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城堡山下来进入皇家英里大道。
皇家英里大道(Royal Mile)是爱丁堡最主要的道路之一,贯穿爱丁堡老城区中心。最西端为爱丁堡城堡,最东端为荷里路德宫,长度正好一英里,因此得名。由于大道两端都是苏格兰以往重要的皇家居所,使得这条大街成为中世纪爱丁堡的重要道路。
皇家英里大道分为四段。城堡前的一小段坡路称为城堡山(Castlehill);接下来的一小段称为劳恩市场(Lawnmarket);过了乔治四世桥街的交叉路口开始称为高街(High Street);最后,经过圣玛丽街路口后的一段叫做修士门(Canongate),周围多是中世纪的建筑,路的尽头就是荷里路德宫了。此行我们走过了前三段。

从城堡山段东望皇家英里大道

皇家英里大道有许多卖苏格兰格子羊毛围巾的

西望皇家英里大道

大街上文明行乞的

咖啡屋
我们首先经过苏格兰威士忌体验中心,这里是美酒爱好者了解苏格兰威士忌历史的好去处。参观这里需要预约,由于导游事先没有预约到,所以这个项目就放弃了。
苏格兰威士忌体验中心斜对面是相机暗箱与幻想世界(Camera Obscura& World of
Illusions),这是一个展示奇妙的视觉错觉的地方。

苏格兰威士忌体验中心

相机暗箱与幻想世界(Camera Obscura& World of
Illusions)

位于庄士敦街口(Johnston Street)的教堂式建筑是爱丁堡艺术中心(The Hub)。艺术中心在1845年建成时原本叫做维多利亚大厅。1995年彻底改造,成为爱丁堡艺术协会总部的所在地。

爱丁堡艺术中心
再向前走我们离开皇家英里大道,向南拐进乔治四世大桥街。这条街虽以“桥”相称,实为高架路。从右手栏杆可以看到下面一条路的景色。
乔治四世大桥街向北顶到头有一座漂亮的绿色穹顶的建筑,这是英国四大银行之一劳埃德银行。
沿乔治四世大桥街西侧向南走,马路对面一座教堂是奥古斯丁联合教会。

从乔治四世大桥街高架路上看下面的街道

劳埃德银行

奥古斯丁联合教会
再向南走,位于乔治四世大桥街西侧的大象咖啡馆(The Elephant House)是哈迷们心中的朝圣地——《哈利波特》的诞生地。当年罗琳就是在这里通宵写作,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幻世界。当时生活窘困的她为了节省家里的取暖费,每天都会到这个咖啡馆来点上一杯咖啡后在这个温暖安静的环境下写作。1996年《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就是在这里写作完成的。如今,《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已被翻译成七十多种语言,在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累计销量达四亿多册,位列史上非宗教、市场销售类图书首位。而大象咖啡馆也因此声名大噪,慕名而来的拜访者络绎不绝。咖啡馆外表看起来非常普通,不过红色的门脸还是挺引人注意的。


大象咖啡馆(The Elephant House)
在这条大街上还有一处引人关注的地方──忠犬波比的雕像。
网上关于忠犬波比的故事的版本较多,但小狗波比的主人去世后的情节较为一致,即主人去世后波比厮守在主人的墓前,春夏秋冬,忍饥挨饿,风雨无阻,14年如一日,直至它逝去。当地人为了纪念这只忠诚的小狗,特意为它建造了这个忠犬波比的铜像。
在铜像后面是一个名为格雷弗里亚尔斯·波比(Grayfriars Bobby)的酒吧,原本是当地一个非常普通的酒吧,当年波比的主人常光顾于此,酒吧的主人威廉·拉姆齐夫妇经常给波比喂食。波比的主人去世后,酒吧几经易主,但仍继续为波比提供食物。为了纪念波比,这个酒吧改为现名。后来,根据波比生平拍摄的电影陆续问世,1976年美国迪士尼电影公司,2005年英国皮卡迪利图片电影公司,分别以忠犬波比的故事为蓝本改编拍摄了故事片《忠犬波比传》。
忠犬波比的雕像
格雷弗里亚尔斯·波比(Grayfriars Bobby)的酒吧

乔治四世桥街南面的三叉街口的疯人院(Bedlam)
离开忠犬波比的铜像,我们穿行钱伯斯街(Chambers St.),前往北桥。在这条街上有一个重要的建筑,就是苏格兰国立博物馆。此行除了大英博物馆,再没有时间参观博物馆了。博物馆正门两侧各有一座青铜雕塑。一座是苏格兰著名的建筑师、风景园林师威廉·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 1723~1796)爵士。另一座在谷歌地图上标注是威廉·亨利雕像。英国人叫这个名字的多了,没有查到具体是谁。

钱伯斯街街口

街边的一个类似邮筒的装置,不知是不是法院设的检举箱

苏格兰国立博物馆

苏格兰国立博物馆

钱伯斯雕像(因光线拍了个背影)

威廉·亨利雕像(拿不准)
走出钱伯斯街东口就是北桥街(South
Bridge),向北走不远就是北桥了。
北桥修建于1894-1897年,将南边的皇家英里大道和北边的王子大街连接起来。北桥横跨在威弗利火车站上,桥下就是威弗利火车站站台上的玻璃棚顶。桥正中央有苏格兰英雄的雕像。桥北端是著名的地标建筑巴尔莫勒尔酒店。

北桥街街景

北桥街街景

北桥街街景

北桥

北桥中间的雕像

北桥北桥头上的巴尔莫勒尔酒店

桥下的威弗利火车站站台上的玻璃棚顶
站在桥上往东看是卡尔顿山,从这里看卡尔顿山上的建筑比在城堡上看更清楚。山上有不少历史悠久的纪念碑和建筑物。
那座仅有一排巨大的立柱支撑着横梁的是国家纪念堂,是为纪念拿破仑战争中阵亡的将士而建。由查尔斯•罗伯特•科克雷尔和他的合作者威廉•亨利•普莱费尔设计,以雅典帕特农神庙为蓝本。国家纪念堂于1826年开工,1829年由于缺乏资金被迫停建,所以到现在还是个半拉子工程。
造型酷似老式单桶望远镜的建筑是纳尔逊纪念塔。建于1807年到1815年,是为了纪念在1805年特拉法尔加战役中击败法国和西班牙舰队的海军中将霍雷肖•纳尔逊(Horatio Nelson
)。霍雷肖·纳尔逊是位英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海军将领,军事天才,1805年,率领皇家舰队和约瑟夫·维尔纳夫率领的法西联合舰队在特拉法尔加角附近展开大战,当时的英国舰队实力并不占优势(主力舰之比27:33),却在纳尔逊的超凡指挥下,一举击败法西联合舰队,重创了拿破仑,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权。纳尔逊也在这次海战中为国捐躯。当时,舰队的官兵痛伤将军的去世,都在帽子的后面缝上两根黑带以示哀悼,这就是现代海军军帽后面两根黑飘带的来历。1853年又在纳尔逊纪念塔塔顶增加了一个报时球,平时每天下午1点爱丁堡城堡鸣炮时,纳尔逊纪念塔塔尖的小圆球就会降下,以此报时。
那个圆形的亭子式建筑名杜格尔德·斯图尔特纪念亭,是爱丁堡的“明星”建筑。是为纪念出生在爱丁堡的哲学家杜格尔德·斯图尔特(Dugald Stewart 1753-1823)而修建的。杜格尔德·斯图尔特是爱丁堡大学教授,从1786年直到去世一直在大学里讲授道德哲学。这座纪念亭建于1831年,出自建筑师威廉·亨利·普莱费尔(William Henry Playfair)的设计。
卡尔顿山上还有一座醒目的圆顶建筑,是爱丁堡市立天文台。
灰黑色砂岩砌筑的方尖碑是政治烈士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18世纪末,五位因提倡国会改革而被捕入狱的苏格兰人。他们被指控煽动叛乱的罪名,于1794年流放到澳大利亚,15年后才允许回国。1844年,人民之友协会竖立了这个纪念碑。

卡尔顿山的杜格尔德·斯图尔特纪念亭(左一),爱丁堡市立天文台(左二),政治烈士纪念碑(方尖碑)

卡尔顿山上的国家纪念堂(左,大部分被树所掩盖),纳尔逊纪念塔
离开北桥,我们回到皇家英里大道,往西走去城堡山的集合地点。因为时间不多了,只有边走边看不能长时间驻足,更不能进去参观了。
从北桥大街拐进皇家英里大道是高街(High Street)这一段,这里是皇家英里大道的核心地段。

高街街角
走进不远是爱丁堡国会广场,在18世纪以前一直是爱丁堡的中心,爱丁堡旧城的建筑精华尽在这里。在广场附近,平时有很多精彩的街头表演和行为艺术。我们也看到有的已经把箱子打开准备表演,没有时间等候了。

表演前准备

玩儿悬浮的行乞者
国会广场大部分面积被宏伟的圣吉尔斯大教堂占据了。圣吉尔斯大教堂(St. Giles' Cathedral)矗立在皇家英里大道南侧的中心位置,十分引人瞩目。教堂是献给爱丁堡的守护神圣吉尔斯的,所以叫圣吉尔斯大教堂。这座教堂历史悠久,始建于12世纪初,曾遭受大火烧毁,并于14世纪重建。教堂塔顶为1495年所建,其造型如苏格兰王冠,很是别致,从爱丁堡城堡上就能看到。圣吉尔斯大教堂号称是苏格兰的西敏寺,在教堂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现在的教堂造型是经过1829年和1872年至1883年两次改造修复而形成的,原来的建筑格局比较凌乱。教堂前有沃尔特·弗兰西斯·孟塔古·道格拉斯·斯科特(Walter Francis Montagu Douglas
Scott)青铜雕像,这位的生平事迹没有查到。
同样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去,据说里面也是华丽至极,挑高的穹顶、精致的彩绘玻璃,还有大气的祭坛与管风琴。遗憾这一切都没看到。

圣吉尔斯大教堂

沃尔特·弗兰西斯·孟塔古·道格拉斯·斯科特(Walter Francis Montagu Douglas
Scott)青铜雕像
大教堂前的广东侧竖立着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塑像。他著有《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两部赫赫有名的作品,被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亚当·斯密雕像
东侧紧邻大教堂的是十字座(Mercat Cross),1365年之前柱子顶端是十字架,后被苏格兰独角兽雕塑取代。这里是宣读皇家法令和公布苏格兰选举结果的地方。

圣十字座

独角兽雕塑
斜对面的建筑是老市政厅(Old Tolbooth),建于14世纪。院内的雕塑是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和他的爱马比塞弗勒斯(Alexander and Bucephalus Statue)

老市政厅

亚历山大大帝和他的爱马比塞弗勒斯雕像
位于苏格兰高级法院大楼前的雕像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人物,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年-1776年)。休谟右脚的大脚趾露出,传闻抚摸他的脚趾被看成是会带来好运气,结果右脚趾被摸得发亮。

大卫·休谟雕像

回望
我们用了一个半多小时的时间围绕着皇家英里大道走了三条街,欣赏了爱丁堡众多的著名建筑与雕像,也算是不虚爱丁堡之行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