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2013-09-28 20:21:17)
标签:

行走京城·九坛八庙

分类: 行走京城·坛·庙·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京城九坛已经走了七个坛,还差天坛和祈谷坛。近日趁着大气能见度好去了趟天坛。天坛来过无数次但从未如此系统有目的的走上一遍。天坛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地方,但它分属两个坛——天坛和祈谷坛,就不是每个人都清楚的了。

    天坛原为天地坛,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与紫禁城是同时建成的。在明朝初年,天与地原是合并一起祭祀,祭坛称为天地坛,就在现在的祈年殿。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改为天地分祀,在天地坛(今祈年殿)的南端建圜丘坛,专用来祭天,成为名符其实的“天坛”。另外在北郊建方泽坛祭地,即地坛。(前文《地坛》对其原由有详述)。由此天地坛分为天坛和祈谷坛。天坛是明、清朝两代帝王冬至日时祭皇天上帝的地方,祈谷坛是明、清朝两代帝王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但两个坛仍为一个整体,建筑布局呈“回”字形,由两道坛墙分成内坛、外坛两大部分。坛墙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北高南低,表示天高地低。天坛的内坛墙辟有六门:祈谷坛有东、北、西三座天门,圜丘坛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广利门。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1·昭亨门·天坛的南门·东南角是泰元门,西南角是广利门

   

    天坛和祈谷坛的主要建筑物集中在内坛中轴线的南北两端,两坛之间东西向有墙相隔,南北其间由一条宽阔的丹陛桥(台基甬道)相连结,由南至北依次为圜丘坛、皇穹宇、丹陛桥、祈年殿和皇乾殿等。丹陛桥,又叫神道或海墁大道。由南向北逐渐升至3米,象征着此道与天宫相接,皇帝由南至北步步升天。丹陛桥中间是神道,左边是御道,右边是王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神走神道。桥下有东西向券洞,是祭祀前将牲畜送去屠宰的通道。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2·连接天坛和祈谷坛的丹陛桥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3·区割天坛和祈谷坛的东西向的坛墙·此为东侧便门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4·区割天坛和祈谷坛的东西向的坛墙·此为西侧三座门


     天坛由圜丘坛和皇穹宇以及配庑、燔柴炉、燎炉、具服台、神厨、宰牲亭、三库(祭器库、乐器库、棕荐库)等附属建筑组成。

    圜丘坛又称祭天台、拜天台,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坛(见题头图),分上、中、下三层,各层栏板望柱及台阶数目均用阳数(又称“天数”,即九的倍数),符“九五”之尊。坛面用艾叶青石砌就。坛面除中心石是圆形外,外围各圈均为扇面形,数目也是阳数。每层都有汉白玉栏板望柱,均为9的倍数。顶层中心的圆形石板叫做太阳石或者天心石,站在其上呼喊或敲击,声波会被近旁的栏板反射,有显著的扩音效果。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5·圆形石坛和汉白玉栏板望柱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6·扇面形艾叶青石砌就坛面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7·圜丘坛中心的天心石


 

    圜丘坛外有两重壝墙,内圆外方,四面各辟棂星门一座。西南角有望灯台三座(南侧二座只余灯杆座),东南角有燔柴炉、燎炉。具服台在壝墙之外。

    皇帝祭祀前需更衣,其他祭坛皇帝更衣的地方是一座大殿,称为具服殿。天坛皇帝更衣的地方与其他祭坛不同是一方形石台,称具服台,在圜丘坛外壝墙东南侧。每逢祭祀大典,先于台上支搭一黄云缎方形幄帐(俗称“小金殿”)。皇帝于大典前先行至此,净手并换上蓝色祭服,恭候大典开始。典礼结束后仍回这里更衣后起驾回宫,故又名“更衣台”。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8·具服台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9·外壝墙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10·内壝墙和南棂星门

    燔柴炉、燎炉是所有祭坛必备的。走过的其他祭坛大部分已无存。不过天坛的燔柴炉、燎炉保存完整,不知是原物整修过的还是复建的。天坛的燔柴炉、燎炉位于圜丘坛南向东侧的外壝墙内。

    燔柴炉为圆形,用绿琉璃瓦砖砌筑,东,西,南三面各有台阶九级。祭天大典开始时,先将一只刳净牛犊置于柴炉上,掌燎官点燃燔柴炉,以通达天神。祀典告成,将从正位撤下的牲牢,祝版,祝帛等祭品投放进燔柴炉内焚烧。燔柴炉西侧设望燎位,皇帝在此进行望燎礼称为“望燎” ,即行注目礼。

    燔柴炉东边放置了八个燎炉,是给清朝的前八位皇帝焚烧供品用的。燔柴炉和燎炉之间有一口井,是用来存祭品血液用的。圜丘坛内壝墙东西棂星门外还各设铁制燎炉两座,用于焚化祭祀从位陈设供品。东棂星门外北侧一炉为大明之神(日)专用,南侧一炉为各星辰神共用。西棂星门两侧燎炉的用途不详,没有查到,揣测是为夜明之神(月)和其他天神所用。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11·燔柴炉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12·燎炉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13·燔柴炉和燎炉之间有一口井,是用来存祭品血液用的。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14·西棂星门两侧的燎炉


 

    圜丘坛西南设望灯三座,望灯杆顶端有如意杆和滑轮,以控制望灯升降。下以石砌望灯台和夹杆石固定,旁以三根巨大木质戗杆支撑,十分稳固。大典前圆柱形竹编灯笼高悬杆头,以警示全坛庄重严肃。1914年袁世凯祭天时伐倒2根,现仅存其一。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15·望灯


 

    皇穹宇院落位于圜丘坛外壝北侧,坐北朝南,圆形围墙,南面设三座琉璃门与圜丘坛相通。主要建筑有皇穹宇和东西配殿,祭天时使用的祭祀神牌都供奉存放在这里。皇穹宇内供奉“皇天上帝”牌位;西配殿内供奉云雨风雷诸神和夜明之神(月亮)的牌位;东配殿内供奉周天星辰之神、二十八宿之神、木火土金水之神、北斗七星之神和大明之神(太阳)的牌位。

    皇穹宇为鎏金宝顶单檐蓝瓦圆攒尖顶建筑。在皇穹宇殿前到大门中间的石板路上,由北向南的三块石板叫做三音石,站立于第一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一声;于第二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两声;于第三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三声。皇穹宇的围墙是采用磨砖对缝的工艺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因为此墙能够传递声波,而且回音悠长,故称“回音壁”。天坛里的天心石、三音石和回音壁构成了妙曼的声学殿堂。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16·从圜丘坛看皇穹宇·可见三层坛台·北面的两重壝墙内圆外方·两重棂星门·以及琉璃门和皇穹宇。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17·琉璃门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18·皇穹宇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19·皇穹宇内供奉“皇天上帝”牌位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20·皇穹宇穹顶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21·西配殿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22·西配殿内供奉云雨风雷诸神和夜明之神(月亮)的牌位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23·东配殿内供奉周天星辰之神、二十八宿之神、木火土金水之神、北斗七星之神和大明之神(太阳)的牌位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24·三音石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25·回音壁

 

    天坛的神厨、宰牲亭、三库(祭器库、乐器库、棕荐库)等附属建筑在外壝墙东棂星门的东侧,现在不对外开放。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26·东棂星门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27·宰牲亭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28·神库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29·神厨

 

    皇穹宇北面是区隔天坛和祈谷坛的坛墙的中央大门成贞门,通过此门往北走经过丹陛桥就是祈谷坛了。

京城九坛八庙——天坛
30·成贞门

  

(文内有关知识辑录于百度或景点说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