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华”——看山西国宝(上)

标签:
清华艺术博物馆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化精华特展 |
分类: 展览 |

文德幽明

瑞节信玉
龙山时代 玉牙璧,古称璇玑,有的说是古人观察天象的用具,也有的说是“玉纺轮”,也有的说是一种图腾,还有的认为就是配饰,至今未有定论。
龙山时代 玉神面(玉兽面),百度百科对玉神面和玉兽面的解释用图都是用的这件文物,无所适从了。
龙山时代
龙山时代 玉钺,钺发端于斧,古代玉钺用于仪仗,常作为权力的象征。
西周 人首神兽纹玉戈,此戈非常精美,纹饰题材诡异,雕琢技艺高超。墓主人为晋穆侯次夫人。
春秋晚期 龙形佩,出于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玉质润泽,龙蜷曲弓伏,回首卷尾,全身遍布隐起谷纹,是春秋晚期龙纹的典型式样。
道生器成
商晚期
商晚期 兽面纹龙首提梁卣。卣yu,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有盖和提梁。此件缺盖。
西周
西周 鸟盖人足铜盉。盉hé,古代酒器,用青铜制成,多为圆口,腹部较大,三足或四足,用以温酒或调和酒水的浓淡。盛行于商代后期和西周初期。此盉造型别致,出土于晋献侯夫人之墓。
西周 凤鸟纹尊。尊,今作樽,是商周时代中国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足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除此还有另外一类形制特殊的盛酒器—彝。彝通常呈鸟兽状,有羊、虎、象、豕、牛、马、鸟、雁、凤等形象。宋代以后将彝归为尊,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有肩大口尊、觚形尊、鸟兽尊。
西周 猪尊。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的夫人墓中。器作猪形,猪嘴凸出,嘴角獠牙外露,背部有圆形开口并附盖。
春秋 鸟尊。另外,位居山西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之首的西周晋侯鸟尊,由于限展两周未能谋面,遗憾!
春秋 晋公盘。“晋公盘”口径40厘米,重约7000克,浅腹平地。盘中央有水鸟、乌龟、青蛙、鱼等动物。盘内壁上共有七处铭文,每处三行,共有183字,颇为珍贵。通过铭文记载得知此盘是晋文公送给大女儿孟姬的嫁妆。晋公盘曾被偷盗流失,转手到多个城市,最后流落海外。2019年1月26日,山西省公安厅发布消息,通过不断的侦查和追缉,终于将流失在海外的“晋公盘”成功追回。晋公盘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春秋 青铜壶与青铜鉴。鉴,盛水器。用途一,一是盛水以为镜子之用;用途二,盛冰,古代的冰箱;用途三,沐浴洗澡用。鉴初为陶质,也就是陶盆,春秋中期出现青铜鉴。壶与鉴合为一体我揣测是不是冰水用的。
春秋 刖人守囿青铜挽车(左上角)。是春秋时期一件非常精美的金属器具,据说是个化妆盒,为山西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它的造型采用的是厢式的六轮车。车厢顶有盖可启,蹲猴形盖钮,四角各立一只可转动的鸟。前有带活动插销的车门,门旁立一刖人(砍掉左脚的犯人)。两侧小轮被伏虎抱于腹中,构思奇巧。
战国
万流归一
西汉 雁鱼铜灯。鸿雁伫立,回首衔鱼,雁颈与灯体以子母口相接,鱼身与雁颈、腹腔中空相通。灯火点燃时,烟雾通过鱼腹和雁颈导入雁腹,可防止油烟污染空气。这个环保设计,足见古人的智慧。雁鱼铜灯是山西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西汉 鎏金胡傅铜温酒樽。一种盛酒器,主要用于温酒或保持酒香。
北齐 青釉胡人舞狮纹扁壶。这是一件带西域风格的驯狮表演纹饰的瓷扁壶,是南北朝时期盛行胡人舞狮的反映。舞狮是中国与西域之间文化交流的产物。
金
明 蓝釉三彩十八学士登瀛洲珐华罐。珐华器是明代中期以后,在晋南一带盛行的具有特殊装饰效果与独特民族风格的日用器皿,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