在一节课上真正实现难矣。
那么,课时教学目标应该怎样来表述呢?按照教学理论的说法,具体的教学目标是可操作、可检测的行为目标,应包含ABCD四个要素,A是Audience。即学习的主体,在目标表述的语句中学生应是主语;B是Behavior,即行为,说明学生应能做什么;c是Conditiom,即条件,说明B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D是Degree。即程度,表明B的标准。这四个要素,构成了教学目标表述中的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以体现学习者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的行为上的变化。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设计时。要完全按照这四个方面来表述教学目标是较为困难的,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因为在能力上、认识上、情感上等方面的程度标准是很难详细界定的。但一般地讲,目标的表述中主体必须明确,在一定条件下的行为及内容是要具体表示出来的。例如:上面引用的“元件制作”一课的三维目标,就可以表述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播放、制作元件动画c),(学生A)(初步D)(了解元件的含义。掌握插入图片、影片、按钮元件的方法,并能创设出简单而实用的元件B)。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c)。(学生A)(学会探究制作三种元件动画的方法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A)(通过元件的制作c)。(激发出探究、表现、创作生活中Flash动画的兴趣与情感B)。
在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中。要将重点放在行为这个要素上,因此,教师能够掌握和运用各类行为动词,对编订目标很重要的,常用的行为动词如:
知识技能:(认识、了解、理解、学会、掌握、能够、操作等)
过程与方法:(体验……过程、学会……方法、培养……思维方法等)
情感价值观:(形成、养成、确立、树立、构建、增强、提升、保持等)
教学目标更准确的行为动词,可依据一些教学理论的书籍,也可以研读《指导纲要》及参考书中的“教学实施与建议”等等。
在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框架下。依据一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教师要认真地学习和思考,编写出适用于学生的教学目标,才能够更好地处理、整合教材,选择、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安排教学活动,进而形成详细的教案。使得在课堂教学的实际中与学生一起完成教学的任务;也只有科学准确地设计教学目标。才能够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选择理想的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合理高效地组织教学,并在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中,更加明确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使教学目标内化成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才更有利于对学习者的达成及其教学目标程度的检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关系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类型。三个维度指的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侧面),如同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一样。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一个维度的目标再落实另一维度目标,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就像拿一个立方体,不可能只拿起。高。而不拿起。长和宽’一样。总之,三维目标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
(三)对信息技术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
信息技术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一是要对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整体的解读、理解与把握,即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等;二是要在制订课时教学目标时不要简单地照搬“课程目标”的划分领域,因为课时教学目标不能是宽泛的、概括的甚至是模糊的,而应该是具体的。只有详细、具体的目标才可以对实际的课堂教学起到指引作用。那么。课时教学目标的“维度”应该怎样划分呢?我想不一定要有固定的模式。一是因为学生情况不同,他们的学习程度、学习需要、学习能力等是具体的,很难用一个模式套住;二是因为教学内容不同。每节课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所含的教育、教学的因素及意义各有侧重,难以平均划分。然而,一般来说,每节课的教学都应该使学生在这样几个方面有所收获: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了哪些具体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
方法:学生在这节课上学会运用什么样的技能和方法来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
能力与素养:即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素养、能力的发展方面得到哪些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学生在思想、观念、认识等方面上能有哪些感悟与提升。
二、信息技术课时教学目标应怎样表述
上述引例中的课时教学目标:一是表述的行为主体虽然没有明说。但实际上是指教师。而不是学生;二是目标的表述比较空泛。有点大而无当,实际上是难以落实及评价的,如“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等。这些作为一种愿望是好的。但要在一节课上真正实现难矣。
那么,课时教学目标应该怎样来表述呢?按照教学理论的说法,具体的教学目标是可操作、可检测的行为目标,应包含ABCD四个要素,A是Audience。即学习的主体,在目标表述的语句中学生应是主语;B是Behavior,即行为,说明学生应能做什么;c是Conditiom,即条件,说明B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D是Degree。即程度,表明B的标准。这四个要素,构成了教学目标表述中的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以体现学习者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的行为上的变化。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设计时。要完全按照这四个方面来表述教学目标是较为困难的,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因为在能力上、认识上、情感上等方面的程度标准是很难详细界定的。但一般地讲,目标的表述中主体必须明确,在一定条件下的行为及内容是要具体表示出来的。例如:上面引用的“元件制作”一课的三维目标,就可以表述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播放、制作元件动画c),(学生A)(初步D)(了解元件的含义。掌握插入图片、影片、按钮元件的方法,并能创设出简单而实用的元件B)。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c)。(学生A)(学会探究制作三种元件动画的方法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A)(通过元件的制作c)。(激发出探究、表现、创作生活中Flash动画的兴趣与情感B)。
在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中。要将重点放在行为这个要素上,因此,教师能够掌握和运用各类行为动词,对编订目标很重要的,常用的行为动词如:
知识技能:(认识、了解、理解、学会、掌握、能够、操作等)
过程与方法:(体验……过程、学会……方法、培养……思维方法等)
情感价值观:(形成、养成、确立、树立、构建、增强、提升、保持等)
教学目标更准确的行为动词,可依据一些教学理论的书籍,也可以研读《指导纲要》及参考书中的“教学实施与建议”等等。
在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框架下。依据一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教师要认真地学习和思考,编写出适用于学生的教学目标,才能够更好地处理、整合教材,选择、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安排教学活动,进而形成详细的教案。使得在课堂教学的实际中与学生一起完成教学的任务;也只有科学准确地设计教学目标。才能够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选择理想的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合理高效地组织教学,并在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中,更加明确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使教学目标内化成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才更有利于对学习者的达成及其教学目标程度的检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