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之旅(四)——阿斯旺大坝

标签:
埃及·阿斯旺大坝 |
分类: 旅行 |


EMBRAER 170飞机
阿斯旺大坝是世界七大水坝之一。弧形水坝全长3830米,高111米,坝底宽980米,顶部宽40米,大坝看起来就象是一条宽阔的公路横亘在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之上。大坝的阻隔使河水向上回流,形成面积达5120平方公里、蓄水量达1640亿立方米的人工湖,这个湖被命名为纳赛尔湖。
在这个大坝之前,尼罗河上早已建过大坝。旧坝是英国人在1898年兴建的,于1902年完工。坝长1900米,高54米,属于中型重力坝。由于原设计的不足,旧坝于1907—1912年和1929—1933年两次加高,但在1946年时洪水却几乎漫坝,使得人们决定在旧坝上游6.4公里处建造新坝,而非再次加高旧坝。纳赛尔推翻法鲁克王朝后,在1952年开始了新坝的设计,起初美国答应就此贷款2.7亿美元,但由于各种政治原因,美国取消了这项资助。
1960年阿斯旺大坝在前苏联援助下动工兴建,1971年建成,历时10年多,耗资约10亿美元。大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使用建筑材料4300万立方米,所用石材相当于胡夫金字塔的17倍。阿斯旺大坝是一项集灌溉、航运、发电、防洪、旅游、水产等多种效益的综合水利工程。阿斯旺大坝改变了尼罗河泛滥性灌溉,成为可调节的人工灌溉,从此埃及结束了几千年依赖尼罗河自然泛滥进行耕种的历史。
在阿斯旺库区有着不少的古埃及文物,特别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阿布辛贝神庙。由于这些古迹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瑰宝,埃及政府极为重视,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国家的赞助,对这些古迹进行了整体迁移保护。
在阿斯旺大坝完成后,大坝对尼罗河水量的调配作用为下游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毕竟河水不再泛滥,也为农业提供了稳定的用水,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可是它也造成了生态问题,原先富有营养的泥沙沿着尼罗河冲进地中海,养活了在尼罗河入海处产卵的沙丁鱼,如今沙丁鱼已经绝迹了;由于没有了一年一度的泛滥,下游就缺少了河水冲来的肥沃泥土,并且在尼罗河出海口导致海水倒灌,盐碱化日益严重,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由此引起了渔业和农业萎缩等问题。凡事一利一弊。我们的导游是个埃及人,他对阿斯旺大坝就颇有微词,认为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他所说的也不无道理。联想到我们的三峡大坝,立项前论证时,反对者提出的问题,现在已开始逐步显现,同时也并未达到主张者初期的设想结果。真是让人亦喜亦忧。可以说大自然是得罪不得的。



大坝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