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海地区人杰地灵历史厚重,一路上感受颇深。每到一地都会感到浓郁的历史气息,很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们深深的印记。特别是那些祠墓陵寝在向现代人诉说着他们曾经的存在与往日的辉煌。前面叙述了我们此行寻访的楚汉遗踪、西汉王陵、三国故地,下面再分别介绍一下我们参观过的祠墓陵寝,籍此深入历史凭吊古人。
成汤是商朝的开国之君,历史记载“商汤都亳”。是指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成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建立商朝。“亳”字是从“宅”变形而来的,“宅”意为“本家”、“老家”,“京”指“首都”,“京”与“宅”联合起来表示“故都”,所以“亳”为古代地名。古有南亳与北亳之称,在今河南商丘左近
,西亳在今河南洛阳偃师。亳地所在,历来有争议,如今多数学者同意王国维的《说亳》之论,即在今曹县境内(今商丘以北)。还有一说法较具体,说蒙为北亳(今商丘市梁园区),诸侯于此拥戴汤为盟主。榖(谷)熟为南亳(今商丘虞城县谷熟镇
,帝喾曾建都于此地,商汤至仲丁居此)。曾辅佐成汤灭夏,一代名相伊尹葬于亳。商丘谷熟镇有伊尹墓,此行由于时间的考虑舍弃了没有去。
历史发展到殷商末代君主帝辛(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自此商朝结束了600多年的国运。
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分封诸侯时,仍然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叛杀死。另封纣王的庶兄,当年曾降周的微子启于商丘,国号宋,以奉商朝的宗祀。战国时期的史学名著《左传》中明确记载了亳为宋国的宗邑。

(商丘·宋国故城遗址)
综上所述商丘为“成汤都亳”所在,也是微子被封宋国所在,所以此地为商宋之地。至于现在的亳州曾先后名为焦邑、谯城、南兖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改南兖州为亳州,看来与成汤都亳无关。但是亳州与商丘相毗邻,历史上也有过隶属关系,文化是相同的。以上啰嗦半天大概弄清了“成汤都亳”的含义,修正了我以前一直以为“成汤都亳”是在亳州的认识,同时还了解了宋国的来历。这是此文的题外话。也是为了引出正题,成汤和微子。
此行淮海,去了商丘,也去了亳州。看了商朝开国一代圣君成汤王陵,也参观了宋国第一位国君微子的墓祠。
汤王陵
汤王陵为商代开国君主成汤的陵寝,历来有争议。有山东曹县汤王陵、洛阳偃师汤王陵、扶风汤陵、宝鼎汤陵、虞城汤陵、商丘汤陵、亳州汤陵等说法。
有记载,成汤在位三十年,死后葬于土山(曹县)山之阳。陵前有汤庙,配有东西庑、前殿和大殿,十分壮观。宋皇右四年、元延右五年、明宣德八年、成化十二年、弘治五年、嘉靖二十五年、万历九年,曾多次重修,但后来均毁于战火、水患之中,至今无法寻踪。
我们看到的是位于亳州的成汤王陵。传说是一个衣冠冢,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不知当时因何建起此陵。汤陵为一高大圆形土丘,墓冢前竖“商成汤王墓”石碑,墓之周围遍植柏树。昔日历代重修汤陵石碑绝大多数都已损毁,现墓前有三块碑,一块为民国十九年所立;另一块更显沧桑,已无字迹;再有一块是“重修商成汤王陵碑记”,为现代1998年所立。我更相信这是一座纪念性的墓冢。



微子墓祠
微子,子姓,名启,世称微子、微子启(“微”是国号),宋国(今河南商丘)开国远祖,第一代国君。
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帝乙还有次子微仲、三子辛。《吕氏春秋》称微子、微仲与辛三人同母,但是其母在生微子和微仲时尚未成为妃,所以是庶子,而辛为嫡子。也就是说微子与纣王是同父同母的兄弟。
按商制王位只能由嫡子继承,而庶子只有分封权。所以辛继承王位,就是赫赫有名的纣王。微子被分封在微地,即现在的微山一带。今山东微山县即由微子得名。
殷商末年,纣王无道,穷奢极欲,暴虐嗜杀,导致众叛亲离,国势日衰。微子屡谏,不被采纳,于是惧祸出走。周武王姬发灭商,微子自缚衔璧乞降。周公旦平定管蔡武庚叛乱后,周成王封微子于商族发祥地商丘,以示不绝殷商之祀,国号为宋,爵位为公,准用天子礼乐祭祀祖先。
微子作为宋国的第一代国君,还是孔子的远祖。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往上倒,微子还是孔子的第十四世祖先呢。
此外,从微子还派生出殷、微、宋、牛、萧、戴、乐、孔、邹、桓、向、钟、墨、诸、谈、华、戎、黑、鱼、皇甫等20姓。按此微子还是这20姓的先祖。
微子寿终后,在宋国(今商丘)建有微子祠。微子墓立于微山上,后微山塌陷,山顶成为微山岛,附近成为微山湖。现今微子墓就在微山岛上。
关于微子墓也不只一处。此行淮海就看到两处,一是商丘,一是微山。商丘是宋国都城,而微山是他最初的封地,都有其合理性。另外,距商丘以南80公里的鹿邑县有一座大墓也疑似是微子墓。
我们先去的是商丘的微子祠墓。微子祠墓位于商丘睢阳区路河乡青岗寺村。该墓祠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后经多次毁坏,又多次重修。现在的微子祠由印度尼西亚华侨宋良浩先生来商丘寻根祭祖时捐资重修。微子祠墓由微子祠、先贤堂和微子墓三个院落组成。微子祠居中,先贤堂和微子墓分列于微子祠的东西两侧。微子墓前立有墓碑,年代为万历四十年,上书“殷微子之墓”,为归德知府池阳郑三俊书。新仿刻墓碑立在墓前,老碑立在碑亭内,并加玻璃罩保护起来。除此均为新建。








此行游微山湖登微山岛,也去了微子墓。建筑有山门、拜殿,碑亭等,为复建建筑。拜殿塑微子坐像,上额书“仁参箕比”(古称微子、箕子、比干为三仁)。殿内有两通老碑,以前可能是墓前之物。现在墓前所立墓碑为台湾微山殷氏家族所新立。










(微子墓)
在微山岛上还有一座目夷墓,在微子文化园内,有殿有阁,比起微子墓气派大多了,当然是今人所造。我们原以为微子墓在此,所以先来到这里。也不虚此行,长了个知识。
目夷墓位于微山东峰,距微子墓2.5公里处。现存墓为圆土堆,墓前立一石碑,是宋神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徐州知州傅尧俞所立,正面阴刻篆文:“宋贤目夷君墓”。碑长方形抹角。目夷字子鱼,是春秋时人,殷微子的17世孙,宋襄公的庶兄,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襄公即位,目夷为相。宋、楚大战于泓水时的“子鱼论战”,可见其超人的战略思想。目夷由于景仰先贤微子,死后葬于微山岛上。

微子文化苑



三仁殿供奉微子·箕子·比干

目夷墓

登阁远眺微山岛尽在眼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