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山在耶路撒冷老城东面,之间隔着汲沦溪谷。该山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山,在《圣经》及以后宗教文献中屡见记载。据《圣经·新约》记载,耶稣在死前一周是从这里进入的耶路撒冷。耶稣也是在橄榄山上的喀西马尼园被捕的。4世纪起橄榄山上相继落成多座基督教教堂和圣徒纪念堂。根据古犹太传说,弥赛亚时代将在此山开始。因此,数世纪以来,该山坡成为犹太人最神圣的墓地。站在橄榄山上远眺可以纵览耶路撒冷老城及圣殿山。

站在橄榄山上眺望耶路撒冷老城
5月11日我们在橄榄山上参观了与耶稣受难前夜经历有关的主哭耶京堂、万国教堂和喀西马尼园,以及锡安山上“最后的晚餐”的地方马可楼。
耶稣传道三年后,大约三十三岁那年,最后一次来到耶路撒冷过逾越节。据《圣经·新约》记载,耶稣“受难”前不久,骑驴进的耶路撒冷城。据称,当时群众手执棕枝前呼后拥,有人还将自己的外衣铺在耶稣要经过的地上,如同地毯一般。众人高呼“Hosanna”欢迎耶稣来到耶路撒冷。“Hosanna”出自《圣经》,译作“贺三纳”或“和撒那”,是赞美上帝之语。
为表示纪念,后来教会设立棕枝主日亦称“圣枝主日”和“主进圣城节”,是基督教节日之一。此日教堂多以棕枝为装饰,有时教徒也持棕枝绕堂一周。教会规定在复活节前一周的星期日举行。
根据《圣经·新约》记载,耶稣走向耶路撒冷的时候,震惊于第二圣殿的美丽,并预测其将来的毁灭和犹太人的离散,当众哀哭。
为纪念此事1953年在正对着耶路撒冷老城的橄榄山上建了一座主哭耶京堂(又译为主泣教堂),是一个罗马天主教教堂,由意大利建筑师安东尼•巴卢奇设计。教堂形状似一颗泪珠象征耶稣的眼泪。教堂位于一个古老的遗迹之上。在施工期间,圣殿考古学家发掘出的文物可以追溯到迦南时期,并发现第二圣殿和拜占庭时代的古墓。





据《圣经·新约》记载,逾越节那天,耶稣跟12个门徒坐在一起,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他忧郁地对12个门徒说:“我实话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12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结果晚餐后的晚上犹大出卖了耶稣。

《最后的晚餐》
据说最后的晚餐的地方就在位于锡安山的马可楼内。马可楼中间是一个空旷的大厅,除了柱子什么都没有。一个壁龛内有颗铜制的橄榄树,据说当年耶稣就是坐在那儿和门徒们共进晚餐。现在的马可楼并非耶稣时代的楼房,而是十字军到此时重建的。十五世纪伊斯兰教占领耶路撒冷时,又将其改建为清真寺,曾有五百年左右时间基督徒和犹太人被禁止进入。现在马可楼是栋二层的小教堂,楼下是大卫墓,楼上是最后晚餐的餐厅。

与隔壁的圣母安眠教堂仅一墙之隔(图为圣母安眠教堂)
耶稣与门徒用完了“最后的晚餐”,他预感到自己受难的时刻临近了,便和门徒来到橄榄山一处叫喀西马尼的地方祈祷。耶稣他对门徒说:“你们在这里做,我去那边祷告。”于是他带着彼得、雅各、约翰一起去做了最后的祷告。他极其悲痛汗如血珠滴在地上,在对上帝做了三次祷告后,逐渐恢复了勇气和自信,决心坦然地接受未来的苦难。
毗邻喀西马尼园,耶稣在被捕前晚间祷告的地方,建有一座万国教堂。该教堂建于1919年到1924年,得到许多不同国家的资助(因而得名)。每个国家的标志放置于天花板的玻璃上。教堂的前面有一排列柱,上面是现代的镶嵌图案,描绘耶稣基督象征上帝与人类之间的连接。教堂为拜占庭风格建筑,有圆顶、粗大的列柱和镶嵌图案。这个地方原有一座古教堂,614年古教堂被萨珊王朝摧毁,十字军重建了教堂,大约在1219年再度被毁。
耶稣祷告完,在叫醒睡着了的门徒的时候,十二门徒之中的犹大来了。犹大以以30块银币出卖了耶稣。有一大群人带着刀棒跟他一起来的,他们是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派来的。犹大预先和他们约定了一个暗号,说:“我去吻谁,那人就是你们所要的人,你们就抓他。”
犹大一到,立刻走到耶稣跟前,说:“老师,你好。”然后吻了他。于是那些人上前抓住耶稣,把
他绑起来。彼得拔出刀来,向大祭司的奴仆砍去,把他的一只耳朵削掉。耶稣对彼得说:“把刀收起来,因为凡是动刀的,必在刀下丧命。”
这时候,所有的门徒都因害怕而离弃耶稣逃跑了。
祭司长和长老们决定要治死耶稣,第二天早晨,他们把耶稣带到罗马巡抚彼拉多面前。
喀西马尼园在耶路撒冷东,汲沦溪旁,靠近橄榄山。这里原是榨橄榄油的地方,园中种满橄榄树,如今园中还有几颗棵古老的橄榄树。据说这里就是当年耶稣基督被捕的地方。

《耶稣被捕》
16世纪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作品

喀西马尼园内古老的橄榄树
耶稣被捕后被处以死刑,背负着十字架走上了为人类赎罪的苦路,直至殉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