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音乐人的艺名叫刀郎,恐怕很多人都知道。他那带着沧桑感的歌声,有如身临戈壁荒漠一般。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刀郎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歌手名字,更是一个地域文化和族群的代表。目前在新疆的麦盖提、巴楚、阿瓦提等地还有许多人自称刀郎人。
关于刀郎最早的记载,是在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当时记载为“多兰”或者“朵兰”。刀郎(dolan)的发音与蒙古语的音变很类似,于是有人认为,刀郎是蒙古察合台汗国的一个分支。也有人认为刀郎就是匈奴人的后裔,被称之为“原野匈奴人”。刀郎就是原野匈奴人一词的演变而来。但也有人否认了上述的推测,认为刀郎人是唐朝时期回鹘人的后裔。他们保留着与维吾尔人不同的风俗习惯。无论怎样讲,刀郎人经过不断的与维吾尔人融合,已经成为了维吾尔人的一个分支部落。
刀郎人勇敢彪悍、善于骑射,勤劳朴实。在葛尔丹叛乱中,刀郎人首领艾合坦木率领部下与葛尔丹血战,最终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即使多人被砍头,刀郎人也绝不愿投降。
刀郎人喜欢音乐和舞蹈,他们对此的痴迷程度让外人难以理解。刀郎麦西来甫是刀郎人民的传统民族艺术。“麦西来甫”在维语中是聚会的意思。连起来就是刀郎地区人们聚会时的演出。演出时载歌载舞,欢快动人。全过程表现了狩猎时的情形和凯旋时的喜悦。
麦盖提是刀郎人的故乡。来到这里游览刀郎乡里景区,想以此深入了解刀郎的文化和艺术。令人遗憾的是景区几乎处于半关闭状态,因而更无从欣赏刀郎人的歌舞了。只得悻悻离开。

在去麦盖提的途中经过一个人民公社时期遗留下的叶尔羌河上的分水闸

新的分水闸

刀郎乡里木卡姆演艺厅,如今已是大门紧闭

院内几无游人,除了我们就是这几尊雕塑



这里也是无人问津了


高大的核桃树


烤馕雕塑


核桃树下
离开麦盖提我们驶入三莎高速前往巴楚。没有想到的事,西边黄沙骤起,扑天盖地而来。这不是沙尘暴吗?顿时黄沙弥漫,能见度骤降,只好打着双闪前行。这是我从未见过的场面,又多了一个经历。好在我们到达巴楚时已是风清气爽了。

沙尘已起,拐进高速













到巴楚沙尘已停


进入巴楚县城
巴楚也是刀郎人的聚集地。晚上我们前往夜市泰和热斯塔美食广场晚餐。品尝了刀郎美食——烤鱼,还有烤羊肉串、新疆手抓饭。享受的不单是美食,还有异域风情。



可爱的姊妹仨。妹妹是双胞胎,留着短发,姐姐不说我们以为是小男孩儿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