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行(十五)——文人故居——枚乘吴承恩刘鹗

标签:
行走淮海·淮安·枚乘故里吴承恩故居刘鹗故居 |
分类: 旅行 |

枚乘书院
我们来到淮安首先去的码头镇,而去的第一个景点就是枚乘书院,这里指称是枚乘的故里。远在西汉的枚乘故居不可能保留到现在,泛指故里还是贴切。
枚乘(?~公元前140年),字叔,西汉辞赋家。汉族,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原为吴王刘濞郎中。七国之乱前,曾上书谏阻吴王起兵;七国叛乱中,又上书劝谏吴王罢兵。吴王均不听。七国之乱平定后,枚乘因此而显名,在很长时间段被视为大国上宾,后来成为梁王刘武的文学好友。汉景帝时,枚乘被封为弘农都尉,因非其所好,以患病为由罢官,居住在睢阳(今商丘),常与梁王刘武以及一些文学大家一起畅游梁园。梁孝王死后,枚乘隐居淮阴(今淮安)。汉武帝在太子位时就久闻枚乘大名,刚即位,就以“安车蒲轮”之礼征其为官,枚乘已经年老,死于途中。枚乘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 其赋作今存《七发》等三篇。有一说,《七发》是汉赋正式成形的第一篇作品。可见枚乘的《七发》开一代风气之先,然而后来作品的品位都不及枚乘的《七发》。
我知道枚乘这个名字还是在文革后期,当时毛主席向全党推荐学习枚乘《七发》,以正党风。实际上毛主席在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期间专门撰写了“关于枚乘《七发》”的评论文章,推荐大家读枚乘写的这篇《七发》,而且把这篇评论文章作为中央文件印发全党,文革后期是重提此事。但是至今再读《七发》仍有现实意义。
枚乘的《七发》是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国的客人前往问候的对话体,《七发》的意义是“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梁之子也,七窍是指眼、耳、鼻、口,也就是人之七情六欲,用今天的话来讲,是告诫太子们不能因贪心而追求物质生活上无比奢侈豪华的享受。文章的主题是告诫富贵人家的太子们,那种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奢华腐败的生活方式是他们一切病痛的根源。这种病不是针灸药石所能治好,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对“要言妙道”的学习,端正自己的世界观转移自己的情趣,才能使他们“涊然汗出,霍然病已。”原文很长不再赘述。
枚乘书院正门前矗立着的是《七发》诗碑。这块巨型石碑是根据毛泽东主席手书《七发》的前一部分内容摹刻而成。
书院为园林式建筑,是在枚乘故里的遗址上复建而成,整个书院分上下两个院落。正堂门额上书“仁者寿”三个字,门前两侧檐柱悬挂一幅楹联:“淮阴名士,汉赋先驱,七发雄篇开一体;用舍由人,行藏在我,两书直谏感千秋。”这幅楹联是对枚乘的文学泰斗地位和忠诚为国的一生概括。屋内正中是一尊枚乘青铜雕像。两侧也悬挂一幅楹联:“谏七发以省君,心意幽深追屈子;赋九篇而垂世,辞采汪洋启相如。”屋内两侧是枚乘生平展。分淮阴名士、吴王郎中、梁园精英、武帝上宾、汉赋鼻祖、人间药石六个部分。
枚乘书院濒湖而建(见题图),亭台楼榭水光潋滟。院内桃花盛开,春光乍泄一片盎然。




吴承恩故居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生于1504年,死于1582年,享年78岁。他的杰作《西游记》世人皆知蜚声海外。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淮安市淮安区河下古镇的打铜巷巷尾,为古朴典雅的青砖小院。
吴承恩故居原屋毁于抗日战争,1982年为纪念吴承恩逝世四百周年,迎接全国首次《西游记》学术讨论会的召开,淮安市人民政府在吴宅旧址复建了吴承恩故居。
吴承恩故居大门口有一横匾,上书“吴承恩故居”,为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所书。
进入庭院便是客厅,这是吴家的主要客厅,是举行喜庆婚丧大典和迎接至亲宾客的场所。正厅大门两侧悬挂楹联:搜百代阙文,采千秋遗韵,艺苑久推北斗;姑假托神魔,敢直抒胸臆,奇篇演出西游。此联概括了吴承恩一生的成就和他的名著《西游记》的历史价值。客厅正中上方高悬着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书写的“射阳簃”匾额,条案上安放着一尊吴承恩半身塑像,是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根据吴承恩的头颅骨和明代人的装束复原的。科学再现吴承恩生前的相貌如此栩栩如生。这是国内第一尊根据死者遗骨复制成的历史文化名人塑像。在当时没有电脑复制的条件下,实是难能可贵的。
客厅左侧是吴承恩的书房,即“射阳簃”。为《西游记》创作地。书房前有吴承恩的立姿汉白玉塑像。
由射阳簃向后,经过回廊,即到上房,即吴承恩父母的住房,也是吴承恩的诞生地。住房一明两暗,东侧是吴承恩的父亲与原配夫人居室,西侧是吴承恩的父亲和庶妻,即吴承恩生母的居室,这里就是吴承恩的诞生地。
吴承恩的住房在大门内西侧,书房的前面,也是一明两暗。吴承恩与原配夫人叶氏住东屋;与庶妻牛氏住西屋。
故居的后面是花园,名“悟园”。进入“悟园”,首先见到的是一堵镂空照壁,壁中为方洞,游人可透过方洞看到一架太湖石。太湖石名“灵根”,呈倒三角形。中有三个天然小孔,暗合《西游记》中孙悟空去拜师学艺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此为是《西游记》的开端,也是悟园的入口处,故悟园大门之联即为《西游记》首回之目: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灵根石之西为一敞厅,四周有廊,名曰“松风轩”。据说吴承恩生平极喜欢听风吹过松树的声音,在他的诗文中屡次出现“松风”一词。在穿堂的右边一组建筑,取名“小尘世”,两边有一副对联:“余自生世人,痴心小尘世”,这是取自吴承恩晚年的诗句。园内有一假山,假山上有亭,额曰:“石破天惊”。假山的前方是人工挖成的一个湖。在假山的旁边有座仿船建筑,船舫有联:“鹤汀凫渚眼前过,鼍窟龙宫足下登”。
故居西侧院为展示区域,建有缅恩堂,以寄托对文学大师吴承恩的缅怀。故居东侧为当地政府与六小龄童合建的“美猴王世家艺术馆”。院内建有猴戏馆、珍藏馆、世家馆。





复原的吴承恩半身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