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2018-07-01 21:07:04)
标签:

陕南川北行·

渠县·汉阙

分类: 旅行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结束了阆中古城的游览,我们开始返程。考虑到不走回头路,我们选择绕行渠县,走包茂高速。特意去趟渠县的目的是想看看汉阙。

  汉代石阙,简称汉阙,是汉代的一种纪念性建筑。汉阙有石质“汉书”之称,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汉代石阙,是我国现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堪称国宝级文物。古代西方建筑以石材为主,所以存世较多,而中国建筑以土木为主,因此存世寥寥。西方建筑遗存可上溯至古罗马古希腊,或更久远。而中国的土木建筑可看到的最早到唐代已属难得。看看存世不多的汉阙也是一件幸事。

  汉阙是汉代成对地建在城门或建筑群大门外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物。因左右分列,中间形成缺口,故称阙(古代“阙”、“缺”通用)。它的雏型是古代墙门两侧的望楼(观敌瞭哨之用),在人们能够建造大型门屋后,便演变成门外侧的威仪性建筑,防御功能逐渐退出。

  文献记载西周时已有阙,主要为宫阙和城阙。阙门除了表示威仪外,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引伸出了其它意涵,主要是区别等级、尊卑等功用。由此阙在历史的发展中变得更为广泛,宅第阙、坞壁阙、祠庙阙、陵阙、墓阙随之出现,用以彰显身份。完整的用阙制度在西汉形成。在汉代,要官至“二千石”以上者,墓前才有资格立阙。隋唐以后各种阙渐次退出历史舞台。

  现存最早的遗物是汉代的,是了解汉代建筑的珍贵资料。汉阙根据材料不同分为石阙和砖阙,据说曾经有夯土造阙,现存难辨了。汉阙由阙基、阙身、枋子层、介石、斗拱层、屋顶6个部分组成,是一座完整的石质仿木结构建筑。

  现存汉阙中,河南登封县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山东济宁市嘉祥武氏阙,四川渠县冯焕阙、沈府君阙,四川绵阳市平阳府君阙,四川雅安县高颐阙,重庆忠县乌杨阙、丁房阙,无铭阙,是其佼佼者。

  全国仅存29处汉阙中,渠县就有六处七尊之多,占全国汉阙的四分之一,因此渠县被命名为“中国汉阙之乡”。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曾赋诗:“汉阙之乡不误传,亭亭兀立望中看;建史编年书前列,古建排行第一班”。

  最著名的冯焕阙和沈府君阙早在1961年就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蒲家湾汉阙、王家坪汉阙、赵家村东、西汉阙与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冯焕阙、沈府君阙合并,合称“渠县汉阙”。渠县6处汉阙皆为墓阙,形制基本相同。

  由于这六处汉阙分散在不同的村落,所以事先做了功课,准备耐心的一个一个的寻找。但让我们惊喜的是渠县对于汉阙比较重视,一路路标明确,平坦的道路把这几处汉阙串联了起来,一是好找,二是没有走冤枉路,大大出乎了我们的预料。应为渠县政府点个赞。

  我们从蒲家湾无铭阙开始,一路上先后找到了沈府君阙(双阙)、王家坪无铭阙,途经中国汉阙博物馆,再找到冯焕阙和赵家村西、东两个无铭阙。我们手抚汉阙,触摸历史,感受着汉代的气息。

  蒲家湾无铭阙位于汉碑乡团林村的小道旁。建造年代为东汉。现仅存东阙,西阙及子阙已毁。阙身与其他汉阙不同,系由两石上下相接而成。阙身正面平素无铭文,在上半部浮雕朱雀,枋子间浮雕辐首。西侧壁雕青龙衔壁。楼部雕刻了枋子、斗拱等仿木建筑构件。顶部为单檐、庑殿式。斗拱层正面雕仙人骑鹿、玉兔捣药、双禾图、独轮车。汉阙上的独轮车,引起我国著名机械工程专家刘仙洲的注意,将这种独轮车的发明期推及到西汉晚年,认为是一大发现。该阙虽列为全国重点,但还未建保护围墙,可近距离观看。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蒲家湾无铭阙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正面上部的浮雕朱雀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枋子间浮雕辐首,拱眼壁上的浮雕仙人骑鹿、玉兔捣药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西侧面浮雕青龙衔壁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拱眼壁上的浮雕独轮车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沈府君阙位于土溪镇汉亭村燕家场,与蒲家湾无铭阙相距只有500米。沈府君阙是汉阙中唯一的双阙幸存者。约建于东汉延光年间(122-125年),其子阙已经毁废。但沈府君阙外有围墙,上有铁棚遮盖,铁栅门紧锁,无法入内。幸亏是铁栅门,不然连看都看不到了。由于无法近观,所以细节无从谈起。只得上网查了。据网上资料介绍:两阙东西相距21.62米,阙高4.84米。西阙铭文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石阙铭文上端镌朱雀,下端镌饕餮。东阙内侧浮一青龙,西阙内侧浮雕一白虎,均口衔玉璧绶带。两阙楼四角雕力士,四面为汉代社会生产、生活情景及动植物的浮雕。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沈府君阙的围墙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沈府君阙-西阙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沈府君阙-东阙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王家坪无铭阙位于青神乡平六村王家坪,与沈府君阙相距约2公里。建造年代可能晚至西晋,所以严格地说不属于汉阙。王家坪无铭阙现仅存东阙。有矮墙围护,但铁栅门虚掩,可入内近观。阙身正面素平无铭文,唯上半部浮雕朱雀,下端浮雕已残损,辨认不清。枋子层四角为力士,也已残损。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王家坪无铭阙围墙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王家坪无铭阙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离开王家坪无铭阙前往寻找冯焕阙的途中,经过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由于是周一,闭馆,没能进去参观。原来担心冯焕阙太有名气了,会不会收藏到博物馆里,后来证明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冯焕阙位于土溪镇赵家村,距沈府君阙约7公里。建有矮墙围护,铁栅栏未锁,所以可以进去近观。冯焕阙现仅存东阙的主阙部分。建于东汉建光元年(121年)。它的价值就在于有铭文,从中能够知道它的主人是谁,建于何时等等信息。阙身正面双竖行铭文为“故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冯使君神道”。铭文下有浅浮雕饕餮图形。石阙枋子层雕刻着纵横相交的枋子仿木结构,如今还棱角分明;介石层四面平直,上面布满清晰的浅浮雕方胜纹图案;斗拱层石块呈倒梯形,两侧为曲拱,拱眼壁上,正面青龙,背面玄武,刻划细腻,刀法娴熟,顶部仿双层檐,筒瓦,庑殿式。冯焕阙整体洗练,且有铭文,堪称汉阙中的珍品。

  既然有名有姓,冯焕何许人也,可查查他的身世。石阙的主人冯焕,字平侯,出生年月不详,死于121年,东汉巴西宕渠人。

  永元元年(89年),冯焕随幕府中护军、写《汉书》的著名史学家班固北伐北匈奴。冯焕一路上出谋划策,屡建功勋;后来,冯焕出任河南京令、豫州和幽州刺史等职。

  建光元年(121年)初,冯焕奉令率玄菟太守姚光、辽东太守蔡讽等,领兵征讨反叛的句骊王,大获全胜。

  朝中素来对冯焕有积怨的人,看到冯焕又立了新功,就想干掉他。他们伪作玺书谴责冯焕和姚光,又赐以欧刀(刑人之刀)命令辽东都尉庞奋立即行刑。庞奋斩杀了姚光,将冯焕扣押。冯焕想不通,想要自杀。儿子冯绲怀疑诏书有假,便阻止冯焕道:“大人在州里时,志向就是除去奸恶,实在没有别的原故(指冯焕被谴责之事)。这次一定是凶人进行讹诈,施展毒计。我想要把事情向朝廷反映,如果是真的,甘心服罪也不晚。” 冯焕听从了儿子的话,向皇帝上书陈述事情原委。汉安帝接报,派人核实后发现,果然是有人使坏,就立即诛杀庞奋抵罪。冯绲说的一席话,不仅让冯焕洗清了冤屈,还使自己名闻天下。冯焕冤屈得到申解,但他年老体弱,经不起折腾在狱中去世。汉安帝听闻冯焕死讯,就赐钱十万抚其亲属,封冯绲为郎中,为其父在故里宕渠县治立“故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冯君神道”阙。

  冯绲后来也成为东汉时期的名将,历仕顺、冲、质、桓四帝。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冯焕阙围墙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冯焕阙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冯焕阙铭文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保存相对完整的枋子层、介石、斗拱、阙顶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赵家村西无铭阙、东无铭阙与冯焕阙同在土溪镇赵家村,相互为邻。

  赵家村西无铭阙现仅存右阙,亦有矮墙围护。阙身正面素平,无铭文。唯其正面上雕刻朱雀,下刻玄武,两侧壁雕刻一白虎,虎尾卷住一蟾蜍。顶部之下四角为力士,枋子间、拱眼、阙顶四周雕有飞禽、走兽、人物等。阙顶已损毁。该阙可能为西晋时所建,阙无铭文,待考。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赵家村西无铭阙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阙顶部分

 

  赵家村东无铭阙,建造年代可能晚至西晋。现仅存东阙,有条石围墙保护,铁栅栏紧锁,不能近观。赵家村东无铭阙建造风格形制与西无铭阙相似。阙身正面素平无铭文,亦上端雕朱雀,下端浮雕损毁严重,模糊不清。阙顶部已损毁,拱眼间的飞禽、走兽、人物雕刻还依稀可见。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赵家村东无铭阙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阙顶部分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陕南川北行(十四)——汉阙之乡访汉阙
这里还保持着牛拉犁耕的农作方式,可能地块太小的缘故吧。

 

  顺利地看完六处七座汉阙,收获很大,不虚此行。至此结束游览行程,前往返程中的第一站——安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