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2021-01-22 16:53:26)
标签:

陕北行·

人文初祖·

黄帝陵

分类: 旅行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九月六日中午我们来到黄帝陵拜谒先祖。这是第二次来了。

    黄帝陵古称“桥陵”,自古以来为中华儿女祭祖的圣地,号称“天下第一陵”。

    黄帝陵景区,由轩辕庙和黄帝陵园两部分组成。轩辕庙在桥山山麓,而黄帝陵则在桥山之巅。

    进入轩辕庙景区依次是:黄帝陵标识碑—轩辕广场—印池—轩辕桥—桥北广场—龙尾道—山门—黄帝手植柏—诚心亭—碑亭—港、澳、台祭文碑—汉武挂甲柏—人文初祖大殿—轩辕黄帝浮雕像—碑廊—祭祀广场—龙魂大钟—龙威大鼓—轩辕殿—轩辕黄帝像。

    1992年至2004年,国家围绕着轩辕庙分两期工程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如今看到的庙前区入口广场、“印池”(湖面)、“轩辕桥”、“龙尾道”(大台阶)、“轩辕庙山门”和“望柱与阙门”、“祭祀广场”、“祭祀大殿”等都是这个时期新建的,规模宏大器宇轩昂,从总体上营造和提升了陵区“雄伟、肃穆、庄严、古朴”的气氛和“圣地感”。体现了黄帝陵历史的延续和发展,可以说是一组跨越历史的伟大建筑。其中祭祀广场和祭祀大殿(又称轩辕大殿)已成为黄帝陵的标志性建筑。每年国家公祭轩辕皇帝就是在这里进行。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轩辕广场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印池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轩辕桥和龙尾道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轩辕庙山门


    轩辕庙也称黄帝庙,坐北朝南,最早建于汉代,主要建筑有庙门、诚心亭、碑亭和人文初祖殿。院内有古柏16颗,最珍贵者当属“黄帝手植柏”与“汉武挂甲柏”。黄帝手植柏相传是轩辕黄帝亲手所植,距今5000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汉武挂甲柏,据说是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北征朔方返回长安的路上,祭黄帝陵时在此树干上钉钉挂盔甲,故称“挂甲柏”。轩辕庙的东侧碑廊内,珍藏历代帝王御制祭文碑57通,现又新增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碑亭是重要石碑陈放亭,亭内现存石碑四通。西侧二通,前边一通是193745日国共两党共祭黄陵时,毛泽东亲笔题写的“祭黄帝陵文”手迹。后面一通是1988年邓小平为黄帝陵的题词碑“炎黄子孙”四个大字。时间是。东侧二通,前边一通是孙中山先生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所作“黄帝赞”词一首:“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后边一通是蒋介石于1942年冬为桥陵改称黄帝陵题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此碑原立于黄帝陵墓之前,解放后被郭沫若题字碑代替,现存石碑为重刻碑。

    轩辕庙的大殿重建于明朝,是庙区的主体建筑,坐落在庙院中心。正殿门楣上悬挂有原国民党爱国将领程潜于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夏祭陵时所题“人文初祖”大匾。殿内神龛内为墨玉刻制的黄帝浮雕像。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黄帝手植柏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孙中山所作“黄帝赞”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毛泽东题写的“祭黄帝陵文”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皇帝脚印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汉武帝挂甲柏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轩辕庙大殿——人文初祖殿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大殿内供奉的黄帝浮雕像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轩辕大殿坐落在祭祀广场北端,是目前全国最雄伟、壮观的花岗岩建筑,是祭祀活动陈放祭器、礼器、祭品的场所。大殿中央是黄帝的巨型石刻浮雕像,与人文初祖殿的黄帝浮雕像造型一样。这尊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黄帝浮雕像,是以东汉恒帝建和元年(147年)建于山东济宁嘉祥的武梁祠黄帝石像为蓝本放大刻制成。黄帝雕像的背面镌刻着《史记·五帝本纪》节选,记载了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对轩辕黄帝的生平简介。整个大殿由36根石柱围合成40X40米的方形空间,每面9根石柱,有迎纳四海九州的炎黄子孙前来谒拜黄帝之意。殿内地面采用青、红、白、黑、黄五色花岗石铺砌,代表五方、五位、五行、五色,隐喻黄帝光耀华夏社稷。大殿屋顶中央有直径14米的圆形天光,取古人“天圆地方”的理念,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殿顶上的圆形天光照射进轩辕殿,会在大殿的左上角形成一个巨大的圆形光圈,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向大殿中央移动,在正午时分,巨大的光圈正好萦绕在大殿中央的黄帝像上。让人感受天、地、人三位合一,祭祀黄帝与中国传统的祭天、祭地、祭日月相结合,蕴含着黄帝的功绩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祭祀广场前的阙门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祭祀广场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广场两侧排列的铜鼎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龙魂大钟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轩辕大殿(祭祀大殿)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大殿内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黄帝像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节录文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大殿背后


    出黄帝庙景区乘景区交通车前往桥山上的黄帝陵景区。下车缓步向上走,依次是:中华世纪柏—泰山五彩石—陵道—龙角柏—天鼋神慧—下马碑—文保碑—陵园—汉武仙台—棂星门—祭亭—黄帝陵冢—龙驭阁。黄帝陵冢是黄帝陵的核心。陵冢前的祭亭内立有郭沫若书写的“黄帝陵”三字的墓碑。黄帝陵冢位于桥山山顶正中,陵冢为土冢,扁圆状,土冢下部筑方形墓台。方台与圆冢相结合,上圆下方,具有“天圆地方”、“天地相合”的象征意义。墓冢前立有上书“桥山龙驭”四字的石碑,意为黄帝驭龙升天之处,落款为“大明嘉靖丙申(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月九日滇南唐琦书”。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中华世纪柏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神道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天鼋神慧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汉武仙台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棂星门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祭亭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黄帝陵冢


陕北行(二十二)——人文初祖——黄帝陵
陵冢前桥山龙驭碑


    黄帝陵气势磅礴庄严肃穆。拜谒先祖是我们此行重要的行程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