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析化学Z》第4次作业

(2015-12-31 13:10:25)
标签:

教育

校园

分类: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下列各种类型的电子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1分]

2. 纸色谱法常用的展开剂有正丁醇-醋酸-水(4:1:5),对该展开剂正确的操作是: [1分]

3. 光度法中常用空白溶液,其作用错误的是: [1分]

4. 将黄铁矿石(FeS2)分解后,其中的硫沉淀为BaSO4,若称量BaSO4的量计算黄铁矿石中的铁含量,则换算因子为: [1分]

5. 关于“色谱用硅胶”叙述正确的是: [1分]

6. 关于准确度与精密度错误的是: [1分]

7. 绝对偏差是指: [1分]

8. 应用GC对样品进行分析时,在线性范围内与含量成正比的是: [1分]

9. 薄层色谱的结果观察错误的方法是: [1分]

10. 定量分析过程不包括以下步骤: [1分]

11. 以下试剂不能作为基准物质的是: [1分]

12. 下面哪个参数用来衡量分离效率 [1分]

13. 红外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检测器是: [1分]

14. 不能减免或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是: [1分]

15. 分子吸收何种外来辐射后,外层价电子产生跃迁? [1分]

16. Rf值: [1分]

17. 吸光度A与透光率T的关系正确的是 [1分]

18. 气相色谱进样器的温度需要控制,调节温度的原则是: [1分]

19. 容量因子k与保留值tR’或tR之间的关系式是 [1分]

20. 25.00×5.300×1.6144正确答案是: [1分]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A.电子跃迁能级差    B.电子跃迁几率    C.溶液浓度    D.光程长度    E.入射光强度   
1. 吸光物质紫外吸收光谱的摩尔吸收系数取决于: [1分]
2. 吸光物质紫外吸收光谱的峰位λmax取决于: [1分]

A.石油醚-乙酸乙酯    B.苯-丙酮    C.苯-乙醚—二乙胺    D.四氯化碳    E.正丁醇-水-冰醋酸   
3. 分离某两个混合酸,最可能的流动相系统是 [1分]
4. 分离某两个混合碱,最可能的流动相系统是 [1分]

A.高效液相色谱法    B.薄层色谱法    C.红外分光光度法    D.酸碱滴定法    E.重量法   
5. 样品可以在气态状态下测定的是: [1分]
6. 应用指示剂指示实验结束的方法是: [1分]

A.柱色谱    B.键合相色谱    C.正相色谱    D.反相色谱    E.离子交换色谱   
7. 液相色谱中,固定相置于色谱柱中进行分离的色谱方法称为: [1分]
8. 液相色谱中,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的色谱方法称为: [1分]

A.NH4OH    B.HCl    C.NaOH    D.HAc    E.HF   
9. 当以上溶液浓度均为C mol/L时,pH值最小的是: [1分]
10. 当以上溶液浓度均为C mol/L时,pH值最大的是: [1分]

A.亲和色谱法    B.吸附色谱法    C.分配色谱法    D.离子交换色谱法    E.凝胶色谱法   
11. 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固定相,以水的电解质溶液为流动相的色谱属于: [1分]
12. 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以液体溶剂为流动相的色谱法属于: [1分]

A.H3O+    B.H2O    C.OH-    D.NH3    E.NH4+   
13. NH3 + H2O = NH4+ + OH的反应物中为酸的是 [1分]
14. 按酸碱质子理论,H2O的共轭碱是: [1分]

A.结晶形状差异    B.极性差异    C.分子大小差异    D.离子强度差异    E.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异   
15. 空间排阻色谱根据物质的哪种差异达到分离目的: [1分]
16. 吸附色谱根据物质的哪种差异达到分离目的: [1分]

A.无线性关系    B.mi—As曲线    C.ms—As 曲线    D.mi-Ai/As曲线    E.mi/ms—Ai/As曲线   
17. 使用外标标准曲线法时,使用的定量关系曲线为: [1分]
18. 使用内标标准曲线法时,使用的定量关系曲线是: [1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