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完茨坪毛泽东旧居后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位于茨坪红军南路,依山傍水,面临挹翠湖,与茨坪革命旧址群隔湖相望。占地面积近2公顷,主体建筑为四层框架结构,展厅位于三、四层。
博物馆大门前的卧碑上镌刻着1962年朱德总司令手书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馆名。沿着由赤色岩石铺成的台阶拾级而上,通向绿树苍翠的井冈山脉,大台阶贯穿建筑内外,隐喻井冈山为根据地创建中国的“革命之路”。“革命之路”作为建筑主轴,自下而上,统领全局。参观者由城市道路进入礼仪广场,“革命之路”作为礼仪广场的空间延伸,引导着参观者到达博物馆的入口——“革命之门”。

全部展厅基本陈列共分为六个部分:
序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采用实景、绘画、雕塑及多媒体灯光相结合的手段让观众领略井冈山的风光,用浮雕、油灯雕塑、可移动的2块LED屏播放历史资料让观众感受红色历史。






第一部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主要介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背景。分三个专题(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与破裂;城市武装暴动的失败;“上山思想”的形成)。








第二部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主要介绍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一路转战井冈山,开始将全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程。分四个专题(湘东赣西秋收起义;引兵井冈山;改编袁王部队;开辟红色区域)。






文家市会议旧址


三湾村钟家祠——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团部旧址






1929年9月1日陈毅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

宛希先(左)谭震林(右)



第三部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主要介绍朱毛两军会师后井冈山斗争的情况。分七个专题(朱毛会师井冈山;打破第一、二次“会剿”;实行土地革命;建设红色政权;粉碎经济封锁;注重党的建设;“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朱毛红军井冈山会师之龙江书院




龙源口大桥,红军在此打了个打胜仗

马义夫(? -1928)红四军三十一团班长。1928年6月23日,在新七溪岭战斗中,毅然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眼,为部队铺平了前进的道路。他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位用身体堵住敌人枪眼而牺牲的烈士。

王尔琢烈士,红军高级将领,1928年8月25日,在江西崇义思顺墟追击叛徒时,英勇牺牲,年仅25岁。

黄洋界哨口工事










茅坪谢氏慎公祠——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陈正人(左上);龙超清,1931年牺牲(右上);王怀,1932年牺牲(左下);谭思聪,1932年牺牲(右下)

茅坪八角楼

第四部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新局面。主要介绍红四、五军会师后边界的斗争情况。分四个专题(迎接红五军;反击第三次“会剿”;重返井冈山;进军赣南闽西)。






胡士俭,1929年牺牲(左);寻淮洲,1934年牺牲(中);彭睽,1929年牺牲





第五部分:走向全国胜利。主要介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全国各革命根据地的联系。分两个专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井冈山斗争中的将帅和烈士像



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匆匆一览,最后一部分没有看完就闭馆了。通过博物馆的系统介绍,再结合对井冈山革命旧址的参观,使我们对井冈山斗争的这段历史有了更为清晰地了解和认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